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120例患者分组,Ⅰ组1040例给予TCT检查;Ⅱ组1040例给予高危型HPV检测;Ⅲ组1040例给予咖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三组中高危型HPV阳性或(和)TCT涂片异常者在阴道镜下定点行宫颈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Ⅰ、Ⅲ组2080例患者中TCT涂片异常者76例(占3.65%),Ⅱ、Ⅲ组2080例患者中共筛查出132例高危型HPV感染者(感染率为6.35%),ITI组1040例患者中高危型HPV、TCT均阳性者35例(占3.37%)。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炎症:Ⅰ、Ⅱ组,Ⅱ、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及以上者,Ⅰ、Ⅱ组,Ⅰ、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CINⅡ级及以上者,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其筛查效率高于单独使用TCT。  相似文献   

2.
用基因和血清学分型法,对160例不同临床型HCV感染血清进行HCV分型检测及结果比较。血清学分型70例(43.75%),其中Ⅰ型63例(90%),Ⅱ型3例(429%),Ⅰ和Ⅱ混合型4例(5.71%);基因分型90例,其Ⅱ型86例(9556%),Ⅲ型2例(222%),Ⅱ和Ⅲ混合型2例(2.22%)。对两种方法分型均阳性的49例;分型结果比较,二法符合率为100%,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两种分型方法对不同临床型HCV血清分型检测HCV型别构成无明显差别,血清学分型率(43.75%)明显低于基因分型率(56.25%)P<0.05)。血清学分型法,慢性丙肝组分型率(68.52%)明显高于急性丙肝组分型率(42.59%)(P<0.01)和无症状、ALT正常、抗HCV阳性组分型车(26.47%)P<0.01)。无症状、ALT正常、抗HCV阳性组,基因分型率(61.76%)明显高于血清学分型车(26.47%)P<0.01)。血清学分型车与抗HCV-C抗体S/Co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基因和血清学分型法,对160例不同临床型HCV感染者血清进行HCV分型检测及结果比较。血清学分型70例(43.75%),其中Ⅰ型63例(90%),Ⅱ型3例(429%),Ⅰ和Ⅱ混合型4例(5.71%);基因分型90例,其Ⅱ型86例(9556%),Ⅲ型2例(222%),Ⅱ和Ⅲ混合型2例(2.22%)。对两种方法分型均阳性的49例;分型结果比较,二法符合率为100%,表现为高度的一致性。两种分型方法对不同临床型HCV血清分型检测HCV型别构成无明显差别,血清学分型率(43.75%)明显低于基因分型率(56.25%)P<0.05)。血清学分型法,慢性丙肝组分型率(68.52%)明显高于急性丙肝组分型率(42.59%)(P<0.01)和无症状、ALT正常、抗HCV阳性组分型车(26.47%)P<0.01)。无症状、ALT正常、抗HCV阳性组,基因分型率(61.76%)明显高于血清学分型车(26.47%)P<0.01)。血清学分型车与抗HCV-C抗体S/Co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外伤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的各种肝外伤的临床资料,包括非手术治疗20例(中转手术5例),手术治疗72例。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治愈15例,手术治疗组72例(包括中转手术5例),治愈64例,死亡8例,总治愈率为79/87(90.8%),死亡率8/87(9.2%)。结论对Ⅰ型肝外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Ⅱ~Ⅲ型肝钝性损伤,血流动力学稳定可行非手术治疗,Ⅱ-Ⅵ型肝损害,伴腹腔大出血或其它脏器损伤者,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愈合评价。方法分析1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的分型、治疗时间及治疗方式。随访时间3~8年(平均4年)。以影像学检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其愈后。结果1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按Pipkin分类法分型,Ⅰ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中央凹尾端的骨折,12例(占75.0%);Ⅱ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中央凹头端的骨折,3例(占18.8%);Ⅲ型:Ⅰ型或Ⅱ型骨折伴股骨颈骨折,0例(占0%),Ⅳ型:Ⅰ型、Ⅱ型或Ⅲ型骨折伴髋臼骨折,1例(占6.3%)。对16例获得随访者按HHS(HarrisHipScore)功能评价标准,Ⅰ型中效果优为9例,良2例,差1例,Ⅱ型中效果优为1例,良1例,差1例,Ⅳ型中效果可1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损伤机制、骨折脱位类型确定,其中对于PipkinⅠ型骨折可予以闭合复位后牵引治疗,而对于PipkinⅡ型或Ⅲ型骨折手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病理分型与超声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与超声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并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分型对照,分析各型超声特点及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107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发现局灶性病变103例,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5型:Ⅰ型(团块型)79例,病理为浸润性癌77例(97.47%),早期浸润性癌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47%;Ⅱ型(结节型)11例,病理为浸润性癌9例,早期浸润性癌1例和原住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10例(90.9%);Ⅲ型(导管型)6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原位癌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3例(50%);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囊样型)2例,病理诊断为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2例;V型(弥漫型)3例,病理诊断早期浸润性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2例。