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使用爱丁堡(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选患者,将确诊为产后抑郁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20 mg/日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26例,给予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0 mg/日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疗效更佳(t=3.18~5.91,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采取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62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接受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31例,单纯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4周后、6周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疗效较好,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58例产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组(n=30)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n=28).疗程6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疗后两组HAMD和EPDS评分均下降,CBT组下降更明显,疗后第6周末,两组间HAMD和EPD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BT组的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产后适应生活的能力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85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42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治疗;对照组(43例)单予利培酮治疗;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两组的HAMD和PANSS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2周末和4周末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较快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08-112
目的 探讨在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行为疗法(VR-CB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诊治的159 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西酞普兰(ES)组、认知行为疗法(CBT)组和VR-CBT 组,各53 例。ES 组给予ES 口服,每日1 次,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VR-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VR-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各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均接受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程度,并以HAMD 评分下降幅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接受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数字符号转换测试(DSST)评定认知功能。治疗期间,接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安全性。结果 CBT 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VRCBT 组总有效率为92.31%,均高于ES 组的67.31%,且VR-CBT 组总有效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HAMD、SD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BT、VR-CBT 组均低于ES 组,VR-CBT 组均低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WCST 正确应答数百分比、DSST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CBT、VR-CBT组均高于ES 组,VR-CBT 组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TESS 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 联合VR-CBT 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联合传统CBT 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焦虑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焦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艾司西酞普兰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分、疗效、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有一定变化,但观察组各项HAMA评分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8%、复发率为6.4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复发率为32.26%,组间比较,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P0.05。结论焦虑症通过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不安为主的一种焦虑症,且伴明显的肌肉紧张、植物神经症状,及运动性不安[1-2]。广泛性焦虑障碍常伴坐立不安、手脚发抖、出汗、失眠、胸闷、心跳过速等躯体症状,具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3-4]。目前主要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二者联合治疗[5-6]。本研究旨在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邓方渝  王德燧  盛莉 《当代医学》2010,16(27):150-151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依据量表评分判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时,HAMD总分开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8.88,P〈0.01),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55.2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食欲下降5例(13.16%),其次恶心3例(7.89%),但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40例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采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程度,且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怀伦  张英辉 《西部医学》2010,22(12):2251-2252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4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8周,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进行评分。依据HAMA总分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第2周起,HAMA评分,CG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8周有效率为80.49%。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食欲下降(14.63%),其次恶心(7.32%),但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饶世雄  谭伟  谭友果  魏庆平 《四川医学》2011,32(9):1415-14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5例和帕罗西汀组25例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和HAMD分值均显著降低,在治疗第1周、第2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在4、68、周时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两组在治疗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帕罗西汀组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分别为92%8、8%。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患者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型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纳入34例轻型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非固定剂量治疗6周,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RSD)评定其疗效。结果艾司西酞普兰平均剂量(10.5±10.2)mg/d,有效率为71.9%(23/32),临床痊愈率为50.00%(16/32),起效时间一般在2~4周,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型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氯丙咪嗪治疗)和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组各48例,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控制、显效、有效的例数及比例、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效例数及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有2人头晕头痛、1人嗜睡、1人多汗、其他不良症状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中3人头晕头痛、4人嗜睡、4人多汗、其他不良症状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抑郁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贾金鼎  杨建章  余学  程粉  张明松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12-2113,2116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艾司西酞普兰)和B组(西酞普兰),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第1、4、6周末HAMD17与CGI评分均低于B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2.18,2.77,3.2,P<0.05或P<0.01);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x2=4.19,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结论:艾司西肽普兰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比西酞普兰起效更快、症状缓解更明显、疗效更好,而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门诊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艾司西肽普兰组及氟西汀组各50例,艾司西酞普兰最大剂量30mg/d,氟西汀最大剂量6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0%,治愈率44%;氟西汀组有效率64%,治愈率3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10%)、恶心(8%)、头晕、(6%)、口干(2%),与氟西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门诊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确切、安全,且起效快、副反应小,经济上大多能承受,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催眠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46名符合DSM-Ⅴ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催眠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组),一组为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片组),每组各73例。将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使用HAMD和HAMA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有效率为64.4%,结论催眠疗法作为心理疗法对抑郁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6例)和氟西汀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或氟西汀胶囊口服用药。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总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而在第2、4、8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神经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改良巴氏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HAMD-17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17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年卒中后抑郁有利于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和神经功能康复,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