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我国糖尿病人群多,血糖达标率低,患者血糖监测意识薄弱,且目前对血糖监测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期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7-12月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的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监测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每3个月按其意愿自己在家或者来本中心检测1次血糖,持续6个月;监测组患者每周来家庭医生工作室检测1次血糖,家庭医生需及时做好血糖记录,收集患者提供的饮食与运动记录资料,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持续6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BMI、HDL-C、TC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BMI、HDL-C、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方法在FBG、2 hPBG、HbA1c、L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BMI、TC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BG、2 hPBG、HbA1c、LDL-C、HDL-C、TG上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后6个月监测组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干预后6个月FBG、2 hPBG、HbA1c、LDL-C、TG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强化血糖监测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脂水平,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糖检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饮食指导及日常活动训练,对照组患者根据其自身意愿进行血糖检验,研究组患者定期进行血糖检验(1次/周),同时每隔3个月检验1次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BG[(7.14±1.33)、(7.09±1.31)mmol/L]、餐后2h PBG[(13.01±2.31)、(12.95±2.34)mmol/L]及HbAlc[(7.99±1.60)、(7.91±1.5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FBG(6.67±1.05)mmol/L、餐后2h PBG(12.01±1.85)mmol/L及HbAlc(6.78±0.89)%等指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检验有助于及时调整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血压、血脂、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le.HbAlc)、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者与合并肾病并发症患者比较,其病程、年龄和血糖波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2.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血糖波动系数、舒张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34、3.17、0.961(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海霞  于淑芹 《吉林医学》2008,29(10):809-8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术前焦虑和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拟接受胃肠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时和术前的焦虑分值和空腹血糖值。结果:实验组术前焦虑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前的平均焦虑分值和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入院时平均焦虑分值和空腹血糖值(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术前焦虑,稳定其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5.
张树军  卢国友 《河北医学》2014,(10):1701-170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提供有效的管理教育。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随机抽取我市8个社区人员,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37例,干预组患者1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教育模式,干预组采取“课堂教育+俱乐部活动+行为实践指导+电话随访”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值的变化及患者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生活质量比较上,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精确性以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90例糖尿病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5)与研究组(n=95),对照组患者应用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变化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血糖变化监测的准确性,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影响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监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即Clarke EGA指标分析结果显示A/B点位占比95.8%,高于对照组83.2%(?字2=8.047,P=0.005);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且SAS评分[(20.4±5.8)分]、SDS评分[(19.3±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51.2±10.4)分]、SDS评分[(55.7±3.6)分](t=25.210,P=0.000;t=90.970,P=0.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检测准确性更高,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对于血糖控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合式营养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与研究组(n=52),对照组仅接受糖尿病一般营养知识教育,研究组则接受复合式营养教育,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C)、糖化清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BG、2h—PG、GA、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PG、GA、Hb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式营养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过程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05~2011-05收治的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与HbAlc的相关性。结果经Pearson分析显示,HbAlc与日内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GMS能详细显示13内血糖波动情况,HbAlc能反映日内整体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国产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国产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进口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 FPG、2 hPG 及 HbAlc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两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国产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同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及 HbAlc,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且价格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最新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良好的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而采取有效的血糖波动控制策略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血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依据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的血糖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依据常规指尖血糖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第3、6、9天时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和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干预第3、6、9天,研究组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第6天CV-FPG、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6天PPGE低于干预第3天(P<0.05);两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及LAGE均低于干预第6天(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次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为基础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血糖波动幅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医学营养治疗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对照组29例、低血糖生成指数(GI)膳食组27例、水溶性膳食纤维组29例,3组均参照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给予糖尿病膳食指导,并给予口服降糖药,低 GI 膳食组早晚餐完全用低 GI 膳食替代,水溶性膳食纤维组在早、晚餐时各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10 g 。干预期为1个月,干预前后观察各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各组干预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 <0.05),低 GI 膳食组及水溶性膳食纤维组干预后血糖波动性指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低 GI 膳食组空腹血糖平均值、餐后血糖平均值、血糖平均值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低 GI 膳食组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组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膳食指导及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低 GI 膳食替代治疗或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糖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2.