余2例超声未见局灶性病变未予分型。107例乳腺癌超声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0.65%(97/107)。超声对乳腺癌病灶内微小钙化灶显示率为39.25%(42/107),其中以导管型居多(3/6)。结论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超声分型密切相关;导管型声像图为乳腺癌的不典型声像之一。微小钙化灶是超声诊断导管型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麻醉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噩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局麻药用0.25%布比卡因。结果:Ⅰ组对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阻滞有效例数较Ⅱ和Ⅲ组明显高(P〈0.05或P〈0.01)。Ⅰ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与Ⅰ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镇痛维持时间较长,与Ⅱ组比较P〈0.01。Ⅰ组阻滞成功率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阻滞优的有效例数较多,与Ⅰ组比较P〈0.05。Ⅰ组误刺血管发生率较Ⅱ和Ⅲ组明显低(P〈0.05)。结论: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成功率极高,且并发症极少,是一项安全、可靠及可行的新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诊断和超声分型,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对输卵管妊娠205例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超声确诊率95.6%(196/205例)。超声分型:Ⅰ型(宫外胚囊型)6例;Ⅱ型(宫旁包块型)53例;Ⅲ型(包块积液型)138例;Ⅳ型(腹腔积液型)8例。结论:超声检查是确诊输卵管妊娠的主要手段,超声分型作为临床选择药物保守治疗、腹腔镜治疗、手术切除等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造影增强模式特征。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8例(131个结节)的超声资料,总结常规声像图特征、结节血流丰富程度及血流形态及增强模式。结果:恶性组甲状腺结节回声、声晕形态及内部钙化分布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良性组甲状腺结节血流丰富程度以0级/1级为主(68.25%),恶性组以2级/3级为主(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流形态以I型/II型为主(73.02%),恶性组以Ⅲ型/Ⅳ型/Ⅴ型居多(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良性组甲状腺结节80.95%环状增强、恶性组86.76%不均匀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利用不均匀增强模式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敏感度86.76%、特异度87.30%、阳性预测值88.06%、阴性预测值85.94%、准确率87.02%;利用环状增强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敏感度80.95%、特异度97.06%、阳性预测值96.23%、阴性预测值97.06%、准确率89.3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的病理与临床关系。方法:分析32例MG伴胸腺瘤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结果:32例MG伴胸腺瘤Osserman分型:I型3例(9.3%),Ⅱa型8例(23.5%),Ⅱb型14例(43.8%),Ⅲ型4例(12.5%),Ⅳ型2例(6.25%)和Ⅴ型1例(4.65%),Masaoka分期:Ⅰ期10例(31.25%),Ⅱ期14例(43.75%),Ⅲ期8例(25%),病理分型:上皮细胞型16例(50%),淋巴细胞型5例(15.6%),混合细胞型9例(28.1%),梭形细胞型2例(6.25%),结论:MG伴胸腺瘤的病理分型以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为主,分期为Ⅰ,Ⅱ期为主,临床分型以Ⅱa,Ⅱb为主。危象发生率,死亡率以恶性胸腺瘤伴MG为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定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 对243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的内科治疗,脑室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3种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内科治疗、脑室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3组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级病人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死亡率以内科治疗最低(0%),Ⅱ级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Ⅲ级病人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死亡率最低(72.2%),Ⅳ级病人3种治疗方法死亡率均为100%;3种治疗方法中脑室引流治愈率最高(68%);Ⅱ级病人中,超早期,早期及延期手术死亡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超早期诉高功能恢复率最高(93.9%)。