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平 《医学综述》2011,17(6):833-835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很多文章从遗传学的角度讨论了与IBD有关的几组易感基因,如NOD2基因、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HLA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以及近期内才被认为和IBD相关的MDR1(ABCB)基因、MY09B基因。  相似文献   

2.
Fas-670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Fas基因 6 70位点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探讨其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 5 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与 12 4例正常对照者Fas基因 6 7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Fa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炎症性肠病组G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增高趋势 (2 8%vs 15 % ,P=0 .0 85 6 ) ,但差异无显著性。按性别分层后发现正常男性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女性 (4 0 %vs 19% ,P =0 .0 2 5 8)。溃疡性结肠炎组和克罗恩病组间Fa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且Fas基因型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无关。结论 :Fas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易感性无关。正常人群Fas基因型分布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XRCCI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尚存在分歧,胆管癌与XRCC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XRCC1基因多态性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59例胆管癌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XRCC1基因codons 194、399位点的基因分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胆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XRCC1基因codon 194多态性位点的Arg/Arg、Arg/Trp和Trp/Trp基因型在胆管癌中的频率分别为49.2%、47.5%和3.4%,以Arg/Arg基因型作为参照,Arg/Trp、Trp/Trp和Arg/Trp+Trp/Trp基因型均不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XRCC1基因codon 399多态性位点的Arg/Arg、Arg/Gln和Gln/Gln基因型在胆管癌中的频率分别为54.2%、35.6%和10.2%,以Arg/Arg基因型作为参照,Arg/Gln、Gln/Gln和Arg/Gln+Gln/Gln基因型均不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以Arg等位基因作参照,Trp等位基因(codons 194)及Gln等位基因(codons 399)与其相比,不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按性别分析,或按194和399位点的联合作用分析,XRCC1基因多态性均不增加胆管癌的发病风险.结论 XRCC1基因codons 194、399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胆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代谢酶N-乙酰化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和AS-PCR技术检测中国湖北地区无血缘关系的IBD患者105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87例与克罗恩病组(CD组)18例,和正常对照120例的NAT1基因多态性。结果:IBD组中,NAT1*3,NAT1*4,NAT1*10和NAT1*1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20.48%,50.00%,21.90%和7.6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CD组NAT1*10等位基因频率略高于UC组(25.00%比21.26%),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NAT1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和慢代谢乙酰化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UC组快代谢基因型(NAT1*10纯合子)与CD组相比有增高趋势(16.67%比12.6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AT1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OCTN1、OCT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672T、G-207C与中国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广西无亲缘关系的壮族70例和汉族76例IBD患者及壮族80例和汉族87例健康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苯酚/氯仿法提取各组肠黏膜组织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  相似文献   

6.
自噬体基因ATG16L1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IBD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80例IBD患者,其中40例克罗恩病(CD)患者、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0例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根据目的 基因片断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应用PCR方法 扩增DNA样本中的目的 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的目的 基因片断进行测序,其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进行比较并分析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D和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凼多态性之间无明显差异(X2=4.94,P=0.293).结论 国外文献报道的与CD相关的易感基因ATG16L1的多态性位点rs2241880,在本组CD患者中并未发现与CD易感性相关,国外发现的与CD易感性相关的ATG16L1基因的SNP位点可能不是中国CD患者的易感性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钦 《当代医学》2001,7(5):36-40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思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以肠道免疫功能紊乱为主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近年来在国内报道日渐增多,提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变迁等致该病患病率在有提高,亦有可能对该病认识水平提高有关,亦可能与对该病认识水平提高有关。近年来在感染、遗传、免疫等病因学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使疾病的诊治直接获益,本病诊断强调定性、定度、定期、定型、定范围 (五定),治疗上强调分级、分期、分部的治疗方案。预计在新世纪里,中国的IBD研究将如同日本、南美等国家,地区一样,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这对疾病的诊治无疑也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PCR法对正常人和食管癌患者基因组DNA进行GSTM1基因分型:结果108例食管癌患者中68例为GSTM1型;112例正常对照组标本中55例为GSTM1型的。2组人群GSTM1基因缺失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相关,GSTM1基因型个体食管癌易感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刘瑞霞  郭政  刘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22-24+28
