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 ;男 ,2 4岁。酗酒后卧床昏睡 2 4h后引起右臀部及右下肢剧痛肿胀 2d。无外伤史和手术史。发病后畏寒、发热、局部持续剧烈疼痛。检查 :急性重病容 ,表情痛苦、淡漠 ,精神萎糜 ,体温 38 6℃ ,血压 90 / 6 8mmHg(1mmHg =0 1333kPa) ,脉搏细弱不清。右臀部右大腿上部凹陷性肿胀 ,有多处不规则皮下瘀斑、水泡、右髋部活动受限。局部穿刺在浅层抽得少许淡黄色稀薄脓液。当时疑为右臀蜂窝织炎。给予氨基苄青霉素和甲硝唑静滴 ,局部湿热敷及对症治疗 ,病情不仅无好转 ,并且肿胀、瘀斑有向腰背蔓延趋势。血压 75 / 4 5mmHg。考虑为急性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5年5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本研究12例患者全部治愈。患者以男性多发,合并有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治疗方法强调以手术切开引流、真空辅助闭合系统促进脓液排出为主,辅以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结论对坏死性筋膜炎进行早期诊断,尽早清创,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例 1 ,男 ,62岁。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肠梗阻松解术。因切口感染裂开 ,行减张缝合后切口愈合。 1月后患者出现高热。WBC :3 2 .3× 1 0 9·L- 1,N :0 .92。B超示 :切口右缘有一 1 0cm× 5cm脓腔。切开引流。次日出现休克症状 ,切口两侧、小腹及阴囊明显肿胀 ,皮肤青紫色 ,剧痛 ,触之皮下捻发感。考虑为气性坏疽 ,将肿胀处皮肤广泛切开 ,见皮下组织及筋膜广泛坏死 ,有大量脓液及气泡溢出 ,无肌肉坏死。脓液细菌培养结果为β溶血性链球菌 3 0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5% ,表皮葡萄球菌 1 0 % ,脆弱类杆菌 3 0 % ,粪肠球菌 1 5% ,诊断为坏…  相似文献   

4.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此病发病急,进展快,全身反应重,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往往死于败血症和毒血症。现就此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女性《例,男性7例。15岁以下4例,16~60岁1例,60岁以上6例。发病诱因:青霉素皮试1例;针灸1例[因左肩关节炎服用强的松3个月];软组织挫伤3例;腹部手术2例[其中1例曾应用地塞米松2周]。无明显诱因者4例,但其中分别患有糖尿病、脑血栓后遗症及麻疹各1例。感染部位:上肢3例;腹部2例;会阴部1例;股部1例;小腿或[和]足部3例;臀部1例。二、临床表…  相似文献   

5.
陈栋蒙 《民航医学》1996,6(3):10-10
我院从1988年至1992年共做阑尾手术235例.仅1例术后第5天并发坏死性筋膜炎,占手术的4.2‰,实属少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就我院1994年-2008年14年间收治的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切开引流术及坏死组织清除术,6例行气管切开术。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及支持治疗。10例辅以高压氧治疗。11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对西宁地区面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特点的了解和深刻认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少见。地塞米松致老年坏死性筋膜炎,更为少见。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倒三男性72岁,农民。半月前因感冒,在乡卫生院给予他塞米松10mg,l/d,肌注3d。sd后在臀部红肿,疼痛,中心渐变为暗褐色,至黑色后破溃,坏死区逐渐增大,分泌物恶臭,于1991年2月22日入院。查体:左臀部近肛门处有一约20cmX15cm破溃区,深浅不一,有间隔,沿筋膜板有广泛皮下游行性坏死,血白细胞:8.7X10’八。,中性粒细胞O.72.淋巴细胞O.20,嗜联粒细胞0.0人诊断为老水坏死性筋膜炎。给予广泛切开、清创,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  相似文献   