结论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为:Ⅰ级病人内科治疗,Ⅱ级病人首选超早期脑室引流术,Ⅲ级病人行超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Ⅳ病人除探索新治疗方法外,可试行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肱骨近端分型Neer 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41例肱骨近端分型Neer Ⅱ~Ⅲ型骨折分为保守组(21例)及手术组(20例),保守组采用手法正骨复位+牵引或夹板固定治疗,手术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2及24周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后,两组复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0.0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分型Neer Ⅱ~Ⅲ型骨折,保守方法和手术方法治疗各有长短,也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3例59侧儿童慢性鼻窦炎Ⅰ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腺样体刮除;21例38侧儿童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采取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Ⅰ型:Ⅰ期4例(100.0%)均治愈;Ⅱ期7例(33.3%)治愈,13例(61.9%)好转,1例(4.8%)无效;Ⅲ期2例(25.0%)治愈,3例(37.5%)好转,3例(37,5%)无效。Ⅱ型:Ⅰ期2例(100.0%)均治愈;Ⅱ期5例(38.5%)治愈,7例(53.8%)好转,1例(7.7%)无效;Ⅲ期1例(16.7%)治愈;3例(so.0%)好转;2例(33.3%)无效。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Ⅰ型患者应积极保守治疗,特别是对Ⅰ、Ⅱ期患者,对伴有腺样体肥大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刮除肥大的腺样体;对儿童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手术加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泽宁 《中原医刊》2007,34(3):40-41
目的 探讨影响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CRS)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完成随访的650例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其中Ⅰ型182例(28.0%)、Ⅱ型367例(56、5%)、Ⅲ型101例(15.4%)。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总治愈率82、9%,好转率14、9%,无效2.4%。其中,治愈率Ⅰ型94.5%,Ⅱ型83.0%,Ⅲ型54.3%,三型之间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明显改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4%(16/650),术后2-4年内行修正手术3.2%(21/650)。结论 鼻窦内窥镜手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最有效的方法,疗效与临床分型,手术技巧及术后随访处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分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分型与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120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同类型Hp感染的构成比。结果:Ⅰ型Hp感染者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胃癌组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95.0% vs 66.6%,P〈0.05);消化性溃疡组的感染率(87.8%)虽比胃癌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分型有利于临床对上消化道疾病病情的判断,Ⅰ型感染者可能更有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泽泻、茯苓、山药、钩藤、夏枯草、牡丹皮、山茱萸、菊花、石决明等)治疗,30天为1疗程。结果:40例,有效8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0%;不同高血压分期疗效不同,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疗效相近(P〉0.05),Ⅲ期疗效较Ⅰ、Ⅱ期差(均P〈0.05);中医不同分型疗效也不同,肝阳上亢型、肝肾不足型的疗效相近(P〉0.05),阴阳两虚型疗效则较前两型差(均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药之一,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射治疗分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ZQ  Xia YF  Liu Q  Liu XF  Han F  Yi W  Luo W  Lu