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通乳丹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血虚弱型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理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中药组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理疗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均3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综合疗效、泌乳量、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中药组总有效率83.3%,理疗组总有效率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量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中药组总有效率83.3%,理疗组总有效率73.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中药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理疗组。结论口服中药结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能有效增加乳汁分泌,且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开穴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产后缺乳产妇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自拟通乳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子午流注开穴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泌乳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药催乳方对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2016年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服用中药催乳方的产妇作为治疗组,服用通络下乳口服液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治疗3天后不同产妇泌乳情况。结果 2014年~2016年共收集366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8.75±4.06岁,其中治疗组186例,对照组198例,中药催乳方可促进乳汁分泌,明显提高泌乳量和增加乳房饱满度,治疗有效率81.18%,高于对照组73.23%(P0.05)。结论本中药催乳方能够增加泌乳量、增加乳房饱满度,对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具有一定的效果,可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收治产后缺乳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给予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的60.0℅(P ﹤0.05)。结论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产后缺乳,可以明显增加产妇泌乳量,有效改善产后乳汁过少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通乳汤合生化汤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缺乳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通乳汤合生化汤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缺乳54例,并以单用通乳汤治疗54例对照,观察2个疗程,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疗效、改善缺乳及气血虚弱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通乳汤合生化汤是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的有效方剂。说明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仍需注意产后“多虚多瘀”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益通乳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补益通乳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总积分、泌乳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益通乳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产后口服发乳方预防缺乳,为产后缺乳的患者提供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预防治疗方法,降低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更好地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随机抽取自然分娩后产妇120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产后回房后,当天给与发乳方一剂口服,连用3天.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结果产后一定时间内分别观察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当天起服用发乳方起到了补气、养血、通乳、行乳的效果,对预防产后缺乳、促进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且无药物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速泌通乳贴局部外敷配合穴位及乳房局部按摩对产后缺乳气血虚弱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足月顺产分娩的初产妇,按随机均衡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速泌通乳贴及按摩,对照组服用生乳灵.1个疗程(3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泌乳量、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及子宫复旧情况,随访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泌乳量:治疗组的泌乳量充足20%,正常70%,少量10%;对照组泌乳量充足10%,正常56.7%,少量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血清泌乳素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4)子宫底下降高度: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底下降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速泌通乳贴配合按摩能明显改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证候、泌乳量,且有促进产后子宫复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00例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压丸配合中药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服用中药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乳汁充足:18例,正常:26例,少量6例,无:0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乳汁充足:9例,正常:28例,少量13例,无:0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联合口服中药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催乳汤口服配合少泽穴揉按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产后缺乳患者,采用催乳汤口服配合少泽穴揉按,观察泌乳量改善情况以及年龄、产后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痊愈24例,好转29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为88.3%,其中肝郁气滞型的有效率优于气血虚弱型和痰湿阻滞型,年龄20~29岁组与30~39岁组患者疗效无差异,就诊时间于产后一周内的与超过一周的患者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催乳汤口服配合少泽穴揉按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以肝郁气滞型及产后一周内就诊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乳丹合四物汤加减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确诊病例口服通乳丹合四物汤加减(药用党参、炙黄芪、麦冬、通草、穿山甲等)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结果:56例中治愈35例,好转1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达94.6%。结论:通乳丹合四物汤加减有补益气血、通络下乳之功,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具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产后缺乳.方法中药通乳丹及下乳涌泉散口服,临床随症加减,配合乳房局部中药熏洗及外敷、按摩治疗,7天为1疗程.结果56例病例经过1-2疗程治疗,总有效率94.6%.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E口服联合缩宫素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减通乳丹及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大量流出时间、每次流出量、治疗效果、乳房充盈情况、48 h内泌乳情况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量。结果:观察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大量流出时间及每次流出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充盈度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8 h内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使产妇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提前,延长乳汁大量流出时间,增加乳汁每次流出量,提升治疗效果及乳房充盈情况,改善48 h内泌乳情况及血红蛋白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乳汤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生乳灵,治疗组给予自拟通乳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2.86±1.31)d,对照组(4.75±1.3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乳汤治疗产后缺乳起效快、疗效肯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干预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产后缺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穴取乳根、膻中、少泽等)按摩、药膳疗法及生乳汁治疗,对照组只进行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泌乳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中医调护后,中、重度缺乳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顺产及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改善母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olinGer治疗仪配合中药对提高产妇泌乳量的效果。方法选择305例产后乳汁不足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中药治疗组(对照1组)93例,采用口服通乳汤治疗;单纯PolinGer治疗仪理疗组(对照2组)84例;PolinGer治疗仪配合中药治疗组(治疗组)128例。比较三种方法的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同时观察不同时机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产后乳汁不足患者其PolinGer治疗仪配合中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14 d内较产后超过14 d治疗的患者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linGer治疗仪配合中药治疗提高产后泌乳量比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PolinGer治疗仪理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催乳手法联合中医药膳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0例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催乳手法,每日手法1次,同时服用药膳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仅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及一般手法。治疗3d后,评价两组泌乳量以及乳房饱满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提高泌乳量、增加乳房饱满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催乳手法联合中医药膳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程力  曹俊岩  罗德毅  熊薇  刘小稳  曾莉 《重庆医学》2015,(4):470-471,474
目的:观察参乳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参乳贴组治疗组予参乳贴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通乳丹内服(通乳丹组)或多维元素片(维元素片组)口服,3组均治疗5d。观察治疗前后的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婴儿体质量、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和催乳素水平。结果参乳贴组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婴儿体质量、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乳贴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缺乳,满足婴儿母乳喂养的需要,并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讨气血虚弱证型产后缺乳产妇接受穴位按摩与膳食指导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本县中医院妇产科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64例气血虚弱证型产后缺乳产妇参与研究试验,并按随机非盲法标准进行组别划分,Ⅰ组32例接受常规护理,Ⅱ组32例接受穴位按摩与膳食指导,评估该两种方案干预下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8h内泌乳量等改善情况。结果Ⅱ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泌乳始动时间(15.09±0.57)h,相比Ⅰ组的(20.84±0.71)h显著缩短,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Ⅱ组产后48h内泌乳量充足者占93.8%,显著比Ⅰ组的71.9%高,数据满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产后实施穴位按摩与膳食指导,可显著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尽量避免产后缺乳的情况,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组方“涌乳散”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泌乳障碍缺乳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产后泌乳障碍病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中药组方“涌乳散”,对照组予安慰剂,6d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56.0%。两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均有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产妇泌乳量、补乳量、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组方“涌乳散”治疗产妇缺乳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