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其新生儿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忠新  华鑫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14-1516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及其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000-2006年于我院产科住院的314例妊娠晚期G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行个体化饮食干预,饮食供给标准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等情况确定,对照组患者为随意进食组,饮食数量、种类不限制。采用食物登记法收集一周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晚10点的血糖值及其新生儿出生后2h、4h、6h的即刻血糖值和出生体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其新生儿娩出后4h、6h即刻血糖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2h即刻血糖值和出生体重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GDM患者采用个体化饮食干预可显著降低母体血糖水平,有利于新生儿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肿瘤标志物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与代谢性疾病中2型糖尿病患者关系。方法:收集5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与5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标本,分别测定其血清CA199、HbAlc、GLU的值,用成组t检验方法检验统计2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Bivariate Correlations Pearson Two ~tailed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CA199、与HbAlc、GLU的相关性。结果:CA199在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A199与HbAlc、GLU浓度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99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组CA199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GLU)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社区应用护理干预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组(n=50)和常规管理组(n=50),自我管理组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服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自我管理;对常规管理组予常规糖尿病随访。干预1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血糖控制率,合理运动、合理饮食、遵医依从、血糖监测等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通过12个月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能坚持参加活动者41例,参与率82%;常规管理组能继续参加活动者31例,参与率62%,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管理组血糖控制率为53.6%,常规管理组血糖控制率35.5%,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我管理组在合理运动、遵医依从及血糖监测等健康行为形成方面均高于常规管理组,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合理饮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病人应用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研究组行系统强化健康教育,每2周1次、持续6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为(6.94±0.50)mmol/L,低于对照组的(7.10±0.66)mmol/L(P〈0.05);研究组自我管理达标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86.4%(P〈0.05)。结论:血糖控制与自我管理强度呈正比.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联合末梢血糖监测在筛查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0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对照人员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接受健康体检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末梢血糖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对比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HbAlc、FPG、2hPG水平,分析健康体检联合末梢血糖检测在筛查糖尿病中的价值。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PG、2hPG、HbAlc指标筛查糖尿病的灵敏度为99.3%、特异度为94.2%,准确率为98.5%。结论:健康体检联合末梢血糖检测测定FPG、2hPG、HbAlc可提高糖尿病筛查率,筛查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彭方书  王凌  张彤  吴月美  吕燕  宋成 《甘肃医药》2014,33(3):177-179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31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小时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指端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2,P值<0.01),按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结果调整治疗后,血糖控制至正常范围的比例由62.7%上升至86.8%,同时低血糖发生率由4.7%降至1.7%.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2T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糖化血红蛋白在血糖异常和糖尿病患者中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自国 《安徽医学》2011,32(4):523-525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52例,血糖异常者28例,正常对照52例,分别测定HbAl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4,P〈0.01);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83和27.932,P〈0.01);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5,P〈0.01),而两者间FBG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05)。结论 HbAl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全面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初步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毛灵芝 《大家健康》2014,(9):271-272
目的:分析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64例患者中,单独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32例,分为对照组;联合应用地特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32例,分为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从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两组患者接收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空腹血糖值(FPG)、餐后血糖值(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体重指数(BMI)等。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空腹血糖值(FPG)、餐后血糖值(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比单独使用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陈少珍  黄沛隆 《河北医学》2010,16(9):1097-109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指标3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己糖激酶法、比色法、胶乳凝集抑制反应法分别测定FBG、GSP、HbAlc的含量。结果:Ⅱ型糖尿病中的的FBG、GSP、HbA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FBG、GSP、与HbAlc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FBG、GSP、与HbAlc的联合测定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对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监测均有重要意义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