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素贞  李汉文  余林  郭艺  梁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57-3858
目的:对比X线造影与彩超在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两院经手术证实的41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造影与彩超上的不同表现。结果:41例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11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完全性梗阻;30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性梗阻,梗阻末端呈螺旋形或锥形改变。27例再行钡剂灌肠检查,盲肠位于中腹及左腹15例;右上腹6例;右下腹6例。41例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31例。二维超声于上腹部探及中低回声光团,呈螺旋状或靶环状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红蓝相间的螺旋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呈动静脉频谱。结论: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重要诊断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本病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18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合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各种影像方法的优缺点和价值。10例行上消化道造影和超声检查,5例行钡剂灌肠检查,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和CT检查。结果13例上消化道造影均发现十二指肠走行异常,空回肠走行于右侧腹腔,回盲部位于盆腔或左侧腹腔,5例钡剂灌肠发现结肠分布于脊柱左侧,盲肠位于左下腹,3例CT表现为肠系膜根部螺旋状改变,3例超声表现为肠系膜根部团块状肿块影,呈螺旋状改变。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对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最大,钡剂灌肠可以发现回盲部位置,伴有中肠扭转时,CT和超声影像均具有特异性螺旋状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资料。结果消化道造影可见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位置异常11例,其中十二指肠呈螺旋型下降5例,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椎右侧2例,钡剂灌肠回盲部位置异常12例。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静脉关系异常11例,呈漩涡征改变8例。结论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盲部位置异常及漩涡征是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改变.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腹部X线立位平片或透视,多数有"双泡征".钡灌肠检查能显示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消化道碘剂或钡餐造影既能显示空肠上端固定性屈曲或螺旋状下降或空肠上端位置异常,其与十二指肠球在同一平面高度.同时还可以显示空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结论 钡灌肠或/和钡餐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及X线诊断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X线平片、X线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诊断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平片异常37例,无异常8例。胃肠钡餐造影37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8例;十二指肠、空肠上段沿中腹部呈螺旋形下降10例;空肠、小肠分布异常8例;随访至盲升结肠21例均发现盲升结肠异位。钡剂灌肠造影30例,盲肠异位29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可分成两大病理类型:(1)单纯型肠旋转不良9例,无索带肘迫或中肠扭转;(2)复合型肠旋转不良36例,伴有索带压迫或(和)中肠扭转。腹部X线平片异常均为非特异性表现。钡餐造影适合于非完全梗阻病例。钡剂灌肠对十二指肠完全梗阻病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X线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有腹部平片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X线检查,其中5例做钡灌肠X线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有12例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小肠充气明显减少,7例未见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外压性狭窄,狭窄以上肠管及胃扩张9例;十二指肠空肠位置异常7例;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2例;空肠位于右侧腹,回肠、回盲部位于左侧腹4例。结论:腹部平片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诊断不大;上消化道造影和钡灌肠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生拟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2009年收治并手术证实的2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腹部立位片:26例中2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征象;(2)钡餐检查:胃及十二指肠近段不同程度扩张,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呈不完全梗阻,可见十二指肠与上段空肠于右中腹部呈螺旋状下行(18例),呈多弧形迂曲向下行走(6例),该段肠管局部纤细,不重叠。十二指肠水平段明显梗阻,钡剂滞留于梗阻末端呈鸟嘴状(2例);(3)钡灌肠检查:共14例在钡餐检查后又行钡灌肠检查,回盲部位于右上腹6例,左中腹5例,左上腹3例;(4)手术所见:24例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环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有腹膜带粘连压迫该段肠管,旋转角度最大1080°,最小180°,以360~720°居多。结论 X线检查尤其是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与上部空回肠狭窄并呈螺旋状或迂曲多弧形向下走行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典型征象,因此,胃肠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桓  黄河  刘翔  左伟  张振强 《安徽医学》2008,29(1):26-28
目的分析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35例行Ladd术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患儿,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腹部平片检查,16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12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33例患儿合并中肠扭转,33例患儿存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2例放弃治疗。结论肠旋转不良易并发急性肠扭转,肠梗阻,口服和灌肠的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最可靠依据。Ladd式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3例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在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表现.结果 23例中,腹部平片21例,发现十二指肠梗阻2例,其中"双泡征"1例;全消化道钡餐21例,上消化道钡餐2例,发现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梗阻18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旋状"6例,空肠位置异常12例,回肠位置异常8例,盲肠位置异常15例.钡灌肠2例,均发现盲肠位置异常.结论 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旋证、空肠位置异常、回肠位置异常及盲肠位置异常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改变.全消化道钡餐能同时发现上述特征改变,是确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与CT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锁仁静  李亮  吴梦琦  沈琪  胡俊 《安徽医学》2010,31(11):1324-1325
