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桂娇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86-1189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相关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PICC静脉置管患者60例资料(2016年3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将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0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介入护理管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发生率、对静脉置管化疗的依从性差异,以及对静脉置管化疗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值的差异。结果:品管圈介入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及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指标的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介入护理管理的开展降低了PICC化疗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化疗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ICU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治疗和监测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道.但随之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为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的损害.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病房2008年1-12月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品管圈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将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4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6月15日-2019年12月15日期间实行主题为提高ICU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的品管圈活动,统计42名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进行前及进行后的诊疗操作前后、无菌操作前及脱手套后的手卫生依从性;统计品...  相似文献   

4.
杨敏  刘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35):250-25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措施落实率的影响。方法品管圈小组对ICU护士MDRO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措施的情况进行调查,针对隔离措施不到位主要问题,制定预期目标,实施质量改进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比较,护士措施知晓率由75.65%上升到99.5%;措施落实率由73.78上升到95.95%;标识达标率由80.56上升到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ICU护士对MDRO患者隔离措施的落实率,降低MDRO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自制指导册的应用,提高护士的感染控制意识与能力,降低ICU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率.方法 科室成立专项预防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小组,通过医院院感数据网络的建立,每月统计出感染的病例,对相关感染病例分析原因,解析要因,修定有关尿管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细化尿管护理标准化程序,补订尿管评估表及专项尿管质量考核表等,将以上内容制定成图文并茂的流程指导册.此册纳入全科护理人员教育培训计划,相关护理操作流程考核,持续做好评估监测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措施.结果 自制指导册临床应用后,2015年组ICU患者的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为1.45‰,较科室2014年组全年尿路感染下降了2.39%‰.2015年组尿标本正确采集率(87.50% vs.43.75%)、男性会阴护理正确执行率(81.25% vs.47.92%)、每日尿管评估执行率(93.75%vs.37.50%)较2014年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自制指导册的建立为临床护士院感控制提供参考,起到正确指引作用,能有效降低ICU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实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举措。在ICU设置感染控制监控护士,实施相关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管理,以及实行感染监控。ICU要制订合理的预防机制,对医务人员实行正规的置管训练,还要培养无菌观念,切实抓好血管内导管的管理和监控.可以确保患者的置管安全,防止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品管圈实践对介入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改善情况.方法 以本院介入室医护人员10人组成品管圈,以提升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圈主题,开展科室品管圈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现状了解、原因分析、目标和改善措施的确定.活动前后对科室内部进行洗手、擦手技巧考核和依从性调查.结果 活动后介入室洗手及擦手技巧考核评分为(14.39 ± 2.53)分,与活动前分数[(11.15±2.28)分]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及接触患者液体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94.29%、91.43%、97.14%,较活动前(77.14%、71.43%、82.85%)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 在介入室进行品管圈实践可明显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技巧和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科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何种因素会引起深静脉置管感染,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进行的242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调查,选择出3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寻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项因素可引发感染:插管过程污染、处理导管连接处时感染、加注药液时污染、导管内血块凝滞、患者自身的易感性与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结论引起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因素很多,应当提高对该类因素的控制力度,操作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减少感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43-145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及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ICU内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活动,强化护理人员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护意识与执行力,建立健全ICU护理质量标准,不定期考核、评价,并在护理改进活动结束后,与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未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活动进行对比,主要对比活动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置管时间、以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结果在预防CLABSI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预防行为执行率上,活动后达标率明显提升;在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上,活动后较活动前有明显缩短;在CLABSI发生率上,由活动前的20%下降至2.5%,前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积极落实并强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大面积烧伤患者86例,入院后及时给予深静脉置管,对患者置管前、置管后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减少置管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结果患者最短置管时间5.4d,最长时间为27d,平均置管时间9.8d。未出现导管脱出、空气栓塞及导管源性感染。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深静脉置管可以赢取宝贵的抢救及治疗时机,精心的深静脉置管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深静脉导管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深静脉导管的方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中有233例患者为颈内静脉置管,有93例患者为股静脉置管,有21例患者为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患者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结果 347例患者的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5~164 d,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56.2±30.8)d。347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8.35%,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细菌学检查,其中有17例导管尖端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8.6%。其中4例为血培养阳性,有8例为置管部位分泌物培养阳性。培养致病菌结果为:15例为溶血性链球菌,7例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8例在我院ICU行深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最短4 d,最长62 d,平均置管时间(35.5±4.6)d;本组患者均无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的不良现象发生,其中4例患者发生导管阻塞现象,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拔管后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且导管管尖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结论对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加强对其护理干预的重视有利于延长置管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依从性"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制订规范化容量管理的方法和流程,使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的发生率由原来的25%降至8%,护士的各项隐性能力也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容量管理的控制,规范了腹透患者容量管理的流程,降低了腹透患者容量超负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此种方法和流程值得在临床科室推广。该活动同时增加了护士的主动管理能力,便于更好的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张怡  苏芸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275-127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中的应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对临床护士洗手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洗手依从性较低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结果通过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护士洗手的依从性明显增加。结论Qcc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护士洗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骨科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骨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术后功能锻炼作用的认知、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掌握度、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和自理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骨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骨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术后功能锻炼作用的认知、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掌握度、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和自理评分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和自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骨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正确认知,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49-85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对电子体温单绘制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加强科室管理,制订标准化录入流程,加强宣教,与信息科共同优化系统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绘制电子体温单的正确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护士绘制电子体温单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金菊妹  张骏骥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134-2137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现况及其多部门合作干预后的效果,探究规范执行手卫生的强化培训和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ICU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性,为临床科室防止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把医院ICU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抽取2018年6月ICU护理人员(55名)手卫生依从性为基线资料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7—12月间采用感染管理科、护理部、临床科室、工会、后勤保障部等多部门合作的管理方式后护理人员(55名)手卫生依从性为干预后组,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结果:以手卫生五个关键时刻为参照标准,随机调查的ICU 55名护理人员中,手卫生依从性由干预前的72.59%提高到干预后89.89%,较干预前提高了17.30%,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应用多部门合作干预及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得到明显增强,有效提高了ICU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综合ICU患者113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1131例综合ICU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01例,医院感染率为8.93%,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18例,病死率17.8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为54例,占53.47%,其次为泌尿系感染28例,占27.72%;老龄、长住院日、人工气道、呼吸机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昏迷等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42-54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险评分准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险评分准确率"为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及实施等进行改进,并对活动前后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险评分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险评分准确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护士预防患者跌倒风险评分准确率活动中,不但能提高护士预防患者跌倒的安全意识,有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意识,保障了护理安全,而且使护士主动参与到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科学的工具进行原因分析讨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娜  唐志红  田永明 《安徽医药》2020,24(5):903-90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中老年病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CRAB)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0年 1月至 2018年 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ICU中 239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因素、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药物使用相关因素、辅助检查相关因素的病历资料。病例组为 157例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对照组为同时期 82例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 CS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分析 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 30 d预后转归情况,将 239例老年病人进一步分为 114例预后良好组, 125例预后不良组,分析病人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后感染前 ≥2种抗菌药物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 30 d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 CRAB感染、入住 ICU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Ⅱ)评分( P<0.05)。结论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后感染前 ≥2种抗菌药物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 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危险因素, CRAB感染、入住 ICU时 APACHⅡ评分高提示老年病人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