目的探讨TRPV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15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TRPV1等位基因突变体rs222747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尿病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TRPV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具有相关性。结论 TRPV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具有相关性,其分子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意义亟待系统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5例大肠癌与118例健康对照者Cyclin 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的多态性。结果两组Cyclin D1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G及GG基因型携带者之和相比,AA基因型携带者患大肠癌的相对风险度(OR)为2.41,95%可信区间为(1.39,4.17)。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分析,AA基因型频率在不同年龄或不同性别的结肠癌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远侧结肠癌[OR:2.58,95%CI(1.22,5.45),P=0.012]、低分化[OR=2.24,95%CI(1.07,4.70),P:0.031]和DuckesC期[OR=2.25,95%CI(1.08,4.69),P=0.029]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及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病年龄轻,其发病年龄与生育年龄重叠,因此患者对生育问题更加关注,而随着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对怀孕的过程、治疗药物的影响、分娩方式和哺乳等生育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阐述炎症性肠病与生育的关系,使临床医师对这一问题充分认识,能够给予炎症性肠病患者科学、合理的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23与炎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亚娟  王为 《医学综述》2013,19(6):978-980
炎性肠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共同参与及免疫紊乱在炎性肠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23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属于前炎性因子,参与机体控制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白细胞介素23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在炎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许多疾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对解毒酶的遗传易感性相关,N-乙酰基转移酶-2突变导致酶活性功能减少。本文就代谢酶NAT2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易感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徐睿玲 《医学综述》2012,18(23):3944-3947
炎性肠病(IBD)是遗传易感宿主对异常的环境因素作出免疫反应的结果。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调控人体多种生理过程。目前发现,miRNA在IBD中表达异常,这可能有助于今后明确IBD的发病机制,并且在疾病的诊断、靶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国外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可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进行疾病活动的自我评价,但该量表目前尚未在国内得到验证。 目的 探究IBDSI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02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9例,克罗恩病(CD)患者43例。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评估UC病活动度,克罗恩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评估CD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填写由本院消化内科医生翻译的中文版IBDSI。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CDIA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包括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肠道并发症、全身并发症)评估UC、CD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59例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临床缓解1例,轻度8例,中度46例,重度4例;IBDSI评分(26.27±15.16)分。43例CD患者CDAI评分:缓解期11例,轻度8例,中度22例,重度2例;IBDSI评分(26.95±16.19)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CD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子量表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36、0.710、0.786(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全身并发症子量表评价CD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911、0.806、0.785、0.867、0.734(P<0.05)。 结论 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UC和CD的疾病活动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评价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172例门诊及住院IBD患者进入本研究,IBD病情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参考True-Love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克罗恩病(CD)依据Harvey和Bradshaw标准分组:积分<4分为缓解期,4~8分为中度活动期,≥9分为重度活动期。调查以面谈方式进行。营养风险评估采用NRS2002方法。结果 172例患者中UC 102例,CD 70例;男95例,女77例。患者IBDQ总分及其4个维度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CD组缓解期和活动期的IB-DQ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的IBDQ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患者疾病诊断(UC或CD)、年龄、性别、医疗费用以及营养风险等因素与IBDQ评分无显著相关。结论IBDQ与IB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有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崔巍  刘冬妍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591-1592
目的探讨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炎症性肠病伴骨关节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CDC)检测9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69例、克罗恩病(CD)23例,伴骨关节病变18例〕及5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LA-B27的表达,比较HLA-B27等位基因出现频率。结果炎症性肠病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HLA-B27等位基因出现频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D及UC患者HLA-B27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症性肠病伴骨关节病变和不伴骨关节病变患者HLA-B27等位基因出现频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LA-B27与炎症性肠病伴骨关节病变具有显著相关性〔OR=5.87,95%CI为(1.94,17.72)〕。结论HLA-B27阳性有助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其表达与骨关节病变密切相关,有利于预测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