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对偏瘫患者施行品管圈活动,通过和活动前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间的对比,明确品管圈的优势。结果活动前,2670次良肢位摆放中,正确率为40.1%,错误率为59.9%;而活动后,2670次良肢位摆放中,正确率为79.2%,错误率为20.8%。结论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品管圈活动的施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主题为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对本科2016年3-4月份(品管圈活动前)50例脑卒中后4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的偏瘫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目标设定、解析、制定并实施对策等管理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结果有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从75.33%提高至91.67%。该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形成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学会了品管圈的理论知识,品管手法,使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手法掌握程度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结论正确地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并且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对提升专科护理内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偏瘫急性期大部分患侧肢体呈弛缓状态,此阶段不仅不能运动,还会导致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良肢位的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是预防众多并发症,提高康复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作用。方法 2018年7月本院正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提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高,资料经数据对比检验,P0.05。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对偏瘫患者提高良好摆放合格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正确率为活动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正确率高于实施前,圆满完成了设定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的准确率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中的效果。方法 我科室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要因分析、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及检讨改进等,随机抽取入院评估为部分依赖及全部依赖的52例偏瘫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记录,查找分析出导致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原因,运用品管圈工具柏拉图"二八定律"确认活动的改善重点,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现场的再次检验。结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由42.32%提高到65.38%,每名圈员提高了品管手法、有了更强的责任心、自信心、更积极的完成工作并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更胜从前。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有效的降低了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均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其作为实验组。在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均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结果实验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辅以品管圈活动,能提升其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防治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对170例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5例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85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患者入院早期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21例,对照组发生58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能有效防治关节挛缩,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作用。方法:选择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试验组的患者采用良肢位摆放。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可以有效的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于偏瘫患者有预防肩手综合征、足下垂、足内翻、肩关节脱位、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自2013年至2016年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将实验组的患者除了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外,再进行早期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进行普通的治疗和护理,现将两组患肢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采取了良肢位摆放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8%(χ2=43.405,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采用持续的良肢位摆放和康复锻炼,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患肢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由本科室相关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对本科室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采用循环质量管理(PDCA)办法对实施结果予以确认改进。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并对品管圈实施前后的品管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提高摆放正确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参与此次研究,根据良肢位护理实施的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被动康复锻炼、按摩以及主动训练,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患肢肌力恢复情况,遵循徐徐渐进的原则,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早期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良肢位摆放。结果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84.22±12.34)、护理满意度评分(98.33±1.04)、治疗总有效97.50%均高对照组的(74.23±11.28)、(92.09±2.22)m/s、72.00%(P0.05)。结论良肢位姿位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卒中中伴偏瘫病患的肢体功能,缓解其肢体痉挛情况,提升病患生存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护理疗效。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护理。体会: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模式的出现;防止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以及误用综合征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超早期良肢位摆放防治偏瘫患者关节挛缩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29-1730,173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患者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入院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给予患肢良肢位摆放。治疗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Ash-wovoh量表评定防治关节挛缩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12例(23.1%),对照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35例(67.3%),两组患者关节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于偏瘫患者防止关节挛缩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75-178
目的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 年1~12 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将前半年的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的4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及传统良肢位摆放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进行良肢位摆放宣教。比较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ADL 评分、QOL-100 评分及CN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良肢位质量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DL 评分、QOL-100 评分及CN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行良肢位摆放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移动护士工作站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良肢位肢体质量,同时能够预防发生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极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