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丽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63-964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363例次患者锁骨下或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后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BI)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总感染计65例次,千日感染率18.5‰,例次感染率17.9%?CABI患者多发生于高龄70岁以上?男性?留置时间超过2周及APACHE Ⅱ评分较高患者;而营养状况?多脏器功能不全及糖尿病对CABI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提示男性?留置时间超过2周与CABI发生的风险相关?感染菌种的菌群分布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占53.6%,依次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与屎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占37.5%,依次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占7.1%,主要为克柔念珠菌?结论: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CABI发生率较高,感染菌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男性?导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的患者,CABI发生的风险增加,而营养状况?MODS与糖尿病对CABI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ICU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8例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RBSI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防御机制、导管的特性、置管过程的无菌操作和熟练度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结论完善的防御机制,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置管部位,规范化的护理以及尽量缩短置管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胡健 《中国医学创新》2021,(12):111-1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的504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性别、年龄、诊断结果、进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合并症情况等基础资料,以及对可能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  相似文献   

5.
孙红霞  贾会荣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514-1517,15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8年1月30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09例患者中,导管相关血行感染73例,平均发生率8.1/1 000留置导管日,死亡8例,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例数的11.0%(8/7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预防教育、置管部位与置管时间、手部卫生和无菌屏障、敷料种类及消毒剂类型等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需制定系统的技术操作和评价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346例CR-BSI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CR-BSI患者死亡62例,病死率为1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838,P=0.006)、糖尿病史(χ2=5.966,P=0.015)、感染后拨管时间(t=5.026,P=0.000)、是否入住ICU(χ2=6.885,P=0.009)、置管部位(χ2=5.468,P=0.019)、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χ2=4.731,P=0.030)、发生CR-BSI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t=3.556,P=0.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χ2=10.209,P=0.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χ2=22.668,P=0.000)、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χ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96例,死亡组6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个数、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确诊时APACHEⅡ评分、S...  相似文献   

8.
刘蓉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29-163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肾病科住院并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7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对照组33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管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72例血液透析置管患者中,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为10.22%,置管感染的时间为(25.46±8.72)d。检出病原微生物共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75.68%,革兰阴性菌7株占18.92%,真菌2株占5.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导管留置部位为股静脉、血清白蛋白<30 g/L是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黄敏  李铭  乔梁  朱义朗 《安徽医学》2012,33(1):99-101
目的对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59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的监测资料,比较各项监测参数。结果本组有32例肝衰竭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8.91%。导管相关性感染5项相关因素中,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穿刺局部渗血或皮下血肿、治疗次数是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高危因素。32例CRI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5株,占46.86%;肠球菌5株,占15.63%;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12.50%。结论适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重视导管接头的护理,改进高温季节换药方法,由专职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局部渗血,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培养专职护理人员进行全程导管护理,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产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0例早产肺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重点分析早产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影响早产儿出现肺出血现象的因素有孕周、体重、体温低、肺部感染、缺氧等,缺氧问题是影响早产儿肺出血的最主要高危因素。结论:对早产儿相关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特别是针对早产儿肺出血的情况进行早期治疗预防,对影响早产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减少早产儿肺出血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黄彩云  庞杰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78-2979,298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住ICU的46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制定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选择集束化干预前2011年3月-2012年8月同科室置中心静脉导管的4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采取集束化干预后导管的使用率从63.6%升到71.6%,导管的感染率从8.61‰降低到1.49‰,下降了82.7%,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加强监控,为临床预防诊疗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 U内C RBS 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多数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种属多样化,耐药率高,加强IC U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落实有效地持续改进措施,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耐药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gluconate,CHG)-乙醇皮肤消毒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价值。方法将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患者皮肤消毒时,采用浓度为0.5%、1.0%及2.0%CHG-乙醇分别为150、160和160例作为不同浓度组,采用10%的聚维酮碘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浓度组间以及与对照组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导管定植率及CRBSI率不同浓度组分别为16.8%、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其中,0.5%CHG-乙醇组无明显差异(P〉0.05),1.O%CHG-乙醇组仅细菌导管定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O%CHG-乙醇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不同浓度组间导管尖端细菌定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RBSI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G-乙醇皮肤消毒在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中,随着CHG浓度的增加,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效果越好,以浓度为2.0%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ICU就诊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成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563例),首先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CRBSI的危险因素,然后以是否发生CRBSI(1=是,0=否)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差别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CRBSI的发生率为9.63%(60/62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PACHE评分、导管类型、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激素使用、插管次数、紧急插管、营养状态、糖尿病和MODS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评分较高、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2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2次、紧急插管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评分越高、使用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应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过多,CRBSI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感染(CRU阳性结果进行细菌耐药性及菌群分布分析,探讨防治CRI的措施。方法:对300例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CR135例(16.1%);病原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结论:CVC是重要的感染途径,留置〉6d感染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CLABS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与住院费用。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综合ICU内阳性血培养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CLABSI患者,按照临床转归比较生存与死亡患者的生理与实验室参数,同时对输血、机械通气事件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考察,预后危险因素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年间ICU内共诊断49例CLABSI患者,死亡19例(38.8%),生存30例(61.2%)。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生存组的体温、中心静脉压、APACHEⅡ评分、输血量、血pH、D-二聚体、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和血清钾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在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对应的每日住院费用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OR0.78,95%CI0.66~0.94;P=0.00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OR0.87,95%CI0.77~0.98;P=0.026)及血钾水平(OR0.09,95%CI0.01~0.80;P=0.031)为ICU内CLABSI预后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ICU内CLABSI患者的预后与发病时的病情程度以及出、凝血功能有直接联系。目前资料并未提示不同预后CLABSI的患者住院时间与相应费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达到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对45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的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15 d,引流量500~1500 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治疗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 ,抽取积液 ,间断排净积液后分次注入药物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腔全部置管一次成功 ,经过治疗 12例完全缓解。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