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西药治疗3个月;脑心通组100例,常规西药+脑心通治疗3个月。分别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治疗后2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脑心通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佐治具有显著改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诺贝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mAlb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脂谱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mAl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诺贝特有较好的调节血脂、降低mAlb、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饮食控制及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治疗组加前列腺素E1治疗共3周。对照组加用罂粟碱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股动脉、月国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股动脉月国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亦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UAE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将156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滋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片治疗,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ICAM-1、CPR、UAER、血糖及中医症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ICAM-1、CP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血脂及中医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滋肾活血方能降低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血脂,降低ICAM-1、CPR的低度,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3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UAER〈20μg/min)、A组(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和B组(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检测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门和踝肱指数(ABI),并分析各组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率、踝肱指数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踝肱指数随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减低(P〈0.05),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而增加(P〈0.05,P〈0.01);踝肱指数与年龄、病程、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踝肱指数显著相关,提示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肾脏病变的表现,同时伴有肾外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增高,是全身血管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观察不同胰岛素制剂及应用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射门冬胰岛素,对照组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Ccr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早期DN患者UAER,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射门冬胰岛素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GM)、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肝(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及缬沙坦组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3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4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药物疗法和香砂六君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等。结果试验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西医常规药物治疗,香砂六君丸用于糖尿病胃轻瘫治疗有助于缓解胃部症状,改善排空功能,降低胃肠激素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果。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0、4、8、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肌酐(Cr)等。结果对照组随观察时间延长,AER略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苯那普利组、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4、8、12周AE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同期低分子肝素组或苯那普利组也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较单一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PK)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方法40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女性患者随机分为PK治疗组(PK组)、对照组(Con组)各20例。PK组日1次肌注PK40U;Con组日1次肌注维生素B12 500μg。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个月、2个月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结果治疗后PK组残余尿量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均显著增加(P〈0.05)。Con组治疗后1个月各项结果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残余尿量轻度降低,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组与Con组比较,残余尿量更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11.
洪世华  肖常青 《内科》2008,3(6):839-84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苯那普利及前列腺素E1(PGE1)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的基本治疗是控制饮食和胰岛素皮下注射降血糖。对照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苯那普利,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PGE1及苯那普利,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血肌酐(SCr)j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比,24小时UAE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UAE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BUN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ACE1能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在ACEI治疗基础上加用PGEI,降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方面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5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通心络胶囊合并基础治疗加减;对照组25例,给予替米沙坦。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症状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表明通心络有改善患者肾功能的作用,同时具有调节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歌  张燕  张瑾 《山东医药》2009,49(36):89-90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为65.78%(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DN肾功能不全可改善肾功能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泊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4mg/d,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抗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抗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OX—LDL抗体、hs—CRP均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改变(P〉0.05)。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降低炎症反应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泊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4mg/d,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抗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抗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OX—LDL抗体、hs—CRP均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改变(P〉0.05)。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降低炎症反应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选择糖尿病肾病3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8例,应用卡托普利加黄芪注射液及降血糖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黄芪注射液及降血糖治疗;四周后。结果:24小时微量蛋白尿。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稍有下降(P〉0.05)。结论:采用卡托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改善肾功能。对肾脏的保护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39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后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Ⅱ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胰岛素用量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CSⅡ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治疗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短期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39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后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Ⅱ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胰岛素用量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CSⅡ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治疗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短期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氟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绪肯  周贞国 《山东医药》2007,47(28):48-49
将8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氟伐他汀40 mg/d。结果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表明早期DN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有效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20.
选择糖尿病肾病3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8例,应用卡托普利加黄芪注射液及降血糖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黄芪注射液及降血糖治疗;四周后。结果:24小时微量蛋白尿。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稍有下降(P〉0.05)。结论:采用卡托普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改善肾功能。对肾脏的保护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