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为子宫内膜局部良性结节状突起,由纤维结缔组织、局部血管、子宫内膜腺体构成[1-3]。EP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主要表现有不孕、痛经、经量异常、子宫异常出血等,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除年龄因素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体征等也是导致EP病发的独立危险因素[5]。宫腔镜手术是EP患者的诊治"金标准"[6],在临床应用广泛,但EP术后仍存在一定概率的复发,需引起临床重视[7]。本研究就EP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发生在子宫体的内膜层,以腺癌为主。80%发生在50岁以上绝经前后的妇女,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1]。据有关资料统计,近20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年轻妇女的发病率也在上升[2.3]。本文对我院1993~1997年经手术、诊断性刮宫及病理证实的匕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析,探讨该病漏误诊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5例子宫内膜癌为妇科住院患者,均经手术、诊断性刮宫及病理证实。年龄32~60岁,平均46岁。50~60岁7例;44~49岁5例;32—34岁3例。患者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WI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及1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受试者均行MRI常规T1WI、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测量ADC值,绘制TIC,比较不同时相信号强化差异,对照分析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的DWI与动态增强扫描特征。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1.483±0.233)×10-3 mm2/s,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的ADC值(0.867±0.175)×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时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TIC Ⅰ型,正常子宫内膜则表现为TIC Ⅲ型。在不同时相(30、60、90、120、150 s)信号强化差异方面,正常子宫内膜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均P<0.05)。2种检查方式对子宫内膜癌浸润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浸润程度判断方面DWI优于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学蓉 《西南军医》2017,(4):397-399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0% ~ 30%,多见于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妇女,75%的患者在50岁后发病[1].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一般将患者年龄≤40岁的称为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健康,影响二孩政策的有效实施.2015年12月,我院收治1例月经紊乱13年的年轻妇女,临床诊断为功血,诊断性刮宫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本文结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漏诊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近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现就近5年来我院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37~71岁,平均52.8岁,其中23例已绝经。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  相似文献   

6.
曹冬焱 《武警医学》2013,24(3):185-188
 子宫内膜癌患者虽然大多数在绝经后发病, 但有2.5%~14.4%的患者在40岁之前被确诊[1-5]。她们通常合并有不育、肥胖、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史, 发病与长期无拮抗的雌激素影响有关[2, 3, 6], 且多因不孕或月经异常就诊, 因为诊断早, 分化好, 往往预后较好[7-9]。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1]。我国调查研究显示,人类所患肿瘤中约有80%以上来源于上皮组织,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病与转移,例如非小细胞肺癌[2]、胃癌[3,4]、肝癌、乳腺癌[5,6]、食管癌[7]、卵巢癌[8]、皮肤鳞状细胞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或缺失有关[9-15],致使细胞间黏附能力的下降和细胞极性的缺失,细胞易脱离原发病灶并向外周侵袭,恶性肿瘤即使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并配合放化疗治疗[16-20],预后仍难以预测。因此,E-cadherin蛋白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UAVMs)是一种子宫动脉与静脉间形成的未经过正常毛细血管网的异常连接[1,2]。其实际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在文献中多为一些个案报道[3]。1926年Dubreuil等[4]首次对UAVMs进行了描述。UAVMs按病因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UAVMs是由于胚胎时期原始血管分化异常所致,往往有多条动静脉相通,  相似文献   

9.
<正>肺癌是一种原发于气管、支气管及肺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1]。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统计2020年全球肺癌患者死亡人数约179万,新增约220万[1]。在中国,肺癌成为45岁及以上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癌症[2]。影像检查在肺癌的诊断、鉴别、评估疗效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影像检查只能显示病灶的形态、密度、  相似文献   

10.
<正>膀胱癌是第十大常见的癌症[1]。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约是女性的4倍[2]。大约70%的膀胱癌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3,4]。膀胱癌以尿路上皮癌为主,根据其浸润深度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二者比例约为3:1[5]。  相似文献   

11.
<正>人工流产是导致女性生育力降低的重要因素,60%继发不孕症女性有人工流产史[1]。我国人工流产总数多,其中年轻、未婚未育比例较高,重复流产较多[2]。研究发现,多次人工流产术后序贯应用雌孕激素可以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月经失调,保护生育能力[3],降低宫腔粘连风险[4]。本研究对原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成都分院妇科门诊初次妊娠选择人工流产的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为7.8%25.0%[1]。子宫内膜息肉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孕、流产、甚至恶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恶变率不断升高,在年龄>65岁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高达32%[2],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经腹部超声检查的漏诊率较高。经阴道超声具有高频率、高分辨率特点,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高。本研究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能力治疗疗效评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保留生育能力治疗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行MRI和宫腔镜复查,MRI早于宫腔镜。以宫腔镜病理结果为标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病变及相应部位内膜ADC值。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肿瘤及治疗后相应部位内膜ADC值分别为(0.8±0.06)×10-3mm2/s、(1.1±0.03)×10-3mm2/s、(1.2±0.08)×10-3mm2/s,三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5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内膜ADC值分别为(1.1±0.06)×10-3mm2/s、(1.1±0.01)×10-...  相似文献   

14.
宫颈细胞学和固有荧光技术对宫颈癌筛查的比较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贾宁李亚里张云霞关键词子宫肿瘤;光谱法,荧光;细胞学技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7.33子宫颈癌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1〕。癌前病变早期诊断是降低宫颈浸润癌发病率的有效...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和肠癌,且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大多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约75%的患者临床分期为早期。  相似文献   

16.
近40年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然而,宫颈癌发病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及发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倾向[2]。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宫颈癌病人死亡率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子宫恶性肿瘤为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MR I以多方位直接成像,没有电离辐射,具有很好的软组织分辨力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本文复习有关MR I在常见子宫恶性肿瘤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的有关文献,并与CT、超声进行比较,综述如下。1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MRI分期1.1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期根据1988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方法[1],MR I(T2W I)分期依据病理分期[2]。I期:Ia期肿瘤局限于内膜,MR I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或正常,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异常信号区,…  相似文献   

18.
<正>皮肤平滑肌肉瘤(cutaneous leiomyo sarcoma, LMS)是一种罕见的由肌肉起源的恶性肿瘤,属于间叶细胞恶性肿瘤[1],占所有皮肤软组织肉瘤的2%~3%[2-5],其中1%~5%肿瘤发生在面部[3]。本文对我院2022-02收治的1例巨大皮下LMS进行报道,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1 病例报告1.1 一般情况患者,男,56岁,因后背不规则肿物6个月,于2022-02来我院就诊。自诉6个月前,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1].然而,宫颈癌发病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及发病年龄呈明显年轻化倾向[2].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宫颈癌病人死亡率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癌发病率高居于全球女性癌症的首位[1],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于女性癌症第二位,同时是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五大原因[2]。许多超早期癌灶在筛查中难以被发现,因此需要提高早期乳腺癌影像检查的阳性率。早期发现、精准诊断、个体化诊疗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用于乳腺癌筛查及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及锥光束乳腺CT(CBBCT)。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早期筛查及诊断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