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U监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90例进入普通病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进入ICU监护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病情发生变化CT复查时间、高热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直接进入ICU内治疗.对照组患者没有行ICU监护治疗,接受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从发现高热到实施降温治疗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各种治疗措施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定为良好发生率(61.2%,19/31)显著高于对照组(35.4%,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入ICU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来该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直接进入ICU内进行治疗,而对照组进入普通病房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对其进行GO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清醒时间和病死率的统计。结果:观察组中GOS评分以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让患者进入ICU病房治疗能够使患者尽快苏醒,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ICU综合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抽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进行观察,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ICU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上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在死亡率上比较,观察组中未出现患者死亡,而对照组中出现4例(11.43%)患者死亡,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实施ICU综合性治疗能够使患者脑神经功能得到更显著地改善,促进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其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进入到普通病房予以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进行早期ICU监护,对比两种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措施所需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早期ICU监护,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期在普通病房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早期进入ICU进行监护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4%,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为(11.3±6.8)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4%,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为(18.6±7.2)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 ICU 监护治疗是临床快速全面的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结局,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病残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直接进入ICU内治疗。对照组患者没有行ICU监护治疗,接受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观察二组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记录二组患者从发现高热到实施降温治疗时间;对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记录二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各种治疗措施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定为良好发生率(61.2%,19/31)显著高于对照组(35.4%,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ICU病房的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ICU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满意度、感染发生情况、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专业技能、病房管理、护理文化以及健康宣教评分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效果更佳,P0.05;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6.14±1.62)d、感染发生率17.78%、住院时间(25.43±6.47)d及病死率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57.78%、总满意97.78%均优于对照组35.56%、35.56%,P0.05。结论分级护理制度在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能偶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生菌强化治疗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方法选取收治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机械通气的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联合组n=38),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72h内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统计比较两组患者VAP、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强化治疗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VAP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早期入住ICU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采用术后2 d入住ICU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治疗;采用术后立即入住ICU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治疗。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入住ICU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保护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入住该院ICU内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的颅脑损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若通)8 mg+5%葡萄糖静脉注射100 mL,每日2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GC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神志情况;肺部情况连续观察7 d,记录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及肺损伤评分(LIS);并记录患者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 连续观察7 d,治疗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及A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7天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能一定程度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接受诊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病房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ICU监护治疗。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变化CT复查,人工气道建立,高热症状缓解,及术前准备情况等各项指标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10%)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患者死亡率,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应被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入ICU进行监测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重型履脑损伤患者62例,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进入ICU病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2例直接进入ICU内进行监测和治疗。而对照组30例进入普通病房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分别进行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OS评分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清醒时间和病死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纽病死率分别为6.25%和20%,观察纽清醒时阀及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进入ICU病房治疗能够降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改善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并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ICU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行常规治疗和ICU治疗,对照组30例行常规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术后治疗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治疗情况、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效果(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U治疗,效果确切,既可提高总体疗效,又可明显改善预后,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谷秀 《四川医学》2013,34(1):183-185
目的 分析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39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快捷护理途径进行急救,对照组按照我院常规工作内容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病死率、平均抢救时间、平均抢救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92.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为(41.72±5.19)min,平均抢救费用为(336.81±51.34)元;明显低于照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25.82±5.91)min,平均抢救费用(235.19±23.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平均抢救时间及平均抢救费用,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中收治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式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平均每个组均为1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处理,研究组则将患者送入ICU监护室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降温时间以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预后良好率以及死亡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其病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保护的临床作用。方法将入住该院ICU内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的颅脑损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针)30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日3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GC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神志情况;肺部情况连续观察7 d,记录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及肺损伤评分(LIS);并记录患者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连续观察7 d,治疗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及A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7天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能一定程度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入住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通过检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通过PICCO技术分析指导液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病死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P<0.01),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通过对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指标的检测,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血容量状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张元华  张华伟 《四川医学》2012,33(7):1208-1209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MOFS发生率、入ICU 12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MOFS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33.57%vs 66.29%,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32.56±15.69)%vs(13.67±14.56)%,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MOFS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33.09%vs 64.10%,28.16%vs 76.92%,P均<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