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东红  周涛  张军  乔磊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382-138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CT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肺动静脉瘘患者的CT平扫、增强及MSCTPA征象;结果:2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一侧两处病灶,1例为双肺四处病灶,共计8个病灶,其中位于下肺5个病灶,左上肺2个病灶,右肺中叶及下叶后基底段各1个病灶。CT平扫病灶可表现为位于肺野内条带状、圆形、分叶状及团块状的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及MSCTPA示4例大小病灶均可见输入的动脉血管、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注入左心房。结论:肺动静脉瘘CT平扫形态表现多样,可以发现病变,但无特征性;CT轴位增强扫描结合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部血管三维成像,可将供血肺动脉与引流静脉两者的空间关系及其解剖结构明确的显示出来,能够准确、直观的观察肺动脉及静脉的走行、数目、直径,达到定性、定位诊断目的,是首选的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玉峰  李胜  侯明伟 《西部医学》2010,22(9):1719-1720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造影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肺动静脉瘘患者的CT表现。结果 13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两处病灶,1例为三处病灶,17例共22个病灶。其中位于下肺19个病灶,上肺3个病灶。CT平扫病灶可表现为位于肺门附近的肺内带圆形或分叶的致密影。增强扫描14例较大病灶见输入动脉的血管和引流静脉注入左心房。结论 CT平扫对先天性肺动静脉瘘表现无特征性改变,血管造影CT增强扫描轴位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肺动静脉瘘诊断价值高,出现典型征象可有术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体检发现肺部包块27年,因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未予重视和治疗,近期出现活动后气促伴呼吸困难而就诊。影像学表现:64层螺旋CT平扫见左肺下叶类圆形致密影,有轻度分叶,周嗣见迂曲的血管影,病变大小3.5cm×3.7cm×4.7cm,边缘光滑.CT值25~40Hu(图1A)。增强扫描病变立即明显均匀强化,CT值520~540Hu,边界更为清楚,其强化程度与左心房一致,并见粗大的肺动脉和肺静脉与之相连(图1B)。多层螺旋CT衄管成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图2A)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etion.MIP)(图2B)清楚显示病变的整体情况及三维关系,可见球形膨大的血管瘤囊分别与增粗的左下肺动脉及肺静脉相连。因此,此例患者诊断明确,即左肺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局限性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特征.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局限性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10例患者中,病灶位于颈胸部5例,腹部5例.10例患者CT平扫均可见等密度病灶,病灶边缘清晰光整,形状不规则;平扫CT值33~40 Hu后可病灶均匀强化,增强73~90 Hu,病灶周围可见血管密度影.病灶位于腹部的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可见点状和片状钙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局限性巨淋巴细胞增生症的检查中表现明确,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左肺上叶肺癌的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的典型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左肺上叶肺癌患者4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左肺上叶肺癌在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中的图像表现,并对病情进行诊断,且需和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3例左肺上叶肺癌患者中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17例,高度强化7例,显著高度强化4例,无强化9例。7例增强后早期,肿瘤内见血管影,呈不规则条状影,可见分支,此7例均为高度强化均为高度强化。43例患者经外科手术发现病灶共48个,单发病灶者38例,多发病灶者5例,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5.83%(46/48)。43例患者CT图像特征分析发现形态不规则4例,密度、强化不均匀6例,阻塞性改变7例,淋巴结肿大或融合8例,有心包积液6例,肺癌远处转移9例。结论肺癌的强化多呈中度和高度强化。CT三期动态增强对左肺上叶肺癌检出率高,能良好显示肺癌的典型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癌表现以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边界较清楚有11例;28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低密度为液化坏死17例。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伴有出血及钙化呈等高混杂密度影7例,病灶呈囊性者2例,肾周脂肪间隙受侵模糊12例。增强后实质成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论:肾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影像特征的显示及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CT表现。方法对11例PPL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或肿块型6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4例;病灶边缘清楚1例,边缘模糊5例;边缘有分叶3例,毛刺征2例;5例病灶密度均匀。肺炎或肺泡型4例,均表现为单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病灶位于支枪管周围或胸膜下,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周围见晕征。混合型1例,肺区见不规则肿块影,周围见分叶征,内见支气管充气征,两肺见多发结节影。增强扫描,8例呈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PPL病灶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支气管充气征、中度-明显均匀强化、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特点可提示本病,但确诊仍需病理。  相似文献   

8.
