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析了解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以及临床推广价值,为以后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脑血栓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完成疗程后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做评估对比,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相对于治疗前,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方案进行治疗不但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对提升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颈动脉斑块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经霞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92-119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56例脑血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能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12.2±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88.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分析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阿斯匹林进行治疗。统计两组6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阿斯匹林在脑血栓中应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两者联合可为患者更好地提供治疗,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脑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脑血栓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A组(n=52)和试验B组(n=52),试验A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试验B组则仅以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A组患者治疗的效果高达94.23%,明显地高于试验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76.92%(P0.05);试验A组治疗后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试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A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斑块面积均小于试验B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动脉斑块的厚度与面积缩小,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与NIHSS评分、动脉斑块情况以及血浆NT-pro BN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与NIHSS评分、动脉斑块情况以及血浆NT-pro 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对于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加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动脉斑块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动脉斑块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血栓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动脉斑块面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予以详细讨论.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对患者予以分组,其中63例患者临床治疗药物选择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将患者作为对照组;另63例患者临床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将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0%,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临床治疗脑血栓时,通过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时,联合他汀类药物,能稳定患者颈动脉斑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脑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60例脑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与他汀药类药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运用于脑血栓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48-5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动脉斑块和神经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 2016 年1 月~2017 年6 月在本院纳入100 例脑血栓病情稳定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药物方案治疗,观察组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的联合药物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自我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42±0.27)cm2,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67±0.12)mm,NIHSS 评分为(11.30±2.27)分,ADL 评分为(81.34±7.35)分,如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分别是(1.68±0.34)cm2、(0.75±0.20)mm、(14.75±3.64)分、(66.40±5.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联合药物方案治疗脑血栓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可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将其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50例观察组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对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而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Mt和斑块面积,组间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栓患者经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后效果显著,可对动脉斑块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曾于我院就诊的脑血栓患者12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人,均先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总有效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wall thickness, IMT)与动脉斑块面积改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于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较好,可以使动脉斑块得到控制,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邓智勇 《当代医学》2013,(25):30-3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0年5月-2012年4月在永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连续用药6个月后,观察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NIHSS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升高,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较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可以更好的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并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和厚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研究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口服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动脉斑块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后,研究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参考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经过两组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研究组患者的动脉斑块的存占面积为(0.6±0.1),显著改善于参考组脑血栓患者的动脉斑块存面积率(0.8±0.1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关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领域获得较好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动脉的斑块,促使脑血栓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在临床领域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对脑血栓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  相似文献   

18.
周雷 《吉林医学》2014,(10):2090-2091
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随机抽查其复发率,试验组的患者的复发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的复发率(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显著,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比较低,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及分析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对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10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颈动脉斑块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