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以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两血管法(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120 mg·kg-1·d-1的丁苯酞溶液2 ml灌胃,VD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植物油灌胃,1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Westem blot)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 前3d丁苯酞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8.72±7.01)s,(42.41 ±4.06)s,(40.34±2.46)s],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82.71±8.27)s,(80.36±9.65)s,(77.74±6.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26.45±4.66)s,(1.84±0.82)次],大于模型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18.67±5.39)s,(1.32±0.6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p-p38MAPK/β-action光密度值)的比较:丁苯酞组分别为[(153.65±9.85)个,(0.42±0.04)],明显低于VD模型组[(209.46± 11.49)个,(0.8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进一步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而实现的,这可能是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对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引起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及Wortmannin组,每组又随机分为1W,2W,4W。8W和12W5个亚组(各10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②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③水迷宫行为学观察大鼠海马学习记忆功能变化。[结果]①与sham组相比,VD组可明显引起凋亡细胞数增多(P〈0.05或P〈0.01),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增多(P〈0.05或P〈0.01);与VD组比较,Wortmannin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海马CA1区Bcl-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5或P〈0.01),而Bax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②与sham组相比,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与VD组比较,Wortmannin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Wortmannin能减轻血管性痴呆引起的细胞凋亡与脑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测P53、Noxa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表达,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方法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出学习记忆能力处于正常值范围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手术后2个月用Morris水迷宫观测各组大鼠在空间学习记忆方面的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53、Noxa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相对假手术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空间记忆能力减退(P〈0.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P53、Noxa在海马CA1区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且直线相关分析显示Noxa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海马CA1区P53和Noxa的表达升高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杰  马云枝 《中医学报》2019,34(3):551-554
目的:观察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自噬正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及在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智胶囊高剂量组、复智胶囊低剂量组及多奈哌齐组,并设假手术组。分别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Beclin-1、Bcl-2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结果:术后3 d即对海马神经元细胞造成损害,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各时点的Beclin-1、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P0.05)。与模型组比较,相同时点复智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Beclin-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激活细胞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0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每组34只。模型组和丁苯酞组大鼠采用改良Zea-Longa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丁苯酞组大鼠建模后给予丁苯酞(4.5 mg·kg-1)治疗,假手术组大鼠每天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表现,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38、磷酸化p38(p-p38)和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Bcl-2、p38和MAPK m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核和细胞膜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破裂,细胞核固缩;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细胞结构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P<0.01),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1),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p-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p-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和MAPK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和MAP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络益智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CCA)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络益智散高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3周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大脑海马做病理和海马CA1区P5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P53阳性细胞,通络益智散大小剂量及尼莫地平组海马CA1区P53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通络益智散能显著降低CA1区P53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脑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38MAPK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与HSP70存在的可能相关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PC组、阻断剂组四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造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观察大鼠心肌P38MAPK、HSP70蛋白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PC组、阻断剂组三组心肌细胞凋亡及P38MAPK、HSP70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与模型组对照比较,IPC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38MAPK、HSPT0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模型组与阻断剂组对照心肌细胞凋亡率及P38MAPK、HSP70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能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热休克蛋白70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3):551-554
目的:观察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自噬正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及在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智胶囊高剂量组、复智胶囊低剂量组及多奈哌齐组,并设假手术组。分别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Beclin-1、Bcl-2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结果:术后3 d即对海马神经元细胞造成损害,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各时点的Beclin-1、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大量凋亡(P<0.05)。与模型组比较,相同时点复智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Beclin-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激活细胞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颈总动脉闭阻加腹腔注射硝普钠法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并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作对照,每组12只,实验组给予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西药组给予喜得镇,模型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0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存在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西药喜得镇及中药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能显著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复方绞股蓝总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肾化痰祛瘀方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在缺糖缺氧培养条件下,观察补肾化痰祛瘀方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VaD大鼠模型,造模前予灌胃治疗,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后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TUNEL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海马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在缺糖缺氧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而预先加入补肾化痰祛瘀方的血清进行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补。肾化痰祛瘀方灌胃治疗的VaD大鼠,与未予治疗的VaD大鼠组相比,治疗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与痴呆组相比,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化痰祛瘀方对大鼠体外培养和脑组织内海马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可以明显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和胆碱能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低剂量[2mg/(kg·d)】组,氯沙坦高剂量[5mg/(kg·d)】组,每组10只。