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16例患者进行观察、干预、分析。结果:16例肿瘤患者中,5例第3 d出现静脉炎,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第2 d后症状消失3例,余2例运用蜂蜜调和如意金黄散涂抹,4 d后症状消失;经过有效的干预,16例中无1例血栓形成。结论:对经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护理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按规范程序进行、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才能很好地避免静脉炎和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PICC管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它是一条由高等医用硅胶制成的柔软的、有弹性的导管,由专业护士自肘窝附近的较大静脉穿刺进入,一般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然后沿着静脉系统达到上腔静脉。它在体内最长可留置1年,不但可以消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对 3例老龄血透患者采用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维持血透的疗效。资料 :本组共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6 7岁 ,最小 5 6岁 ,平均 6 2岁。 1例为血透 4年后出现低血压 ,糖尿病 ,内瘘闭塞 ,1例为动脉硬化 ,1例为浅表静脉纤细 ,方法 :采用以右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 ,锁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顶部作为穿刺点 ,在其外上 ,外侧各作 1 cm切口 ,通过皮下遂道将 Mahurkar1 3.5 Fr带套导管置入右颈内静脉 ,均一次成功 ,血流量达 2 5 0 ml/ min以上。结果 :1例置导管 4个月 ,后因全身衰竭死亡 ,另 2例导管至今通畅 ,导管安置时间已超过 1 …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导管(PICC)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1],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少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导管,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操作快速、简便、创伤小,可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防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导管,掌握正确操作技术,合理用药,严密观察,防止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能够为需要长期输液且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提供良好的静脉通道,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充分发挥PICC置管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新的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护理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1]。一般情况下,临床上首选经肘部血管穿刺将PICC管送至上腔静脉内。但对于不能经上腔静脉途径置入PICC管时(如上腔静脉狭窄、肘部血管穿刺部位皮肤过敏或异常等),经股静脉穿刺将PICC管置入下腔静脉便是开通静脉通道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7.
杨凤妹 《右江医学》2006,34(1):108-108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患者[1]。PICC有许多优点,近年来,经临床护理和观察研究,发现PICC可以作为连续外周静脉穿刺的第一选择置管[2]。操作简便,不良反应低,患者易于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54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36~78岁,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或两者以上同时合并发生,恶性肿瘤占9例。2.操作方法①选用美国B-D公司PICC穿刺包一套,…  相似文献   

8.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2],我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育新 《甘肃医药》2014,33(9):713-715
总结30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经验,置管前充分准备,置管中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置管后妥善固定及预防并发症是其重点。本组30例置管过程顺利,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置管后出现穿刺部位渗血2例,静脉炎2例,置管后45d出现导管堵塞1例,经相应处理均治愈。  相似文献   

10.
高金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4):775-776
近年来,中心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其能够大大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周围静脉的损伤,同时也能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可靠而良好的静脉给药途径,故而该方法在目前临床上极为推崇。但其在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皮肤隧道开口处的变化,正确使用导管,再配合良好的护理,可延长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的关键。方法将本科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0-80岁。原发病:慢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例。进行上述护理与观察。结果通过12例病例有效的护理与观察延长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结论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以为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患者迅速建立血管通路,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患者乐于接受,而适当地护理是保证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正常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其操作创伤小、保留时间长,能有效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但在临床上往往会遇到因患者病情、年龄、血管条件等因素导致常规置管失败。针对这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的经验.方法 对189例需要化疗的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在置管前、中、后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上予以精心护理,有效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结果 189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留置时间为4~93天,留置导管阻塞24例,导管感染13例,血肿5例.结论 颈内静脉建立化疗通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只要重视导管的护理,避免感染、栓塞、滑脱等并发症,对于需反复化疗患者不失为一种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透析、糖尿病透析病人日益增多,血管通路问题成为制约这类病人进行透析的重要因素。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新的有效的血管通路,它为患者减轻了反复血管穿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然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毕竟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6年INS编写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指出PICC穿刺部位是贵要静脉、头静脉和正中静脉[1]。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上肢血管不适合穿刺或穿刺失败的情况下,颈外静脉穿刺为需要PICC置管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新途径。我院于2011~2013年采用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导管2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塞丁格技术置人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的操作体会。方法5例患者采用塞丁格技术从贵要静脉置入4Fr单腔Power PICC导管,术后拍摄X线片确定导管位置。结果5例患者置入Power PICC导管均一次成功。穿刺过程出血量少,患者痛苦感轻,置管后X线检查示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输液通畅,无静脉炎发生。结论塞丁格技术置入Power PICC导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卢伟琴  张丽 《河北医学》1998,4(7):80-80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护理(323000)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卢伟琴张丽自1996年1月至1997年8月我们为11例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300例次血透,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中男8例,女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因内瘘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PICC导管置入血液病患者治疗中,将其破裂的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中选取32例患者进行研究,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为选取时间,对所有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治疗,对其PICC导管破裂原因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血液病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PICC导管破裂情况,在PICC导管破裂后需立即进行修复,并可正常使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置入PICC导管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需重视其导管的维护和健康指导,进而将PICC导管的使用价值予以提高,将治疗费用予以降低。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静脉输液的有效途径,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反复静脉穿刺的问题,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抢救和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本科应用PICC治疗22例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管迷走反射亦称血管抑制性(迷走性)晕厥或单纯性晕厥,其主要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或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加,引起内脏及小血管强烈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我科于2008年10月10日成功救治一位在拔除颈内静脉导管引起迷走反射的尿毒症患者.现将该个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