T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6):3272-3276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单纯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根据放射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情况,提出鼻咽癌临床放射治疗分型,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随机抽取20世纪90年代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单纯根治性放疗鼻咽癌住院病人842例,根据5年的随访结果,无原发部位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无远处转移设定为辐射敏感不易转移型(Ⅰ型)、有原发部位或区域淋巴结复发及无远处转移定为辐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Ⅱ型)、无原发部位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有远处转移定为辐射敏感易转移型(Ⅲ型)、有原发部位或区域淋巴结复发及有远处转移定为辐射抗拒易转移犁(Ⅳ型),分析4种临床放射治疗分型的分布规律以及4种分型与谢志光分型之间的联系。结果(1)4种分型的比例为辐射敏感不易转移型50.6%(426例),辐射抗拒不易转移型23.2%(195例),辐射敏感易转移型20.7%(174例)和辐射抗拒易转移型5.6%(47例)。(2)842例患者中有264例可按谢氏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上行型24.6%(65例),下行型23.1%(61例),混合型52.3%(138例);上行型中:Ⅰ型58.5%,Ⅱ型29.2%,Ⅲ型10.8%,Ⅳ型1.5%;下行型中:Ⅰ型47.5%,Ⅱ型9.8%,Ⅲ型36.1%,Ⅳ型6.6%;混合型中:Ⅰ型34.8%,Ⅱ型26.8,Ⅲ型33.3%,Ⅳ型5.1%。(3)92临床分期早期(Ⅰ、Ⅱ期)有307例,Ⅰ型62.2%(191例),Ⅱ型21.2%(65例),Ⅲ型12.4%(38例),Ⅳ型4.2%(13例);晚期(Ⅲ、Ⅳ期)有535例,Ⅰ型43.9%(235例),Ⅱ型24.3%(130例),Ⅲ型25.4%(136例),Ⅳ型6.4%(34例)。结论在鼻咽癌中存在上述4种放射治疗分型,其构成比为:放射敏感不易转移型(Ⅰ型)〉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Ⅱ型)〉放射敏感易转移型(Ⅲ型)〉放射抗拒易转移型(Ⅳ型),在谢氏的下行型和混合型中及92福州临床分期晚期(Ⅲ、Ⅳ期)中,放射敏感易转移型(Ⅲ型)的比例大于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Ⅱ型),放射治疗分型是对鼻咽癌临床分型及分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非手术治疗对象,临床用药及胆源性患者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7例SAP(Ⅰ型及Ⅱ型)的早期非手术治疗在不同用药下的非手术治愈率,转手术以及胆源性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总体治愈率为77.8%,Ⅰ型患者总治愈率为95%,非手术治愈率为60%;Ⅱ型患者总治愈率为28.6%,非手术治愈率为14.3%;治愈的Ⅰ型患者中,以善得定为主的现代药物治疗组转手术率为18.2%,以抑肽酶、5-FU为主的传统药物治疗组转手术率为62.5%;无明显胆道梗塞、胆管炎症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1)Ⅰ型患者宜早期手术治疗,部分Ⅱ型患者可非手术观察;(2)治疗上应首选善得定为主的新型药物;(3)无明显胆总管梗阻,胆管炎患者亦是早期非手术治疗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与脊柱内窥镜手术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分型及其作为脊柱内窥镜(MED)手术适应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参照老年性LDH的病理特点,将81例年龄超过50岁并已通过传统开放手术证实了椎管内合并症情况的LDH患者(A组)的临床特征分为Ⅰ,Ⅱ两型并与其术中所见做对照分析;对行MED手术治疗的62例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B组)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疗效做分型比较。结果:A组I型患者椎管狭窄总合并率为62.07%,Ⅱ型患者椎管狭窄总合并率为107.69%(P<0.01);B组患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0月,按Mecnnab标准评定疗效,I型患者的手术优良率(100%)明显高于Ⅱ型(75%,P<0.05)。结论:老年性LDH的临床分型对提高MED手术疗效有着重要影响,可作为MED手术的适应症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为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19例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资料。根据Krouse分级病变,Ⅰ级30例,Ⅱ级85例,Ⅲ级84例,Ⅳ级20例。其中采取鼻内镜手术102例(鼻内镜组),鼻内镜联合柯路氏进路93例(鼻内镜联合柯路氏进路组),鼻侧切术24例(鼻侧切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8年,平均3.5年。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结果①复发率:经鼻内镜手术者复发15例(14.7%);经鼻内镜联合柯路氏手术者14例(15.1%);经鼻侧切开手术者5例(23.5%)。其中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率鼻内镜手术组高于鼻内镜联合柯路氏组(P〈0.05);Ⅱ级和Ⅳ级患者术后复发率鼻内镜手术组较鼻侧切开组低(P〈0.05)。②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不同(P〈0.05)。其中Ⅱ级患者术后复发率鼻内镜手术组低于鼻侧切开组(P〈0.05);鼻内镜联合柯路氏组低于鼻侧切开组(P〈0.05)。Ⅲ级患者鼻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内镜联合柯路氏组(P〈0.05)。③术中出血量:鼻内镜组明显少于鼻侧切组(P〈0.05)。结论对Ⅰ~Ⅱ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应积极提倡使用鼻内窥镜手术,对肿瘤涉及上颌窦的Ⅲ级病变,联合柯路氏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