8.
9.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进行性、感染性疾病,属潜在致命的急性感染,文献报告病死率约40%[1]。它以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坏死并伴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的软组织感染,起病急,病情重,以厌氧菌感染为主。本科于2013-03收治1例坏死性筋膜炎患儿,病情急重,即置新生儿辐射抢救台,心电监护,吸氧,药物对症治疗,彻底清创,及时换药,严格控制感染,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肛门周围脓肿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临床上发病率不高,自1996~2006年收治肛门周围脓肿合并坏死性筋膜炎6例,经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62岁。因急性阑尾炎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诊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放置盆腔引流管1根。术后第4天发现盆腔引流管周围及右侧腹壁皮肤红肿热痛,伴有寒战、  相似文献   

12.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进展迅速的感染 ,其特征为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坏死 ,常伴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当常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其病因、病理分子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作一论述 ,以增加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提高抢救成功率。1 病因[1~ 2 0 ]1883年Fournier描述一种健康青年男性的暴发性生殖器坏疽 ,他称之为特发性阴囊坏疽 (idiopathicgangreneofthescro tum)。 195 2年Wilson首次用坏死性筋膜炎 (necrotizingfasci itis…  相似文献   

13.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发病率较低,但病情危重,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有效救治,病死率极高。该文报道了军事训练伤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1例,并总结分析了救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对于军事训练伤创面须及时处理,早期彻底清创并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综合考虑细菌学、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防止病情延误,可为基层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弧菌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2011年6月急诊救治的56例弧菌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因素的差异,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 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61%)、休克(84%)及脏器功能损害,其中肾功能受累最常见(88%),病死率达43%.肢体病变早期仅有局部肿胀、疼痛,皮肤瘀斑、张力性血疱、坏死、皮下捻发音等则是晚期征象.需要早期应用敏感药物、结合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及内科支持的综合治疗方案.生存组与死亡组间症状出现至入院时间(P<0.05)、肢体病变累及躯干(P<0.01)、肌酸激酶水平(P<0.05)、急诊切开引流(P<0.01)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快速进展的局部症状、体征和急剧恶化的病情是弧菌坏死性筋膜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延时就诊、局部病变严重、未能急诊手术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8岁,因"背部包块红肿伴疼痛3周"入院。查体:背部正中有一25 cm×25 cm大小包块,表面红肿,有少量淡黄色渗出物,质中,有波动感,触痛明显,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2.77×109/L,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机制、治疗要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该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8例误诊的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误诊原因,并在明确诊断后采用手术切开引流配合湿润烧伤膏药纱引流治疗,观察、分析该疗法的有效性,并归纳总结该病的诊疗方案。结果 8例患者中有6例因痔疮史被误诊为"肛周脓肿";1例因阴囊处皮肤被蚊虫叮咬后肿痛、体温升高被误诊为"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因会阴部皮肤触痛且有硬结被误诊为"巴氏腺囊肿"。8例患者中有7例在切开引流术后经单纯应用湿润烧伤膏药纱引流治疗14~20 d后创面愈合;另外1例经湿润烧伤膏药纱引流治疗至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后,给予手术植皮封闭创面,术后1个月创面完全愈合。所有患者随访0.5~6年,均未复发。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acute necrotizing fasciitis,ANF)是一种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多见于会阴、肛周、腹部等组织疏松处,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筋膜以及肌肉的广泛坏死,具有发展迅速、破坏力强等特点.常规使用清创引流的方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往往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合并耐药菌的创面,感染难以控...  相似文献   

18.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累及皮肤、皮下筋膜的软组织感染性疾病[1],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CNF)是以颈部浅深筋膜和皮下组织广泛坏死为主的严重化脓性感染,常起源于咽部或口腔的厌氧菌感染,沿颈部筋膜间隙扩散,可蔓延到纵...  相似文献   

19.
20.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少见的暴发性、致死性软组织感染,1952年由、Wilson正式命名,以浅深筋膜坏死为主要特征.NF多见于腹部、会阴、四肢等部位,发生于头颈部者少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