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诊断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儿术前行CT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18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5例误诊为肠套叠。30例患儿术前行彩超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22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1例漏诊。结论超声和CT均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通过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结果: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在术前均得到确诊.结论: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是提高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及郑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小儿肠旋转不良患儿35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诊断情况。结果手术证实的35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32例,漏诊3例;经X线造影确诊30例,漏诊5例;经2种方法联合应用,35例患者均得到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上动脉与十二指肠上静脉的位置关系,而X线消化道造影能更直观地显示胃肠道的形态及肠管位置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消化道造影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二者联合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是新生儿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有上消化道不全梗阻的表现.临床上须与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贲门痉挛等疾病相鉴别。影像诊断造影检查目前是确诊本病唯一方法。总结我院93例新生儿胃扭转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1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8例与手术结果对照,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1例患者其中7例可见“双泡征”,全部病例表现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不过脊柱左侧,十二指肠水平段狭窄;2例十二指肠位于右腹部呈鸟嘴样狭窄,3例中肠螺旋状排列;10例表现为盲肠不在右下腹;1例表现为盲肠位置在右下腹,回盲瓣开口于盲肠右侧。结论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位置异常、盲肠不在右下腹部者,高度提示本病。钡灌肠或/和钡餐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发性肠旋转不良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晚发性肠旋转不良诊疗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明确诊断的12例儿童晚发性肠旋转不良病例进行了回顺性分析.结果:6例上消化道造影和4例钡灌肠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空肠曲或空肠位置异常和盲肠位置异常等征象明确诊断,术中诊断2例,所有病例均行Ladd's手术.平均住院12.8天,平均随访21个月.2例出现术后肠粘连,其中1例予以手术.结论:了解晚发性肠旋转不良病例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儿章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的X线征象,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40例,钡灌肠20例。结果:腹部平片发现上消化道梗阻34例,其中4例见空肠异佐征;上消化道钡餐发现十二指肠梗阻37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纹征16例;钡灌肠发现盲肠位置异常15例(15/20)。结论: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纹征及盲肠异性是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征象;三种X线检查方法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肠旋转不良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伴小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评价X线检查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伴小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6例均拍立卧位腹部平片,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和结肠钡灌肠造影。结果6例均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在上腹部均可见“双泡征”或“三泡征”,口服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示胃扩张、胃内残留物多、狭窄段以上十二指肠高度扩张伴有逆蠕动,管型狭窄段碘水呈细线状缓慢通过,膜型狭窄可见“风袋征”和“筛孔征”,隔膜呈半月形脱垂,造影剂到达其余小肠和结肠的量少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十二指肠狭窄是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中较常见的原因,且多合并小肠旋转不良及其他先天畸形,X线平片和造影检查能提供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上消化道梗阻手术患儿16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及X线造影检测结果,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卡方分析.结果 在肠旋转不良的检测中,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0.70%,准确率为90.18%,假阴性率为10.00%,假阳性率为9.30%,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Kappa=0.762);在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检测中,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3.83%,特异性为94.87%,准确率为94.17%,假阴性率为6.17%,假阳性率为5.13%;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具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Kappa=0.870);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中的确诊率明显高于X线造影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怀疑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术前通过超声和X线造影检查均可进行诊断,而超声检查对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患儿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是新生儿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有上消化道不全梗阻的表现,临床上须与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食管裂孔疝,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贲门痉挛等疾病相鉴别,造影检查目前是确诊本病唯一方法,总结我院100例新生儿胃扭转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CI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临床疑诊为肠旋转不良的患儿156例超声数据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156例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超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围绕肠系膜上动脉(SMA)盘旋形成漩涡征107例;SMV与SMA仅表现为位置异常21例;胃、十二指肠扩张及下消化道呈塌瘪状共75例;SMV扩张8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7.84%,阴性预测值为76.47%,Kappa=0.78,P < 0.01,其结果与传统诊断方法上消化道造影(UGI)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对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较敏感,准确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