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骆朋  颜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79-1781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提供依据,防止误诊、漏诊。方法:对2007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在本院住院的19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仅具备诊断标准中其他临床表现2条者19例(36.54%),具备3条者33例(63.46%),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36.54%),与典型川崎病患儿比较,两组实验室检验无显著差异,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几率升高,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完全川崎病表现不典型,易导致延迟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罗红 《吉林医学》2010,(30):5367-5368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40例未达到川崎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38例发热>5d,1例发热<5d,1例热退正常24h后又发热。1例淋巴结表现为红肿热痛并进行性加重。在川崎病其他5项临床诊断特征中,具有3项者14例(30.5%),具有2项者17例(42.5%),具有1项表现者9例(25%)。初次诊断误诊11例(27.5%)。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川崎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完全川崎病早期更易误诊或漏诊,应放宽思路、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的35例川崎病小儿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6例,病毒性结膜炎7例,猩红热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败血症3例,Still病2例,口腔炎2例,间质性肺炎2例,扁桃体炎3例,急性肠炎3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误诊时间3~9d。误诊的35例有冠状动脉病变10例,发生率28.6%。结论提高对川崎病特别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对发热持续5d以上的患儿,在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川崎病的可能,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选择小儿川崎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均有发热,并以眼结合膜充血、口唇皲裂发生率最高,21例典型KD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5例,9例不完全型KD中发生3例。结论:婴幼儿川崎病早期易误诊,对不明原因发热5 d以上患儿,具有部分KD临床表现者,应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并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29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合并有冠脉损害和没有合并冠脉损害的川崎病患儿、典型川崎病患儿和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患儿与典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冠脉损害组患儿出现皮疹的比例为40.48%,出现嘴唇皲裂的比例为46.83%,均显著低于无冠脉损害的患儿(P均<0.05);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的月龄为(27.63±20.97)个月,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组患儿(32.05±21.74)个月(P<0.05);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入院前以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前的发热天数均显著多于典型川崎病组患儿(P均<0.05);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合并冠脉损害的比例为50.86%,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合并冠脉损害的比例(P<0.05);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患儿年龄低于1岁的比例为23.73%,静脉丙种球蛋白前发热天数超过10d的比例为40.68%,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患儿(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超过12×109/L的比例(66.10%)以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88.97±74.88)mg/L则均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患儿(P均<0.05)。结论年龄小、静脉丙种球蛋白应用前发热时间长是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对于年龄小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要重视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的应用,以及时确诊并早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6年7月期N21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诊误诊率76.2%(16/21),主要原因与临床体征缺乏外,还因实验室检查未能综合分析而误诊.确诊时间(18.1±4.1d),冠状动脉的损害率28.6%(6/21).结论 临床工作遇到持续发热5d以上的病例,要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警惕性,积极寻找相关的指标,并结合相关检查尽早确诊,减少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临床不完全川崎病误诊病例,提高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14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以及治疗情况.结果:14例不完全川崎病早期全部误诊,发病年龄9个月至8岁,小于3周岁占42.9%,不完全川崎病占23.7% (14/59),表现为某种特殊症状为首发病状,不符合诊断标准6条中5条,大多仅具备除发热≥5 d以外2、3条.经动态观察以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可考虑诊断.其中除发热外的1条者1例,占7.1%,2条者5例,占35.7%,具备3条者8例,占57.1%.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增加冠脉瘤风险.临床医师要重视并提高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关注心血管外症状及体征,以便该病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陈洁 《吉林医学》2013,(20):4078-4079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对13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儿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症状。结论:不完全川崎病发病初期大多缺少主要症状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发热持续5 d以上(100.0%),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出现了唇红皲裂、草莓舌共25例(78.1%),手足硬肿11例(34.4%),双眼球结膜充血23例(71.9%),一过性皮疹16例(50.0%),指(趾)末端脱皮18例(56.3%),在急性发热7 d内发现肛周潮红脱皮20例(62.5%),卡介苗接种部位出现红斑9例(28.1%),颈部淋巴结增大21例(65.6%)。血白细胞计数升高24例,C-反应蛋白升高23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6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3例,ST-T改变6例。