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希清 《吉林医学》2014,(2):436-437
<正>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现存和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做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以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提高医院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1]。重症患者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在护理管理的诸多细节中,可能存在或潜在有更多的风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于2010年始将风险管理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1月治疗的862例患者及护理工  相似文献   

2.
产科是高风险病区,我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相对较多,这些孕产妇具有病情很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的特点, 如果助产士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不及时,治疗不当,容易使病情加重,危及母婴安全.因此,在产科重症患者安全管理中存在危险因素,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才能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008年4月~2009年4月共收治危重症患者95例,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护理风险贯穿在临床护理操作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给患者带来危害.通过对临床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活动中的风险系数,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给予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嘱处理不当率为2%,低于对照组10%,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4%,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8%,给药缺陷率为0%,低于对照组6%.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形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数分别均为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方式,观察组60例患者全集给予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60,3.33%)显著低于对照组60例患者(8/60,13.33%),观察组60例患者与对照组60例患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8.3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安全隐患较多,可能导致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诊科室中对于患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8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90例观察组以及90例对照组患者,对照组仅接受急诊科常规监护,观察组则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缺陷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中缺陷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室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良好,有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护理质量分数、护理合格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5015年6月急诊病例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诊病例11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评价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急救用品齐全120例,急救用品齐全率为100%;对照组急救用品齐全109例,急救用品齐全率为92.37%,两组急救用品齐全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灭菌合格率、导管护理合理率、护理操作合理率、护理文件合理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操作、消毒合理、护理态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诊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情况合格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相关操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患者,依据随机双盲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75例患者。其中参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急诊监护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急诊监护与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评价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率、护理质量评分、抢救物品情况、护理合格率等方面。结果参照组的护理缺陷率要高于研究组患者,抢救物品完好率要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合格率要高于参照组的护理合格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症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进而提高急症治疗的水平和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尽可能的减少了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急诊科接受医护服务的1957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所选的患者以入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处理,总共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应用传统管理措施以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护理差错、护理缺陷以及护理投诉作为指标进行总结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在护理差错、缺陷以及投诉方面的发生率具备较大的数据差异,三项数据差异均比较突出,组间对比均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在急诊科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具备显著的意义和效益,可以显著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效益,并最大程度减少各类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强化护理服务实效性,优化患者康复效益,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并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95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介入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质控评分、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风险质控评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普外科风险质控水平,降低普外科风险事件发生率,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治疗各种类型重症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两组的满意度比较: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率为247例(98.8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198例(79.20%);观察组的满意度情况比对照组优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对比两组重症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例(1.6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8例(23.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对照组优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对患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缩短治疗时间,使治疗效率有效提升,并使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以此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法,应用到重症医学的科室中,对于患者护理工作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重症的医学科中,所收治的各种疾病类型的重症患者100例。按照平均的思想,把所有患者随机性的分组,一共分为两个组别,每个组别中患者人数为50例,分别用观察和对照对其进行命名。其中对照的组别给与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的组别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结果观察的组别患者在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率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别的患者;同时观察组别的意外事情出现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别低,组件对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医院内部重症疾病的患者,给与其常规临床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情表现,对于患者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应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就诊的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进行管理;采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在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玉珍 《海南医学》2013,24(5):767-76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ICU重症监护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及生活照料,而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以及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地减少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五常法在儿科重症抢救中的实施管理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2010年5月1日-2014年5月1日在我院儿科重症抢救中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主要对我院病区环境、抢救物品、抢救效率、服务质量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管理。结果:实施后,仪器完好率、抢救成功率、医护人员满意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我院儿科重症抢救过程中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效果较明显,值得在医院儿科重症抢救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护士受表扬率、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