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对凝血功能及其fdP、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情况。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tt、Pt、aPtt、fdP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在tt、Pt、fdP以及d-二聚体水平上,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aPtt水平对比无明显区别(P 0.05);对实验组患者中不同肿瘤类型的凝血功能、fdP和d-二聚体水平加以测定,发现肺癌、胃癌、肝癌及乳腺癌组各项水平对比稍有差异,但不明显(P 0.05)。结论恶性肿瘤者血液表现为高凝状态,不同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且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到肿瘤进展及转移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分析两组PT、TT、FIB等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研究组PT(14.84±0.82)s、TT(18.83±2.11)s、FIB(4.35±1.90)g/L、D-二聚体(2.39±0.04)mg/L、APTT水平(18.8±4.21)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较高,对观察肿瘤患者高凝状态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探讨两者在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用乳胶凝集法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FDP进行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肺栓塞、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均阳性。结论D-二聚体、FDP的检测对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骨折患者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检测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患者常有脂肪栓塞,且因制动情况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两者均可使患者凝血机能激活而呈高凝状态。D-二聚体(D-D)检测近年已被列为DVT的重要筛选检查项目。在临床上,为预防DVT的发生,已常规使用小剂量肝素作为预防性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妊娠时期孕妇130例为观察组,其中妊娠中期48例,妊娠后期45例,临产期37例;另选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妊娠时期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后期及临产期孕妇APTT、PT、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妊娠中期至妊娠后期,APTT、TT、FI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PT明显缩短(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AP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未见明显变化(P>0.05)。D-D、FDP水平在妊娠中、后期及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产后APTT、PT、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FIB水平明显高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前APTT、PT、D-D、FDP水平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组产前水平(P<0.05)。结论: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四项、D-D、FDP水平对预防产中及产后异常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祥平 《吉林医学》2014,(5):915-9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IC患者22例,选取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分别设为DIC组和对照组;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含量和FDP含量。结果:DIC组D-二聚体和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有效的治疗其D-二聚体和FDP水平逐渐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对DIC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测定40例正常人和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SF)及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Fg为1.8±0.72g/L,FDP为464±94μg/L,SFC为482.5±167mg/L,D-二聚体为5524.94±4247.03μg/L.正常对照组Fg为3.2±0.87g/L.FDP为215±63μg/L,SFC为49.7±16.4mg/L,D-二聚体为177.1±43.9ug/L.两组差异显著.提示上述指标可作为显示体内出凝血像异常及纤溶亢进的有效证据.作为DIC的确诊可确切地反应疾病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肺癌、胃癌和肝癌的增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高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低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DD)及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检测对骨折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骨折病人5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和DD、FDP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类型骨折病人Fg、DD、FDP阳性率,以及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与未发生DVT病人的Fg、DD、FDP水平。结果观察组Fg、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TT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PT和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类型骨折病人Fg、DD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1 d,观察组中发生DVT与未发生DVT病人的Fg、DD、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发生DVT病人Fg、DD和FD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DVT病人(P < 0.01),且发生DVT病人Fg、DD、FDP水平均较术前1 d明显升高(P < 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D、FDP水平可有效反映骨折病人凝血功能,灵敏度较高,对预防病人DVT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各种内外源因素影响 ,可出现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我们对68例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血浆D -二聚体进行了测定 ,以了解放疗前后纤溶功能的改变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1对象6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2002年12月~2003年4月我院收治病例 ,均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男48例 ,女20例 ,年龄31~75岁 ,平均 (57.1±11.5)岁。肝癌15例 ,肺癌25例 ,食管癌9例 ,鼻咽癌12例 ,恶性淋巴瘤7例。另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男女各50例 ,年龄26~54岁 ,平均 (42.4±6.8)岁 ,无血栓性疾病、糖尿病及肝病史 ,1个月内未使用过抗凝…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中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健康查体者130例为对照组,应用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两组病人的D-二聚体和FDP数值,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FDP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中FDP和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脑梗死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莉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51-195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晚期妊娠妇女,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栓测凝血功能,并与同期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10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晚期妊娠组凝血酶原时间(PT)均值为(13.06±0.83)s,凝血酶时间(TT)均值为(17.22±1.3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值为(34.71±1.49)s,纤维蛋白原(FIB)均值为(2.67±0.62)g/L,FDP均值为(3.29±1.02)mg/L,D-二聚体均值为(0.60±0.42)μg/L;正常对照组PT均值为(11.38±1.97)s,TT均值为(12.37±2.01)S,Am均值为(29.94±3.06)s,FIB均值为(5.02±0.85)g/L、FDP均值为(8.05±2.51)mg/L,D-二聚体均值为(7.49±4.26)μg/L,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各项检测值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正常非妊娠妇女相比,晚期妊娠妇女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对于这些孕妇应常规检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永辉  谢颖  李克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2):1341-1344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其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性的观察指标.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得到新的应用.文中就D-二聚体的形成、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5.
罗莉 《四川医学》2010,31(10):1562-1563
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继而在xⅢa的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单体。交联纤维蛋白单体被纤溶酶(fibrinogenase,PL)降解为包括D-二聚体在内的一系列特异性降解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健康人血液D-D浓度很低,而在血栓形成与继发性纤溶时D-D浓度显著增高[1]。检测血浆D-D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性肿瘤、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疗效和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综述如下。1 D-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手术后血栓形成与手术的类型、范围、过程密切相关.动脉血栓常见于心脏、心瓣膜置换术;普通外科手术、各种矫形手术、妇产科手术、恶性肿瘤手术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血D-二聚体、FDP的变化,探讨HSP患儿血凝集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ELISA法和反向间接血凝法分别测定60例HSP急性期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HSP病例组在发病初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FDP均显著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SP患儿急性期体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血液呈高凝状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预后判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40例,经临床治疗后达到缓解26例,未缓解14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30例,对40例初诊组应用国际分期系统(ISS)进行临床分期,ISSⅠ期患者10例,ISSⅡ期患者13例,ISSⅢ期患者17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应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VWF、D-二聚体、FDP及AT-Ⅲ,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处理各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组VWF(277.84 ±98.08)%、D-二聚体(6.94 ±3.84)mg/L、FDP(45.33 ±27.08)μg/mL含量升高,AT-Ⅲ(64.65 ± 16.49)%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组比较,治疗后缓解组VWF(139.07 ±35.54)%、D-二聚体(0.43 ± 0.25)mg/L、FDP(2.86 ±1.78)μg/mL降低,AT-Ⅲ(132.15 ±31.6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ISSⅠ期比较,ISSⅡ、Ⅲ期VWF、D-二聚体、FDP均升高,AT-Ⅲ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SSⅡ期比较,Ⅲ期VWF、D-二聚体、FDP升高,AT-Ⅲ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异常,动态观察可为病情观察、疾病分期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代偿组51例,肝硬化失代偿组44例)及6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BG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肝硬化代偿组相比,肝硬化失代偿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BG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判断、治疗和预防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