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Ilizarov骨搬运技术与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5-07诊治的28例大段胫骨骨缺损,其中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15例(骨搬运组),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治疗13例(腓骨移植组)。比较2组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指数及末次随访时Puno功能评分。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23~41)个月。骨搬运组外固定时间长于腓骨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指数及末次随访时Puno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长度11 cm时,骨搬运组Puno功能评分高于腓骨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缺损长度≥11 cm时,腓骨移植组在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方面优于骨搬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和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都是大段胫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骨缺损长度11 cm时可优先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骨缺损长度≥11 cm时可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采用游离腓骨段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在胫骨长段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6例.血源性骨髓炎骨缺损2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1例,外伤性骨缺损3例.结果 术后6~9个月复查X线片发现移植腓骨与胫骨之间出现骨连接.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吻合血管的近段腓骨移植重建肩腕关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近段腓骨移植重建肩、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近端肱骨和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病例彻底切除瘤段骨及周围反应组织,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近段腓骨移植重建肩关节和腕关节。结果 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2例重建肩、腕关节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 带血管蒂近段腓骨移植是治疗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和重建肩、腕关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和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们收治的64例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的病例资料.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30例患者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骨牵引术组);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34例患者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治疗(腓骨瓣移植术组).对两组患者医疗指标和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与腓骨瓣移植术组比较,骨牵引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腓骨瓣移植术组的愈合时间较骨牵引术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Johner-Wruhs评分,腓骨瓣移植术组优良率为82.4%(28/34),骨牵引术组为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佳的特点,但是其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等方式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34例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B组30例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术。比较两组患者医疗指标并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愈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82.4%,显著高于B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术而言,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而疗效更佳的特点,但是其手术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桡骨远端骨缺损的治疗包括修复骨缺损及重建腕关节功能。自1979年以来,采用了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吻合膝下外血管的腓骨上段骨瓣移植及带血管蒂的肩胛骨瓣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功能共13例,经1年~10年随访,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对桡骨中、远端骨病损后长段骨缺损的修复、术式、手术注意事项及适应证等的选择进行了讨论。认为,应根据骨缺损的长短,分别选用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或吻合膝下外血管的腓骨上段骨瓣移植来修复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别采用膝下外血管、腓血管为蒂的游离腓骨移植和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顺行或逆行转位移植,治疗13例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型造成的尺桡骨(包括骨骺)缺损。结果: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上段骨(骨骺)移植,修复桡骨远端缺损,重建桡腕关节疗效满意,1例骨骺移植,获较好的继续生长,随访3年,与对侧等长,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干移植,无论是游离或转位移植,用于修复长度〉6cm的长骨缺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带血管单根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后的形态改变规律。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长段缺损12例,其中股骨2例,胫骨6例,肱骨1例,尺骨1例,桡骨2例。缺损长度5~12cm,移植长度6~14cm。观察术后血供情况;术后3、6、9、12、18、24个月测量移植腓骨的增粗情况、髓腔改变情况及与正常骨的匹配程度;骨愈合时间和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全部成活,随访10例,2-8年(平均4.2年)。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5月,平均4.2月。发生再骨折1例,经石膏固定1.5月后愈合。下肢移植腓骨段在接受应力刺激后开始增粗,1年半后移植骨中段直径能达受区骨直径的75%以上,CT扫描显示以皮质骨增厚为主。而在上肢尺桡骨的重建中,腓骨增粗不明显。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后发生形态适应性改变以下肢骨为著,2年内基本完成形态变化,并能承受受区应力。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骨移植在四肢骨肿瘤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临床观察带血管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48例不同类型的骨肿瘤行局部彻底切刮除,或骨膜外瘤段切除后所致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位移植6例,游离移植3例;带血管胫骨瓣游离移植1例;带血管蒂腓骨瓣同侧顺逆行转位移植9例,游离腓骨移植22例,双腓骨瓣组合移植4例。腓骨皮瓣游离移植3例进行修复治疗。结果 移植骨与主骨均获得愈合,时间为2.5-4.2个月,平均3.  相似文献   

