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芬  杨晓  沈晓君 《中医学报》2012,27(11):1443-1444
  相似文献   

2.
3.
丹参酮ⅡA对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是丹参的脂溶性有效单体,具有抗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作用,临床多用于心绞痛的治疗。为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机制,用四甲基偶氮唑兰比色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以评价该药的细胞毒性;在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上,用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观察该药对DNA合成的影响;用细胞计数法测定该药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细胞毒性的浓度范围内,丹参酮Ⅱ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  相似文献   

4.
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丹参酮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胸主动脉,用组织贴块法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A共同孵育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观察该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观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DNA含量;TR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1同一时间点,丹参酮A各浓度组显著抑制体外培养兔VSMC增殖和迁移。细胞的A570值(24 h、48 h、72 h分别为r=-0.762,P=0.000;r=-0.837,P=0.000;r=-0.944,P=0.000)、迁移距离(24 h、48 h、72 h分别为r=-0.966,P=0.000;r=-0.980,P=0.000;r=-0.966,P=0.000)与浓度呈负相关;2作用24 h后,处于G0/G1期的VSMC百分比增加,细胞DNA含量减少,凋亡率增加。兔VSMC在G0/G1期所占比例(r=0.962,P=0.000)、凋亡率(r=0.982,P=0.000)和浓度呈正相关;3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兔VSMC的细胞骨架结构有所改变,对照组中细胞骨架呈极性分布,定向伸展,可见伪足;药物干预组细胞骨架呈非极性分布,未见伪足。结论丹参酮A对体外兔VSMC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滞兔VSMC通过细胞周期的限制点,使其停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胸主动脉,用组织贴块法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共同孵育24h、48h和72h,采用MTT法观察该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观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DNA含量;TR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①同一时间点,丹参酮ⅡA各浓度组显著抑制体外培养兔VSMC增殖和迁移。细胞的A570值(24h、48h、72h分别为r=-0.762,P=0.000;r=-0.837,P=0.000;r=-0.944,P=0.000)、迁移距离(24h、48h、72h分别为r=-0.966,P=0.000;r=-0.980,P=0.000;r=-0.966,P=0.000)与浓度呈负相关;②作用24h后,处于G0/G1期的VSMC百分比增加,细胞DNA含量减少,凋亡率增加。兔VSMC在G0/G1期所占比例(r=0.962,P=0.000)、凋亡率(r=0.982,P=0.000)和浓度呈正相关;③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兔VSMC的细胞骨架结构有所改变,对照组中细胞骨架呈极性分布,定向伸展,可见伪足;药物干预组细胞骨架呈非极性分布,未见伪足。结论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VSMC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滞兔VSMC通过细胞周期的限制点,使其停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复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MCP-1、IL-1β的表达,并观察丹参酮ⅡA的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MCP-1、IL-1β的过度表达。[结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MCP-1、IL-1β的表达可能是丹参酮Ⅱ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外源性p16表达对CDK4,CyclinD1及pRb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绘制生长曲线 ,比较细胞倍增时间 ,分析HNE1,# 4 - 2及 # 3- 2克隆中细胞增殖状况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上述细胞中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 ;结合WesternBlot方法 ,分析外源性p16表达对CDK4,CyclinD1及pRb的影响。结果 :生长曲线示 ,HNE 1倍增时间为 2 3 4h ,# 3- 2和 # 4 - 2分别为 2 8 8h和 31 2h。流式细胞仪示 ,HNE1和 # 3- 2细胞周期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 4 - 2细胞G0 /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 ,S期的细胞数显著降低 (P <0 .0 1和P <0 .0 5 )。WesernBlot示外源性p16表达对CDK4表达水平影响并不显著 ,但下调 # 4 - 2中CyclinD1的表达 ,# 3- 2中CyclinD1的表达反而增强 ;各细胞系均可检测到低磷酸化的pRb ,但在 # 4 - 2 ,# 3- 2中表达强于HNE1及Hela细胞 ;HNE1还可检获高磷酸化的pRb。结论 :外源性p16表达使细胞停滞在G1期 ,抑制细胞生长 ,但其主要机制并非改变CDK4表达水平 ;而对CyclinD1的影响 ,随p16表达水平而变动 ,最终表现为抑制pRb磷酸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激活氯通道ANO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1、10、100、500、1000 nmol/L)AngⅡ处理VSMCs 24 h或用100 nmol/L AngⅡ处理VSMCs不同时间(1、6、12、24、48 h),观察AngⅡ对...  相似文献   