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应充分认识其临床特征,尽早行相关检查,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冠脉损伤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63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不同类型川崎病患儿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合并症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KD患儿中,典型KD 41例,不完全KD 22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L)19例,其中典型KD为34.15%(14/41),不完全KD为22.73%(5/22),两组患者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KD的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显著高于不完全K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中性比例、HGB、PLT、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吉征喜 《现代医学》2013,(3):198-199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25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败血症5例、猩红热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误诊率为48%。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多样,容易误诊。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动态观察病情可减少误诊率,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进而减少冠状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23例临床表现未达到川崎病全部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儿发热均超过4d,在川崎病其他5项临床诊断特征中,具备4项主要表现者13例(56.5%),具备3项主要表现者7例(30.4%),具备2项主要表现者3例(13.0%),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阿斯匹林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 发热时间长、卡疤红肿、肛周脱皮、WBC计数及CRP明显升高、ESR增快有助于IKD诊断,正确治疗可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不常见,其发病初期与败血症极相似,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年6月~2009年12月36例川崎病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川崎病易误诊的原因,探讨对早期明确诊断有价值的临床特征及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5年6月被误诊的9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本组9例早期症状均不典型,症状或多或少缺如,达不到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部分病例可伴随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或体征.结论 部分川崎病患儿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上对持续发热5天以上的患儿应警惕川崎病的可能,对疑似病例应动态观察,积极寻找有价值的线索,结合必要的辅检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川崎病17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 ̄2006年9月住院的2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描述性临床研究,分析初期诊断、误诊疾病、确诊经过及典型病例。结果28例患儿中误诊17例,误诊率60.7%,误诊时间2 ̄24d。结论对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应全面综合考虑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避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川崎病的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0例川崎病患儿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病历资料和治疗过程,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完全川崎病患儿117例(83.57%),不完全川崎病患儿23例(16.43%)。川崎病好发于春秋季(62.86%),患者以<3岁患儿为主(80.71%),男性发病率(62.14%)显著高于女性(p<0.001)。发热、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指趾端脱皮是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并发症以冠状动脉损害(83.57%)、支气管炎(75.71%)为主。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白细胞升高110例(78.57%),CRP升高128例(91.43%),ESR升高122例(87.14%),血红蛋白下降47例(33.57%),血小板升高76例(54.29%)。经阿司匹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患儿出院时体温正常,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川崎病尚无典型的临床诊断特征。在诊断中,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可考虑结合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手段加以判断是否为川崎病,并及时针对性治疗,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Nt-proBNP在小儿川崎病中的浓度变化。方法:选出32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和3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典型川崎病组和不完全川崎病组,另选出本院同时期3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运用酶联荧光分析技术检测三组患儿的血清Nt-proBNP水平,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典型川崎病组、不完全川崎病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川崎病组与典型川崎病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小儿川崎病患儿的血清Nt-proBNP水平相当,典型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临床诊断该病时可将该指标作为其中一项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住院的KD患儿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的情况。[结果]52例KD患儿中症状典型的有25例,28出现肺部损害的X线表现(53.84%),误诊为支气管肺炎15例,败血症3例,并且血小板数在肺部损害的患者中明显高于无肺部损害的KD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高热不退、症状不典型的患儿早期全面检查,如血小板、血沉、CRP等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误诊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误诊情况.结果 20例患儿中误诊的疾病主要包含:5例(25.00%)误诊为支气管肺炎、3例(15.00%)误诊为感染腹泻、3例(15.00%)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4例(20.00%)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10.00%)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5.00%)误诊为败血症、1例(5.00%)误诊为猩红热、1例(5.00%)误诊为急性尿路感染.结论 在川崎病患儿早期临床诊断中有着极高的误诊率,应强化其体征、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综合分析,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罗莉娜 《广西医学》2012,34(8):1111-1112
目的 总结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3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预后等,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病例以婴幼儿为主,发热较为普遍,原卡介苗接种处卡疤再现红肿、硬节25例(69.4%),唇红、皲裂、梅莓舌,皮疹24例(66.7%),颈部淋巴结肿大19例(52.8%),球结膜充血18例(50.0%)等发生率较高;血小板>300×109/L者28例(77.8%),最高可达720×109/L;白细胞升高22例(61.1%);C反应蛋白增高23例(63.9%);血沉增快24例(66.7%);心肌酶增高20例(55.6%);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冠状动脉扩张(>4 mm)者9例(25.0%).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多见于婴幼儿,卡疤红肿再现,唇红、皲裂、梅莓舌、皮疹,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应结合C反应蛋白、血沉、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