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504-1505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吸痰系统移动部件少,操作简便,吸痰时不需脱离呼吸机,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有效维持气道平均压,预防肺泡萎陷及低氧血症,降低院感发生率,减轻患者吸痰过程中的不适及恐惧心理。同时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式吸痰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吸痰效果,加强管理,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 D 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 D S患者90例,根据吸痰方法分为开放组42例(开放式气管吸痰)和密闭组48例(密闭式气管吸痰),比较2组心率、呼吸、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情况。结果密闭组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后30 s的SpO2、心率及呼吸状况均明显低于同期开放组,处于正常水平。密闭组VAP发生率14.6%及发生时间(7.6±2.3)d分别明显低于、晚于开放组的45.2%,(4.3±2.0)d。结论 AR D S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密闭式吸痰,能够保证患者身体指征处于正常水平,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吸痰在急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43例急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吸痰前后动脉血气中pH、PaO2、PaCO2、SaO2的变化,以及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后,pH、PaO2、PaCO2、SaO2等参数较前改善。结论急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不间断机械通气和氧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救治工作中气管内吸痰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吸痰大多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方法,即每次吸痰过程中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为防止吸痰过程中患者缺氧,常在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前予纯浓度氧吸入2min,但增加吸痰过程时间,延迟了吸痰开始,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笔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发现能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避免吸痰中患者机体缺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65)
目的探究密闭式吸痰发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开放式吸痰,给予实验组患者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在吸痰前、吸痰过程中、吸痰后的血氧饱和度(Sp O2)以心率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采取的密闭式吸痰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和吸痰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密闭式吸痰操作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例如低氧血症。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吸痰的时间。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R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分为密闭式吸痰管内吸痰组(试验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痰中以及吸痰后0.5 min,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心率、呼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R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减少SpO2、心率、呼吸变化,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密闭式吸痰是指不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整个吸痰过程都在密闭情况下完成,操作者不需带手套即可操作。大量临床资料证明,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使呼吸道管理更为科学、合理,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了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健康。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5月 ̄2006年1月在我科室实行机械通气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平均年龄(40±5)岁。1.2材料:对照组采传统的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意大利Mallickrodt Dar公司生产的密闭式吸痰装置。2方法2.1使用方法:①开保护帽,把负压吸引控制阀连接到负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密闭式吸痰管(CTSC)和开放式吸痰管(OTSC)应用于重症监护室(RICU)采用机械通气(MV)患者的吸痰效果,探讨CTSC的应用优势及原因。方法:抽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R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4名,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两组各32名,分别用CTSC和OTSC对其进行吸痰,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吸痰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后1min内,密闭组的患者的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与开放组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与吸痰前2min比,密闭组SpO2、RR和HR均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CTSC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在吸痰时SpO2、RR和HR指标的变化,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气管内吸痰适宜方式。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6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78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两组在每次吸痰前、后新生儿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O2)的变化,每天一次送检吸出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在吸痰后新生儿心率、MAP、TcSO2与吸痰前比较无明显改变,痰液细菌培养在持续机械通气24h无检出新菌株,48h检出率12.99%,3d检出率24.62%,7d检出率50.98%。而对照组在吸痰后新生儿心率、MAP与吸痰前比较明显升高,TcSO2与吸痰前比较明显降低,痰液细菌培养在持续机械通气24h检出率12.82%,48h检出率34.85%,3d检出率50.91%,7d检出率67.4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更能稳定新生儿血流动力学,降低缺氧程度,缩短缺氧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2.
蔡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6):996-99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较传统开放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2月间机械通气患儿,30例为传统开放式吸痰,30例为密闭式吸痰。结果密闭式吸痰对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波动影响小,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更有助于减少患儿生命体温的波动,避免了生命体温的剧烈变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而且有效地减少了缺氧和交叉感染的机会,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儿,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70例,其中贵州航天医院21例,其他医院49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可改善患儿生命体征,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白瑞娟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1):45-47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相对于开放式吸痰在NICU(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优势。方法抽取病人300例,使用台湾太平洋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包与前期15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使用开放式吸痰管对比。结果密闭式吸痰管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结论密闭式吸痰比开放式吸痰方式更有助于减少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避免了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吸痰是借助机械装置的负压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的一种方法[1]。常规吸痰方式为开放式吸痰,需要断开与呼吸机的连接,不能维持有效的通气和氧合,增加交叉感染机会,而密闭式吸痰时操作者不直接接触吸痰管,气道与外界不相通,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有效降低了吸痰过程中患者肺容量的损失,维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氧合和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操作简便、迅捷、安全。两种方式截然不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2014年,收住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90岁。机械通气时间最长64天,最短4天,其中昏迷40例,神志清楚10例。 相似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2014年,收住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90岁。机械通气时间最长64天,最短4天,其中昏迷40例,神志清楚10例。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更适合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选取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治疗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两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例数。结果吸痰中、吸痰后0.5minOS治疗组各时点SpO2值较吸痰前1min下降明显(P〈0.05),CS治疗组吸痰前后SpO2值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S对机械通气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19.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1)
目的:分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联合循证支持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开放组52例与密闭组53例,密闭组患者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及循证支持干预,开放组患者则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及常规ICU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吸痰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密闭组吸痰后30min的HR水平低于开放组,SpO_2水平高于开放组(P<0.05);密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联合循证支持干预可维持ICU机械通气患者的HR及SpO_2水平,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急性呼吸机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病人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开放式吸痰,研究组对病人采取密闭式吸痰,对比两组病人吸痰以后的效果.结果:吸痰后,研究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心率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采取密闭式吸痰,可以使治疗顺利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