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进行胃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营养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术后根据营养支持和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给于肠外营养。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进食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内营养支持5天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指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所上升。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能提高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25),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下降、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护理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一周的营养支持,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肠外营养,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均较对照组高。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围术期对患者采取消化道护理、营养管护理及心理干预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和肠内营养支持,可使得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胃肠功能的恢复得到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得到减少,有助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徐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21-322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手术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和积极的护理,不仅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胃癌伴糖尿病病人进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胃癌伴糖尿病患者67例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两组均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33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34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手术治疗的胃癌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肝癌术后患者90例,采取双盲法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静脉营养治疗,并对2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的ALT、AST、ALB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静脉营养相比,给予肝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护理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高,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淑霞 《吉林医学》2011,(33):7145-7145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的肠道营养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静脉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胃癌术后早期采取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体重基本未见减轻,而采取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较差,伤口不容易愈合,体重明显减轻。结论:肠道营养支持的护理在胃癌术后早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食道癌术后采取肠内营养早期期间起到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进行食道癌手术并且需要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向,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期间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上以及患者肠外营养期间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期间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加以分析和探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4人,通过抽签方式将44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人,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患者只采用术后早期普通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方法以及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护理的患者恢复速度以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治疗质量与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胃癌根治术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58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结果: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暂停肠内营养,情况稳定后再继续管饲,1个月后痊愈出院。1例发生严重腹泻,经用肠道解痉药及收敛药及更换营养液后,13 d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的,具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给予个体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选取胃癌术后患者共90例,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试验组46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包括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成立营养支持小组、监测体重计算热量、个体化配方及浓度的调整。评价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两周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营养支持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给予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心得。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来讲,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缩短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急诊术后营养支持前后的体格检查、血液检查指标的相应减少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34.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鼻饲前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给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腹部按摩,能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一般组和综合组,一般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综合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一般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方法将3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留置鼻肠管并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体重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较EN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蛋白水平、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对进展期胃癌远端胃切除(R2)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将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等到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进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胃管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腹水减少及白蛋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拔胃管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提前于对照组,但是腹水减少及白蛋白恢复两组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虽然并不能近期恢复患者营养状况,但是对于恢复胃肠功能,减少吻合口张力、增加患者自信心、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起着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胃癌手术患者施行全程护理干预,探究该护理方法对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胃癌手术患者,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成两组。研究组15例行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15例行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术后肠胃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既可促进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确切,值得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60例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未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液的应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患者的治疗后7天内的血清白蛋白值、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的值。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值、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增强机体的营养需求,为患者疾病康复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