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不仅病死率高,而且误诊率高,通过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发病机制,以期对此类AMI的诊断和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2009年5月,我们收治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老年人急性心机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20例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本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师对机械通气的认识和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经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24例患者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严重泵衰竭,家属放弃治疗.21例患者均一次拔管成功,转出ICU.抢救成功率87.5%.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急性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特点,为临床诊疗积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治疗具体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为61.18%(34例),有效率10.9%(6例),死亡率27.27%(15例),其中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7例,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死亡8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危险紧急,临床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需要特别注意急性心力、呼吸功能、肾功能衰竭三大危重症状,及时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3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基本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前(P0.05),治疗有效率为90.69%。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凡荣  马厚勋 《四川医学》1994,15(6):332-333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100例临床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30042)曾凡荣,马厚勋,刘永碧,吴平,周建中,蒲霞老年人的各种心脏病及年龄因素对心脏的影响,储备能力降低等,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尤其是左心衰竭。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心脏损害的程度。现将我...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美国Framingham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衰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在50~59岁为1%,而80~89岁为10%,从50~89岁年龄增长10岁,患病率约增长1倍。目前,心衰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4年死亡率达40%。因此以肺淤血表现为主的老年人的急性左心衰竭,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发病率较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时也是最易受到疾病侵害的群体。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体及生理条件,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又有着自身独特的临床表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如不能早期识别,及时处理,往往预后不佳。同样是心衰,却有多种表现,尤其在心衰早期,有的病人甚至可以毫无症状或仅是感觉疲劳而已。症状的多样性和非典型性是老年人心衰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收集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再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征象变化情况:在两小时内出现肺部湿性啰音逐渐消失的患者有5例,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意识模糊在十分钟至两小时内会见恢复的患者有5例。通过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后,4例心脏停搏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意识恢复正常的患者有1例。机械通气时间均在2.5天之间。所有患者中有2例患者由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3例患者泵衰竭程度严重,患者家属自愿停止治疗,死亡率为13.51%。一次拔管成功且转出ICU的患者为32例,成功率为86.49%;(2)所有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后的pH、PaO_2和Sa0_2指标均有所上升,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PaCO_2和RR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而言,可通过机械通气治疗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较高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39例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方法:本组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胸片的变化。结果:本组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或缓解。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胸片示肺淤血明显减轻。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基层卫生院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时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2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死亡3例,病死率11.5%;抢救成功23例,成功率88.5%。结论:在基层卫生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实施相应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病情观察、饮食与排便护理等措施,可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有助于病情缓解和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作用和护理。方法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准确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及动脉血气等变化。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及动脉血气等指标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娄丽红 《中外医疗》2013,(22):156-157
目的研究将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合理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自2012年1—12月前来就诊的39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吸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 39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用药至症状缓解时间为30min~24h,平均时间为0.8~0.4h,其中36例患者成功治疗并出院,成功率为92.31%;死亡患者为3例,死亡率为7.69%。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压、心率水平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吸氧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基础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所致的综合征。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它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是严重的急危重症,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及早发现,迅速而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9.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继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66-1367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正确诊断治疗并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死亡,提高围生医学水平的关键。护理人员对本病的正确认识,剖宫产手术前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到恰当的处理,对于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T)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MT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Ⅲ级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22例中,及时诊断12例,延时诊断10例。抢救成功17例,成功率为77.3%,死亡5例。结论:AMT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多为无痛性梗死,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多为急性外透壁性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