9.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2):106-10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影响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兔胸主动脉的中膜平滑肌细胞,经传代后分组培养。用划痕法在相差显微镜下观测丹参酮ⅡA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并采用TRITC-鬼笔环肽标记平滑肌细胞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同时,丹参酮ⅡA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骨架微丝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促凝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促凝活性(PCA)的影响。方法:使用Tan ⅡA处理NB4细胞,复钙时间检测NB4细胞的PCA,并用发色底物法测量反应体系中因子Xa(FXa)水平,ATRA处理的NB4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Tan ⅡA可下调NB4细胞PCA水平,与空白对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Tan ⅡA和ATRA下调NB4细胞的PCA水平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Tan ⅡA作用的NBA4细胞,FXa水平降低。结论:Tan ⅡA与ATRA相似,均可降低NB4细胞的PCA水平,其降低PCA作用是通过下调NB4细胞T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TanⅡ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凋亡的作用;并通过观察两药联合诱导NB4细胞凋亡时p53、Bcl-2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Annexin V FITC/PI荧光染色观察1.0μg·mL-TanⅡA分别联合0.25、0.5、1.0 μmol·L^-1的ATO作用于NB4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法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p53、Bcl-2的表达.结果 (1) 1.0μg·mL^-1 TanⅡA分别与0.5、1.0μmol·L^-1的ATO联合作用NB4细胞24、48和72h的凋亡率均较相应单独用药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1.0μg·mL^-1TanⅡA联合1.0μmol·L^-1ATO实验组较1.0μmol·L^-1ATO对照组72h时更易见到中晚期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2) 1.0μg·mL^-1 TanⅡA与0.5、1.0 μmol·L^-1的ATO联合作用NB4细胞48h、72h表达p53蛋白的细胞较1.0μmol· L^-1ATO单药组明显增多(P<0.05),作用高峰时间为72h; 1.0μg·mL^-1TanⅡA分别与0.25、0.5、1.0 μmol·L-的ATO联合作用NB4细胞24h时,表达Bcl-2蛋白的细胞数较1.0μmol· L^-1 ATO单药组显著下降(P<0.05),且与ATO的浓度呈负相关(r=-0.858,P=0.000).结论 联合1.0μg·mL^-1 TanⅡA可增强0.5、1.0μmol·L^-1ATO诱导NB4细胞凋亡;TanⅡA联合ATO诱导NB4细胞p53表达增强和Bcl-2表达减少可能是其促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丹参酮 A(Tan 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细胞株 NB4细胞促凝活性(PCA)的影响。方法 使用 Tan A处理 NB4细胞 ,复钙时间检测 NB4细胞的 PCA,并用发色底物法测量反应体系中因子 Xa(FXa)水平 ,ATRA处理的 NB4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  Tan A可下调 NB4细胞 PCA水平 ,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0 .0 1) ;Tan A和 ATRA下调 NB4细胞的 PCA水平相似 ,无统计学差异(P>0 .0 5 ) ;经 Tan A作用的 NB4细胞 ,FXa水平降低。结论  Tan A与 ATRA相似 ,均可降低 NB4细胞的PCA水平 ,其降低 PCA作用是通过下调 NB4细胞 TF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为苦参素组(1、2 mg/L)、阳性对照组(氟尿嘧啶)和阴性对照组(等体积的培养液),分别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调控细胞增殖周期的相关蛋白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结果:苦参素对Eca-109细胞持续作用24 h后,细胞周期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量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苦参素可以将Eca-109细胞阻滞于G0/G1期,其主要机制可能与CyclinD、CDK4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该作用与氧化应激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 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取第3代原代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建立高糖诱导细胞增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丹参酮ⅡA组,BrdU掺入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呈快速增殖状态,在10~25 mmol.L-1间增殖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丹参酮ⅡA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提高高糖培养的细胞中SOD水平,降低MDA含量,减少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可能与其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氧自由基,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该作用与氧化应激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 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取第3代原代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建立高糖诱导细胞增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丹参酮ⅡA组,BrdU掺入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呈快速增殖状态,在10~25mmol·L^-1间增殖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丹参酮ⅡA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提高高糖培养的细胞中SOD水平,降低MDA含量,减少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可能与其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氧自由基,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Survivin和CyclinD1及CDK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yclinD1、CDK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胃癌42例和正常胃粘膜24例,对Survivin、CyclinD1和CDK4抗体行SP法免疫组织染色。结果:42例胃癌标本中Survivin有35例阳性,阳性率为83%,24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有5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0.8%(P<0.01)。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仅发现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47.6%(20/42)、42.8%(18/42),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和CyclinD1、CDK4在胃癌中的表达显示基本一致性关系。Survivin基因表达均与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但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Cy clinD1和CDK4在低分化胃癌中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结论:Survivin及CyclinD1和CDK4过度表达和活性增强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Survivin基因在胃癌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对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Survivin和CyclinD1在胃癌中可能相互独立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16^INK4A、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P16^INK4A、CDK4和cyclin D1蛋白和P16^INK4A mRNA在2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34例子宫平滑肌瘤(leiomyoma,LMA)和22例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16^INK4A、CDK4和cyclin D1蛋白在LMS、LMA和正常平滑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90%、57%;15%、26%、53%;10%、10%、0%。P16INK4A、CDK4在LMS和LMA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蛋白在LMS和LMA中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平滑肌组织,而在LMS和LMA间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P16^INK4A、CDK4在肉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yclinD1过表达是常见的分子水平改变,且可能出现较早;检测P16^INK4A、CDK4蛋白有助于鉴别子宫平滑肌肉瘤和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6~10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终浓度为1μmol.L-1AngⅡ预先培养2 h后分成A、B和C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30、50μmol.L-1罗格列酮培养12 h;另外,取预先用终浓度为1μmol.L-1AngⅡ培养6 h的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入终浓度为30μmol.L-1的罗格列酮分别再培养0、6、12、24 h。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平滑肌细胞AT1R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23.82±4.68)相比,AngⅡ组AT1R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AngⅡ组(61.04±12.20)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A、B和C组)AT1RmRNA的表达(45.22±7.17、39.82±6.34、34.70±6.69)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0μmol.L-1的罗格列酮干预组呈时间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 AT1RmRNA的高表达(57.37±8.04、46.99±4.81、39.82±6.34、35.71±6.1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罗格列酮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下调AngⅡ诱导的鼠VSMC AT1R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5、1、2、4、8 mg/L)TanⅡA处理24、48、72 h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Cx43及skp2表达。结果 MTT实验显示TanⅡA对宫颈癌hale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随药物作用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免疫印记法显示丹参酮ⅡA上调cx43,同时降低skp2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能明显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x43的表达,抑制sk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