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观察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注药后5 min(T1)、注药后10 min(T2)、注药后15 min(T3)、术毕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感觉阻滞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峰值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T3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4的HR、MAP及各时刻SpO2...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需行上肢手术的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见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给药前(T_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T_1)、开始后30 min(T_2)以及完成后(T_3)研究组HR和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可较好地提升麻醉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ASAΙ~Ⅱ级择期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RD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375%罗哌卡因20 mL含1μg/kg的右美托咪定;R组(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分别记录RD组和R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结果 较R组相比,RD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相比,在臂丛神经阻滞后的30、60 min,RD组的HR和MAP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1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同时缩短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3μg 右旋美托咪啶对5 mg/mL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并以单纯罗哌卡因作对照,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以蛛网膜下腔阻滞作为麻醉方式行下肢手术时间<2 h的患者3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采用25G铅笔头型穿刺针经L2-3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将5 mg/mL罗哌卡因3.5 mL或5 mg/mL罗哌卡因和3μg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3.5 mL,匀速(至少10 s)注入蛛网膜下腔,患者翻转至仰卧位评估员将在药物注入后1、3、5、10、15、20、25 min和30 min时对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进行评估和记录。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p>0.05);麻醉后D组感觉阻滞达体表平面T10的起效时间(中位数)为1 min,R组为10 min,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 D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258.0 min,而R组为211.0min,两组间的差值为 47 min; D组感觉阻滞达体表平面T10的维持时间显著比R组长(p= 0.012);不良反应D组寒颤发生率(46.7%)明显高于R组(26.7%),而低血压、嗜睡和头痛发生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5mg/ml罗哌卡因复合3μg 右旋美托咪啶蛛网膜下腔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较长,术后无神经损伤现象,患者耐受性良好,更能满足手术需求,但综合考虑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特性,建议国人临床选择应用时仍应谨慎。  相似文献   

5.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选取1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行ESPB麻醉时给予0.33%罗哌卡因25 mL;试验组行ESPB麻醉时给予含右美托咪定20 μg的0.33%罗哌卡因25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头晕、恶心和嗜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可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围术期静脉持续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循环相对生理盐水组(N组)平稳,D组感觉阻滞平面高于N组;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其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罗哌卡因组限组):神经阻滞用药为O.375%罗哌卡因20ml+生理盐水1ml;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神经阻滞用药为0.375%罗哌卡因20ml+右美托咪定混和液100μg。观察注药前5min(T0)、注药后3min(T1)、5min(T2)、10min(T3)、15min(T4)、20minm)、30min(T6)各时点SBP、DBP、HR和SpO2的变化;评价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质量和肌松质量、术中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中寒战、低血压、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一例患者使用补救用药或者更改麻醉方式,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寒战、低血压、嗜睡等并发症。T1、T2、T3、T4、T5和T6各时点SBP、DBP、HR和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相比较,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持续时间长(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P〉0.05)、持续时间长(P〈0.05),镇痛维持时间元明显变化;麻醉质量、肌松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增强罗哌卡因的麻醉效应,起效加快、维持时间延长,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范建军 《中外医疗》2023,(2):116-120
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对缓解剖宫产产妇应激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接收的9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以罗哌卡因对对照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以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研究组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对两组产妇的麻醉相关指标、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血压水平与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与无痛平面时间分别为(8.17±1.36)、(12.57±2.88)、(9.72±1.81)min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为(56.08±17.46)min,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8、9.701、9.536、3.888,P<0.05)。研究组产妇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麻醉T1时各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麻醉后血压指标水平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不良反应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60例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纳入本次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单纯采取罗哌卡因麻醉对比,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麻醉效果方面,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迟术后首次疼痛时间,降低术后首次疼痛VAS评分,延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总体麻醉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拟行前臂或手指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D组(n=15)采用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 μg/kg共29 mL.R组(n=15)采用0.375%罗哌卡因29 mL.观察项目:①术中生命征、Ramsay镇静评分;②神经阻滞情况;③术后镇痛情况.结果:D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较R组延长(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较R组少(P<0.05).D组3例患者阻滞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余均无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孕足月单胎产妇90例,ASA分级Ⅰ~Ⅱ级,每组30例,随机分成3组.Ⅰ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2.5ml;Ⅱ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5ml;Ⅲ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25%罗哌卡因2.5ml;观察注药后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平面的时间、最大运动阻滞评分、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评价、术中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寒战)、新生儿1、5min Apger评分.