10.
吻合血管的髂骨与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管腓骨和髂骨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2年1月~2004年1月,对49例四肢骨缺损患者采用带血管腓骨(33例)和带血管髂骨(16例)移植治疗。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移植骨转归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关于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2年,带血管腓骨移植组患肢功能恢复率为82.7%,移植腓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6.8周,治愈率为87.9%。带血管髂骨移植组患肢功能恢复率为88%,移植髂骨愈合时间平均15.2周,治愈率为93.8%。两组骨愈合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可用于修复下肢大段骨缺损和桡骨远端缺损,而带血管髂骨修复上肢骨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四种不同类型带血供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别采用膝下外血管,腓血管为蒂的游离腓骨移植和以腓动为蒂的排骨须行或逆行转位移植,治疗13例炎症、肿瘤、先天性形造血的尺桡骨(包括骨骺)缺损。结果: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上段骨(骨骺)移植,修复桡骨远端缺损,重建桡腕关节疗效满意,1例骨骺移植,获较好的继续生长,随访3年,与对侧等长,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干移植,无论是游离或转位移植,用于修复长度〉6cm的长骨缺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尺、桡骨创伤性骨髓炎并骨缺损16例,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99-1702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髓炎36例,其中GustiloⅡ型2例,ⅢA型8例,ⅢB型15例,ⅢC型11例。手术切除感染骨段,并彻底扩创,安装环形外固定架,干骺端截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结果]36例全部治愈,病骨切除后骨缺损82012年12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髓炎36例,其中GustiloⅡ型2例,ⅢA型8例,ⅢB型15例,ⅢC型11例。手术切除感染骨段,并彻底扩创,安装环形外固定架,干骺端截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结果]36例全部治愈,病骨切除后骨缺损822 cm,平均13.6 cm。随访时间为1822 cm,平均13.6 cm。随访时间为1830个月,平均21.5个月。骨缺损愈合时间为830个月,平均21.5个月。骨缺损愈合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1.4个月。延长指数2715个月,平均11.4个月。延长指数2755 d/cm,平均42 d/cm。无感染复发,无再骨折,无小腿畸形等。[结论]手术切除长段慢性骨髓炎骨段,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确切,避免多次复杂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良、恶性骨肿瘤可引起四肢骨缺损和畸形,针对此类问题骨科医生总会面临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和骨缺损重建方式。手术切除瘤体骨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常常用假体置换、自体带蒂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而Ilizarov技术可作为一种辅助重建方式。Ilizarov技术有多种重建骨缺损、矫正骨畸形的方法,包括骨延长或骨搬运重建恶性骨肿瘤瘤段骨切除后的  相似文献   

15.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治疗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990~2001年对36例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健侧(19例)和患侧(17例)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治疗,术后随访1~11年。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以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对移植腓骨的转归,参照国际挽救肢体讨论会上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骨移植放射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取健侧腓骨移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86%,移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5周;骨髓炎复发1例,骨折及骨延迟愈合2例,平均41周移植骨明显变粗;取患侧腓骨移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78%,移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骨髓炎复发1例,骨折及骨延迟愈合3例,平均43周移植骨明显变粗;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41)。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位)是治疗胫骨骨髓炎并骨缺损的较好方法,健侧腓骨移植功能恢复优于患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取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治疗长段骨缺损患者8例。3例为桡骨慢性骨髓炎扩创后骨缺损,5例为开放性外伤致桡骨骨缺损。骨缺损长度8~15cm,平均10cm。结果术后患肢未见明显炎性反应,无炎性窦道形成,肢体活动良好,X片示移植腓骨与桡骨愈合良好。结论对长段骨缺损患者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该术式能有效缩短疗程及减少手术次数。对慢性骨髓炎合并长段死骨,死骨切除后将形成骨缺损与骨不连,骨缺损Ⅰ期植骨修复,需等局部感染控制后Ⅱ期植骨修复。  相似文献   

17.
游离腓骨复合移植重建上肢关节功能及骨缺损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吻合血管的腓骨复合移植适用于一期修复上肢长骨骨缺损及重建关节功能。方法:自1985年以来,采用折叠腓骨段及复合组织瓣修复尺桡骨同时骨缺损4例;小儿肱骨近端肿瘤瘤段切除后采用吻合血管带腓骨小头的腓骨移植重建肩关节功能9例;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后取吻合血管带腓骨小头的腓骨移植重建桡腕关节6例。结果:经术后2~10年随访,重建的肩关节、桡腕关节功能恢复令人满意,尺桡骨骨缺损一期修复,骨愈合良好。结论:复合的游离腓骨移植是扩大应用于关节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比较健侧与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疗效。方法  1987年~ 1997年对 14例取健侧和 10例取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患者进行 3~ 13年随访。参照 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 ,以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 ;对移植腓骨的转归 ,参照国际挽救肢体讨论会上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骨移植放射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取健侧带血管腓骨移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 80 .7% ,移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 14周 ;骨折 1例 ,再手术后肢体短缩 2 .5 cm ;延迟愈合 1例 ;平均 4 3周后移植腓骨明显增粗 ,弃拐行走。取患侧带血管蒂腓骨移位的患肢功能平均恢复 6 8.3% ,移位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 17周 ;骨折 3例 ,再手术后 2例肢体短缩分别为 2 cm和 4 cm,另 1例术后感染 ,骨吸收、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而截肢 ;延迟愈合 2例 ;平均4 9周后移位腓骨明显增粗 ,弃拐行走。两组患肢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胫骨长段缺损的好方法。选择健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 ,有利于移植腓骨正常愈合 ,患肢功能较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435-1436
<正>临床上长管状骨大段骨缺损治疗较为棘手,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骨折端不愈合、短缩畸形等严重并发症,致残率极高。本院于1992年1月采用带血管蒂双折叠组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女,1970年出生,因患"左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于1992年1月在本院行"吻合血管的腓骨双折移植治疗股骨下段骨肿瘤术",术中骨巨细胞瘤切除后股骨缺损约9 cm。于同侧小腿后外侧,设计切取带血管蒂腓骨瓣,保留下端腓骨至少6 cm,以保持  相似文献   

20.
自1993~1997年,我们对5例难治的小儿胫骨长段骨缺损,采用自体同侧腓骨分期移位手术治疗。该手术虽需分2期进行,但操作较简便,避免了带血管蒂的腓骨移位的显微外科技术,且成功率更高,术后移位的腓骨逐渐增粗,负重不受影响,随访1~3年,疗效满意。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