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VaD大鼠模型,造模前予灌胃治疗,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后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Tunel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海马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el—2、Bax蛋白表达,并测定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结果方差分析表明,潜伏期和跨越次数F值分别为33.23和25.20。氯沙坦灌胃治疗的VaD大鼠,与未予治疗的VaD大鼠组相比,治疗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氯沙坦高剂量组较氯沙坦低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减少,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方差分析表明,凋亡细胞、Bcl-2蛋白及Bax蛋白F值分别为155.58、215.79和428.9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高剂量组与氯沙坦低剂量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方差分析表明,各组大鼠ChAT活力,值为13.61。氯沙坦治疗组脑组织ChAT活力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高剂量组与氯沙坦低剂量组相比,脑组织ChAT活力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沙坦治疗可以明显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乙酰胆碱的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痴呆大鼠模型研究海马神经元凋亡机制及葛根素对其干预效应.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痴呆组、治疗组,用HE染色、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痴呆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现象及葛根素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 分析,研究其分子机制是否涉及凋亡基因Bax、Bcl-2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TUNEL染色时,对照组海马凋亡神经元少见;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海马凋亡细胞率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的凋亡细胞率处于较低水平,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凋亡细胞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与痴呆组比较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痴呆组比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痴呆组相比大鼠海马组织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葛根素能抑制痴呆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可为葛根素治疗痴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米凯  黄锐  熊伟  许建  伍刚  邓锋 《西部医学》2020,32(11):1570-1575
【摘要】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和熊果酸组(UA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1 mL/ kg)诱导大鼠AP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30 min后,UA组给予熊果酸150 mg/kg灌胃,其余两组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2 h后处死大鼠,收集胰腺和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 1β)、白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淀粉酶含量,HE和TUNEL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和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胰腺Bcl 2、Bax、cleaved caspase3、p38MAPK、p p38MAPK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38MAPK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AP组相比,UA组血清淀粉酶、TNF α、IL 1β、IL 6水平显著下降(P<001),胰腺病理情况好转,凋亡细胞减少,Bax/Bcl 2、p p38MAPK/ p38MAPK比值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熊果酸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淀粉酶水平,改善胰腺病理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从氧化应激反应中Nrf2-ARE蛋白通路入手,观察不同剂量五脏温阳化瘀汤对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制作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之后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术手后4周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脑复康组,之后灌胃给药,持续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Nrf2蛋白细胞核与细胞浆内的表达,同时检测下游蛋白HO-1蛋白的表达。结果 五脏温阳化瘀汤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从第3天开始可以明显缩短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Morris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空间搜索实验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效停留时间和有效停留距离明显延长,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Nrf2-ARE通路被激活,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五脏温阳化瘀汤可以使Nrf2蛋白由胞浆转移到胞核内,并激活下游蛋白HO-1,使其表达增强,nrf2蛋白胞浆内外的表达以及HO-1蛋白的表达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五脏温阳化瘀汤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防御机制有关,其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袁敏  刘贵江  刘斌 《疑难病杂志》2013,(9):709-711,F000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将10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每组又分为1周、2周、4周、8周和12周5个不同观察时点(n=10)。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阳性表达在1周开始增多,4周达到高峰,8周开始下降,到12周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与Sham组比较,VD组大鼠海马CA1区不同时间点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与Bcl-2及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45,P=0.000;r=0.866,P=0.000)。结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共同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l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蛋白(AB)25-35对大鼠海马Caspase-3及P38MAPK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类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组,每组8只.类AD模型采用Aβ25-35片段单侧杏仁核注射建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P38MAPK mRNA的表达.结果 类AD模型组大鼠的海马及额叶皮层Caspase-3及P38MAPK mRNA 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P值均<0.01),光密度值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P值均<0.05).结论 Aβ25-35杏仁核单侧注射可诱导大鼠P38MAPK活性增加,并进一步促进Caspase-3等凋亡蛋白的过度表达,促使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首乌益智灵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海马区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4-VO)法制造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设首乌益智灵组、脑复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灌胃20d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切片,HE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结果:首乌益智灵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基本规则,细胞轻度脱失,部分胞核染色变深;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及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和脑复康(P<0.05,P<0.01)。结论:首乌益智灵具有保护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英  王玉良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28(6):423-425,I000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反复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尼氏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在1个月、2个月和4个月不同时间点测得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EL显著均短于模型组,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及其树突丢失,药物组锥体细胞数多于模型组。结论EGb761对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因子caspase-3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实验组(n=16)和盐酸多奈哌齐干预组(n=16)。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认知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及原位凋亡(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水迷宫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和干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但干预组与实验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和干预组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及凋亡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二者在干预组的表达较实验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以改善V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抑制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并减少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小胶质细胞表面补体III型受体OX-42在脑海马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丁苯酞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2-VO)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D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方法检测OX-4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下降,海马区OX-4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药物干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区OX-42的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表达升高;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了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OX-42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