结果 ①3组患者BP在麻醉后5、10min时间点较麻醉前有所降低,其中组内比较Ⅰ(5、10min)、Ⅱ(5min)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5、10minⅠ、Ⅲ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感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Ⅰ、Ⅱ组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3组麻醉效果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Ⅱ组优于Ⅲ组(P<0.05);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术中不良反应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无新生儿窒息.结论 综合循环稳定性与麻醉效果,Ⅱ组优于其他两组,完全可以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陈琦妮 《河北医学》2013,(6):844-847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孕足月单胎产妇80例,ASA分级I-Ⅱ级,每组4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等比重罗哌卡因组(I组)及重比重罗哌卡因组(1I组),观察注药后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平面的时间、最大运动阻滞评分、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评价、术中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寒战)。结果:①两组患者BP在麻醉后5、10min时间点较麻醉前有所降低,其中组内比较I(5、10min)、Ⅱ(5min)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5、10minI、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麻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组高于Ⅱ组(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麻醉效果评价:I组优于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中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循环稳定性与麻醉效果,等比重罗哌卡因组优于重比重罗哌卡因组,完全可以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言武 《河北医学》2014,(4):587-59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国产右美托嘧啶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会阴部手术、经尿道前列腺或膀胱电切术等择期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 n =60例)。经L 3、4脊间隙穿刺至蛛网膜下腔,注射含(研究组)或不含(对照组)右美托嘧啶(3μg)的局麻药液2mL(含罗哌卡因12mg)。观测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和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镇静水平。结果:两组感觉阻滞平面达T10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中位数)无明显区别;研究组运动神经阻滞完成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3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0<0.05);研究组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0<0.001),两组术中和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镇静水平相近,术后随访两周未发现有背部和下肢感觉运动异常情况。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微量国产右美托咪啶(3μg)能明显延长罗哌卡因阻滞作用时间,但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干扰及镇静效应。术后两周的后续随访均未发现有背部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等浓度0.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能,母婴安全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0例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产妇分为二组:0.5%罗哌卡因组(L组)和0.5%布比卡因组(B组),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与持续时间、麻醉质量评价、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HR、BP、SpO2和新生儿lmin、5minApgar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L组起效略慢,阻滞平面略低,平面固定时间短;B组肌松评分优于L组;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L组〈B组;术中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L组〈B组。结论0.5%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时,其麻醉效能略强于0.5%罗哌卡因,其副作用略多于0.5%罗哌卡因,但二者均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袁宝洁 《黑龙江医学》2014,(11):1278-127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了2013-01~2014-02间我院产科门诊82例足月、头位、单胎且自愿接受无痛分娩孕妇,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进行麻醉。同时,对产妇分娩时间、疼痛评分、下肢肌力以及新生儿Apart评分、产妇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两组产妇在生命体征、新生儿Apart评分以及下肢肌力上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在产程、产妇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上,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产妇无痛分娩的过程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见效快,产程短,镇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及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母婴安全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0例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产妇均分为三组(n=30):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组(L1组),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组(L2组)和1.0%丁卡因组(D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麻醉质量评价、术中BP、HR、SPO2变化、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新生儿1m in和5 m in Apgar评分。结果:L1组比L2组和D组起效慢,阻滞平面低,平面固定时间长。L2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L1组和D组长。L2组和D组肌松评分优于L1组。D组术中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L1组和L2组。结论: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其麻醉效能等同于1.0%丁卡因,而副作用较1.0%丁卡因少。  相似文献   

17.
梁富华 《中外医疗》2014,(22):136-137
目的探究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该院2010—2012年收治的足月初产妇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产妇50例。对照组产妇不采取任何镇痛方法,为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则接受盐酸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方法。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失血量、生命体征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下肢肌力等无显著差异性,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时间影响性以及产程时间等对比于对照组产妇具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之后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足月分娩产妇应用盐酸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临床效果突出确切,对产妇和新生儿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药效学与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择期下肢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四组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在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n=10例),0.5%罗哌卡因(n=10例)和0.75%布比卡因(n=10例),0.5%布比卡因(n=10例)15-18ml。分别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最大运动阻滞,感觉、运动恢复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最大Bromage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罗哌卡因起效快,产生的麻醉平面广,镇痛、运动阻滞效果好。术中有低血压、心率减慢等副作用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有可靠的麻醉性能及安全性,利用其感觉运动神经分离作用,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试验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