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昕宇  孙二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3,(8):F0003-F0003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月我院12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GDC(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置入后,再介入栓塞治疗,12例患者的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结果 12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成功率达100%,无死亡及偏瘫病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方法,早期治疗可以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6例患者,45个动脉瘤,均给与100%致密栓塞,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脑梗死2例,脑血管痉挛1例,随访1年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16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后的栓塞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依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动脉瘤血管平均栓塞范围(98.49±9.12)%,完全栓塞达90.52%,术后M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高血压病史、入院时GCS评分、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和发病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Ⅳ级、CT-Fisher分级3~4级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可获得较好的栓塞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肯定。但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Ⅳ级、CT-Fisher分级3~4级均是导致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并积极防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再出血、再通问题,评价Trufill DCS Orbit栓塞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采用水解微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0例共22枚颅内动脉瘤,术后定期临床和脑血管造影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记录有无再出血发生,比较随访造影与术后即刻造影的动脉瘤形态变化。结果栓塞后,14例15枚动脉瘤100%栓塞,3例4枚动脉瘤95%栓塞,2例2枚动脉瘤90%栓塞,1例1枚动脉瘤80%栓塞。术后无再出血发生,11例患者共11枚动脉瘤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再通2枚;瘤内血栓形成1枚;其余稳定。结论水解微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期疗效确切,但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随访。临床及影像随访是栓塞术后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14例,机械式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28例,评定所有病例栓塞效果.结果 动脉瘤100%栓塞37例(88.09%),85%栓塞4例(9.52),1例90%栓塞.随访1例患者因高龄术后合并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而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的优点,介入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其中117个颅内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5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123个(80.9%),瘤颈残留17个(11.2%),瘤腔残留12个(7.9%)。结论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能够更好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并能排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影像,在DSA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统计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1例患者成功栓塞治疗76个囊形动脉瘤,其中64例(90.14%)患者68个动脉瘤被完全栓塞,6例(8.45%)患者8个动脉瘤被部分栓塞,1例(1.41%)患者治疗失败。术中发生血管痉挛10例(14.08%),血管栓塞3例(4.23%),动脉瘤破裂4例(5.63%),1例(1.41%)麻醉复苏后左肢少动,右肢见活动。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存在发生脑血管痉挛、血管栓塞、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减少介入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总结我院这几年来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护理的经验与教训。结果本组94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栓塞,均为一次性完全栓塞。1例术后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3例出院时出现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出院时出现轻度语言障碍,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手段。围手术期采取恰当、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能有效较低动脉瘤术前发生破裂风险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综合使用新型球囊、颅内支架铺助栓塞技术、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探讨技术难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共应用支架53个,每个支架内分别填入弹簧圈1~13只,平均5.4只.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进行脑血管造影,动脉瘤均获栓塞.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失语症状,经扩张血管、扩容、活血化瘀治疗后好转.对本组45例患者(其余5例均为2011年后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45例患者均未复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效果理想,且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治疗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8例宽颈动脉瘤患者行颅内支架联合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支架植入后显示动脉瘤腔内造影剂滞留。完全栓塞62例,近全栓塞9例,部位栓塞5例;动脉瘤破裂2例,均死亡。38例病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32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6例瘤颈残留者,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结论:颅内支架联合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在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以及临床预后与早期治疗的关系。方法: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6例并进行临床随访。病例中经栓塞治疗术后半年以上者有9例,其中7例在第一次栓塞治疗后6-10月进行了血管内造影复查。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造影复查7例中,复查的影像学资料与栓塞完成影像相比较无明显改变,动脉瘤瘤体无明显扩大,未需要进行动脉瘤补充填塞治疗;栓塞物无游走或脱出,载瘤动脉通畅。1例接受栓塞治疗4月后在运动时死于不明原因的骤发性心跳、呼吸停止,其余8例随访生存良好。结论: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可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复发或再次破裂的机会;有条件的患者及时进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可了解动脉瘤的改变.必要时补充填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其中6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与防治。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病期均3d,处于发病急性期,占同期栓塞动脉瘤的4.0%。6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收缩压均上升至200mm Hg左右,其中第1例和第4例患者出现瞳孔扩大症状,显示动脉瘤破裂,经血管造影确诊为破裂。动脉瘤破裂时机分别为:第1例发生在微导管及导丝导入过程中,第2-5例患者发生在栓塞过程中,最后一例患者发生在最后1枚弹簧圈脱落之时。经过术中栓塞和CT检查发现,第1-5例患者预后恢复状态良好,第6例患者在术后24h内死亡。后经DSA复查,5例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再通。结论:在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过程中,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形态以及术中患者血压变动具有密切的联系,针对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动脉瘤进行填塞等,将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自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我院经全脑造影(DSA)诊断12例动脉瘤。其中5例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的标准GDC栓塞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全脑DSA对比,并对临床症状的恢复进行连续的随访。结果 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体被栓塞材料(GDC)致密填塞。5例患者随访均恢复良好,生活自理。结论 颅内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瘤再破裂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脑血管痉挛及其症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对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动脉瘤直径2.0~20.0mm,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Ⅰ级7例,Ⅱ级21例,Ⅲ级5例,Ⅳ级1例。全部患者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愈,并经DSA随诊见完全栓塞的动脉瘤无复发,1例栓塞90%的动脉瘤复发,改行手术治疗;1例假性动脉瘤复发,经载瘤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治愈。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和检验动脉瘤栓塞效果的可靠手段,近期随诊结果表明采取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效果可靠,大宗远期随诊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预后.方法 本组63例均证实为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行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栓塞结束后临床随访结果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间、急性脑积水程度、迟发性脑积水程度、术后颅内压力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中,栓塞治疗中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瘤腔,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无动脉栓塞或血栓发生.临床随访恢复良好39例,轻、中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或死亡2例,均无栓塞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影像学随访42例,1例动脉瘤栓塞术后瘤颈复发,41例动脉瘤均保持手术栓塞结束当时的状态.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因素依次是: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②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③术后颅内压力.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龙飞  秦坤明  冯大勤 《微创医学》2012,7(3):252-25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共49个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个动脉瘤中100%栓塞39个,95%栓塞 6个,90%栓塞3个,失败1个.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栓塞1例.42例随访2~8个月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治疗创伤小,效果好,术中出现并发症也可当即处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通过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均在全麻下经微导管予EDC或DES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成功。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较严重的颈内动脉痉挛,处理后缓解。其中1例术后继发脑梗死,经治疗,1个月后逐渐恢复。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李明  任祖东  戴荣权  朱庆宝  黎明  王晓健 《安徽医学》2010,31(12):1446-144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I:级4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大部栓塞。动脉瘤栓塞术后轻偏瘫2例,死亡1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选取30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早期患者,均在出血后的3d内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出现了1例重残,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能够处理形态各异和手术不能达到的部位,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