杨振庚  钱江  方卫华  程智远 《吉林医学》2013,(35):7426-74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在肝脏单发病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MSCT四期扫描或三期动态扫描资料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单发病灶35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0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血管瘤10例,转移瘤5例,华支睾肝吸虫病单发炎性结节2例。结果:肝细胞肝癌除2例呈"三低"病灶以外,其余8例均呈动脉早期肿瘤实质强化不明显,内可见肿瘤血管影,动脉晚期肿瘤实质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肿瘤血管显影较前明显或不显影,门静脉期肿瘤实质强化较前明显或较前减弱。胆管细胞癌8例动脉早期肿瘤未见明显强化,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肿瘤边缘轻度强化,且肿瘤有从边缘向中心及渐强强化趋势,其中6例肿瘤周围及远端胆管扩张。肝血管瘤10例动脉早期病灶边缘可见动脉血管影及明显强化片状或环形高密度影,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病灶强化有从边缘向中心强化趋势,强化密度大致与同期动脉血管密度一致或略高于同期动脉血管密度。转移瘤5例,动脉早期、动脉晚期肿瘤边缘呈渐强明显环形强化,其内呈渐强轻度强化,门静脉期肿瘤边缘环形强化渐弱,其内轻度强化渐强。华支睾肝吸虫病单发炎性结节2例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病灶边缘呈渐强强化趋势,内强化不明显。结论:肝脏单发病灶在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中具有表现特点,所以多层螺旋CT在肝脏单发病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12例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薄层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 CT平扫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位于右肺7例,左肺5例;边缘光整8例,有浅分叶4例;肿块密度均匀9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3例。增强扫描均明显增强。结论 CT薄层和三维重建处理能清晰显示肿瘤良性表现,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增强,与邻近血管关系密切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多层螺旋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秀华  吕富荣  薛鹏  皇甫幼田  陈勇  张斯佳 《重庆医学》2011,40(22):2223-2224,222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检查证实的48例不典型肝脓肿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CT表现特征。结果 48例患者中肝脓肿位于肝左叶17例,肝右叶25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6例。平扫全部病灶呈均匀低密度或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6例病灶所在肝段或灶周出现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门静脉期呈团块状强化9例,出现"晕征"10例,出现"网格征"或"蜂窝征"21例;延迟期29例病灶范围较平扫时缩小,7例房间隔或蜂房壁保持持续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具有特征性,对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率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MSCT表现.结果:所有PSH病例均行MSCT平扫,6例PSH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4例病灶边缘部分可见沙粒状钙化,1例病灶周边可见“空气新月征”,1例可见“晕征”;7例PSH行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其中3例病灶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PS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增强检查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动静瘘(P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经64层螺旋CT增强三维血管重组技术证实肺动静瘘患者3例,比较与普通增强CT诊断肺动静瘘的一致性、优越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清楚显示了3例患者全部5个肺动静瘘囊瘤的大小、形态,从不同角度完整显示出病灶血管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多层螺旋技术的发展成为诊断PAVF首选的非创伤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并进行总结。3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3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中,全部为孤立性病灶;病灶在两肺内无明显好发部位。平扫时24例病灶密度较均匀,6例病灶内见细沙样钙化;9例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扫描后,其中12例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1例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病灶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6例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全面地显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形态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T增强肺血管三维成像证实的肺动静脉瘘患者共17个肺动静脉瘘病灶的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并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联合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多向倾斜VR和MIP等重组技术,比较与CT增强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一致性、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结果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联合应用多种三维重组技术清楚显示了全部17个肺动静脉瘘囊瘤的大小、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对全部病例均做出了明确诊断,辐射剂量是CT增强的33%~50%,不使用对比剂而CT增强需要使用45~85ml碘对比剂。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能对肺动静脉瘘做出准确诊断并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避免碘对比剂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检查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黎合塔尔 《新疆医学》1998,28(3):204-205
患者女,67岁。偶有乏力,盗汗年余。1995年11月6日本院X线平片及CT平扫诊断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结核球,CT提示多个卫星灶,建议治疗后随访观察。1997年2月17日再次来院做CT检查。影像学检查:胸片见左下肺球形病灶,边缘光整,有分叶。前后两次胸片对比病灶无明显变化。CT平扫显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不规则团块状影,直径约3cm,有分叶,并见一S状血管样影与病灶相连,病灶近肺门侧可见数个圆形结节,直径4~7mm,其中之一见于10个连续扫描层面(层厚、间距均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8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38例49个病灶在平扫时均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46个病灶于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内增强范围逐渐扩大且密度逐渐均匀并有下降,延时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或全部强化,密度与肝实质相等或略高.3个病灶动脉期未见强化,门脉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Ⅲ期扫描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错构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CT平扫+增强8例,平扫13例.主要观察病灶的密度、病灶边缘、瘤周肺野及CT增强特征.结果 全部病例病灶边缘光滑、清楚,不规则浅分叶7例,深分叶2例;边缘细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伴血管集束征1例;病灶内爆米花样钙化2例,伴瘤内低密度脂肪影;14例病灶内无脂肪、无钙化;8例增强扫描瘤内软组织轻度强化,平均CT值小于20HU.结论 周围型肺错构瘤有一定的CT特征,包括光滑清楚的边缘,内含钙化、脂脉成份.病灶随访复查及动态CT增强扫描有助于周围型肺错构瘤与其他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错构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CT平扫+增强8例,平扫13例。主要观察病灶的密度、病灶边缘、瘤周肺野及CT增强特征。结果全部病例病灶边缘光滑、清楚,不规则浅分叶7例,深分叶2例;边缘细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伴血管集束征1例;病灶内爆米花样钙化2例,伴瘤内低密度脂肪影;14例病灶内无脂肪、无钙化;8例增强扫描瘤内软组织轻度强化,平均CT值小于20HU。结论周围型肺错构瘤有一定的CT特征,包括光滑清楚的边缘,内含钙化、脂脉成份。病灶随访复查及动态CT增强扫描有助于周围型肺错构瘤与其他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姚连华 《当代医学》2014,(26):31-3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5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GT扫描,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58例患者经CT扫描诊断,结果1例腺鳞癌,19例鳞癌,36例腺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变部位:左肺16例,右肺42例。36例息者的癌细胞呈肿块状,19例呈结节状,3例呈斑片状。病灶以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中征最为多见,有741%的病灶为分叶征,62.1%为毛刺征,50.c%为血管集中征。32例患者做CT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呈均匀强化,13例呈不均匀强化,5例可见周围强化影。结论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鉴别中,应用螺旋CT及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畸形的MSCTA与多平重组(VR、MIP、MPR)图像,结合文献报道对肺动静脉畸形的各种影像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CTA影像结果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病灶可表现为位于肺门附近的肺内带圆形或分叶的致密影,增强扫描18例较大病灶见输入动脉和引流静脉注入左心房。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13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两处病灶,1例为五处病灶,1例为6处病灶,18例共30个病灶。其中位于下肺22个病灶,上肺5个病灶,中肺3个病灶。结论肺动静脉畸形的MSCTA可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位置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是诊断该病理想手段,可取代有创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