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忞敏 《中外医疗》2016,(25):126-128
目的:探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活血化瘀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者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结果47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其他药物比较明显,P<0.05;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从高至低依次为:舒血宁注射液23.40%,注射用红花黄素17.02%、生脉注射液14.89%、七叶皂苷钠14.89%、丹参多酚酸盐8.51%、血栓通冻干粉6.38%、大株红景天6.38%、丹红注射液4.26%、疏血通2.13%、灯盏花素注射液2.13%;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40例,严重情况7例(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15例,所有患者均好转。结论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时应用首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并根据不同的药物进行筛查,询问患者过敏史,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受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68例.分析不同种类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红花注射液组平均疗程均低于其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需全面了解患者过往病史、筛查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中老年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皮疹、恶心、呕吐、发热、寒颤为主,多在注射过程出现;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不良反应药物以脉络宁注射液最多。结论:临床应辨证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结合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药物生产工艺的优点,是对中药传统给药方式的一种变革。但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会因多种原因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药物自身原因、注射剂不合理使用原因及患者自身原因,同时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包括规范管理中药材种植采收及加工炮制等。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找出预防解决的办法,使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发生中药注射剂ADR患者16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涉及系统与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患者中男性发病86例(52.12%),女性发病79例(47.88%);ADR的临床表现以用药部位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ADR最多的药品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其次是炎琥宁注射液;80例(48.48%)ADR发生的时间≤24 h。结论: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ADR,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ADR预防和监测工作,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女性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通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田晓亮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48-248
目的:调查2008年5月~2010年2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此期间中药注射剂产生2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主要是抗感染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涉及川琥宁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1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涉及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2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的不良反应的规律以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既往过敏史,不良反应药物品种及其发生率、不良反应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三项结果。结果:经统计,70例患者中,有16(22.86%)例的患者存在既往过敏史;由血栓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9%,血塞通22.86%,复方丹参17.14%,香丹15.71%,舒血宁8.58%;其中32(8.58%)例不良反应患者的累及部位主要为皮肤周边,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瘙痒。结论:加强对中药的检测,掌握患者的过敏史,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进行了概述,分别从活血化瘀散结、活血化瘀理气、活血化瘀祛痰、活血化瘀扶正等方面探讨了不同活血化瘀法与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炎症为AS早期病变形成期和不稳定斑块破裂期的中心环节,与AS相关的主要炎性信号转导分子和血浆炎性标志物已成为评价治疗AS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活血化瘀中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减轻或延缓AS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最活跃、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并且广泛运用于内、外、妇、皮肤科等科,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硬皮病、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就活血化瘀法在内科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证是中医学未病、潜病状态的一类病证,可引起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活血化瘀作为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活血化瘀主要依靠药物、艾灸等方法的运用,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血瘀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淤法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活血化淤法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西药常规疗法联合口服活血化淤汤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疗程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APACHEⅡ评分、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淤法辅助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可更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理论与临床为依据,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痛进行阐述,认为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改善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瘀证是高血压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提出活血化瘀法是高血压比较重要的治法,在其治疗过程中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法应用于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体会。方法:针对恶性肿瘤的病因机理、用药原则、用药规律等方面具体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活血化瘀法能够减轻放化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力,抑制肿瘤转移,减少扩散,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的效果。结论:活血化瘀法可作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方法,抑制肿瘤转移、扩散,收效甚好,应用时注意和辨证用药相配合,以利于对胃气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CAPD(连续性可携带式腹膜透析)模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活血化瘀类药物(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IL-6、hs-CRP、TNF-α水平以及RBP、PA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腹透Cer、KT/V、RBP、PA、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天后,观察组Cer和KT/V、RBP、PA水平相比照组较高,hs-CRP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净超滤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的微炎症,降低净超滤量,改善结局。  相似文献   

19.
李丽君  赵昌林 《中医学报》2021,36(2):285-288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活血化瘀类方剂有26首,广泛应用于与血瘀证相关的疾病.用药方面,张仲景除善用本草类药物温通经脉、行气散结外,还常用矿物类药物软坚散结,虫类药物搜剔通络,或加用酒助药力温通经脉,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若见瘀血轻证或合并瘀血症状较轻的疾病,可选用赤小豆当归散、矾石散、蒲灰散、抵当丸、枳实芍药散...  相似文献   

20.
探讨活血化瘀常用配伍原理及其肿瘤临床中的应用.论述了化痰化瘀法、解毒化瘀法、调气化瘀法、祛寒化瘀法、利湿化瘀法、通下化瘀法、止血化瘀法、祛风化瘀法、补气阳化瘀法、养血阴化瘀法等活血化瘀常用配伍原理及其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