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行CT检查,如果结果为阴性,则在1d内复查CT,再次阴性者第2-3d内第三次检查,总结患者CT影像特点,根据CT影像特点计分并分为轻、中、重三型,分析不同损伤分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颅脑损伤C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存在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轻、中、重三型的死亡、重残、中残人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次检查共有198例患者阳性,特异度均达100%,刚入院时灵敏度为69.5%(139/200),1d内73.9%(51/69),2-3d为100%(18/18)。结论 CT对诊断颅脑损伤优势明显,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CT结果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可指导临床治疗,因此颅脑损伤首选CT。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创伤性颅脑受损患者用64排CT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确认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有80例,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均用64排CT方式进行检查并用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对患者术前CT检查所得影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前64排CT检查的临床意义。结果相对于手术结果,患者术前64排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0%(76/80),出现误诊漏诊概率5.0%(4/80)。患者接受64排CT扫描后有典型影像学特点:脑挫伤患者提示存在多发斑点状情况,颅骨骨折患者骨质存在连续性的中断变化,血肿/出血患者则可发现高密度影,部分可发现脑实质内圆形变化。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用64排CT诊断检查有令人满意的诊断价值,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后确认病情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重视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半小时内完成64排CT检查,并针对病情给予相应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64排CT检查后明确诊断,配合相应的临床干预,出院时按格拉斯哥分级标准(GCS)评定预后,治愈86例,中残1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 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特殊部位颅骨骨折、脑组织损伤及CT图像计分等方面应用,明显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率,有效指导了临床后续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收治5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分别接受CT轴位和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CT后处理技术检出率为100%,CT轴位检出率为92%,各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肋骨骨折患者接受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对颅脑外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135例颅脑外损伤者的CT检查结果。结果:对颅脑损伤CT初次检查的灵敏度为77.7%,结合临床病情变化行CT多次复查的灵敏度24 h内为87.4%、48 h内为93.2%、72 h内为96.1%。对颈椎损伤CT初检的灵敏度为69.2%,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行多次复查的灵敏度为100%。CT检查颈髓损伤的灵敏度为0。对颅脑损伤、颈椎和颈髓损伤的诊断特异度均为100%。结论:CT能清楚地显示颅脑损伤和颈椎损伤,为其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对初检阴性者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CT复查,对疑有颈髓损伤者应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CT征象及对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68例,并根据患者创伤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评分为4-5分)126例和预后不良组(评分为1-3分)4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检查,对所有患者CT征象(三脑室形态、侧脑室受压、中线位移及环池变化)进行统计,并分析CT征象与预后之间关系。结果共16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三脑室宽径6-10mm患者最多为74例(44.05%),侧脑室受压比例0.2患者最多为89例(52.98%),中线位移6-10mm患者最多为72例(42.86%),环池宽度2-3mm患者最多为81例(48.21%)。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GOS预后评分单因素有:三脑室宽径、侧脑室受压比例、中线位移、环池宽度(P0.05);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GOS预后评分不良的多因素有:三脑室宽径在6-10mm、中线位移10mm、环池宽度0-1mm(P0.05)。结论CT征象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程度有一定提示作用,且三脑室宽径、侧脑室受压比例、环池宽度可在一定程度预测患者预后,可为患者临床治疗及后期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勇 《中外医疗》2016,(5):171-172
目的:探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65例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均行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膝关节外伤检出率为98.5%高于64排螺旋CT的90.8%(P<0.05),且磁共振在半月板损伤、骨质损伤、韧带损伤、关节积液上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6.0%、100.0%、100.0%,64排螺旋CT分别为95.5%、92.0%、75.0%、90.0%,但除半月板损伤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外伤采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检查,均可有效诊断,但磁共振的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磁共振和64排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从本院2016年2月至9月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磁共振和64排CT扫描检查,对比2种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对于膝关节外伤以及相关骨质损伤、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优于64排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和64排CT在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均有效,但磁共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联合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以及超声检查,将64排螺旋CT以及超声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检查手段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CT检查结果为阳性的4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阴性,CT检查结果为阴性的3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阳性。根据患者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最大IMT为(0.90±0.32)mm,双支病变组最大IMT为(1.19±0.29)mm,三支病变组(1.33±0.30)mm,比较三组不同支数病变组最大IMT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为阳性的39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阴性,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的35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阳性。CT检查结果为阳性的5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阴性,CT检查结果为阴性的1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阳性。CT检查联合超声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以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64排螺旋CT联合超声心动图能够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8年全年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资料(100例),应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实施检查。患者入院后接受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及CT检查,比较CT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而得到多层螺旋CT的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结果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2.00%,准确性为91.00%,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66.00%。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CT影像诊断,诊断准确率是较高的,显著缩短了检测的时间,具有快速成像等优点,能够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很好的作用,由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联合CT进行相应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责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结果,探讨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责任病灶诊断符合率、出血诊断符合率、诊断价值、动脉瘤测量数据、临床结局。结果 CTA结果中真阳性56例,假阴性9例,诊断敏感度为86.15%;CTA动脉瘤诊断符合42例,诊断符合率为87.50%,动静脉畸形诊断符合9例,诊断符合率为81.81%,静脉窦血栓诊断符合5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CTA检查中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出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93.75%、90.91%、90.48%,出血诊断总准确率为92.31%;动脉瘤直径大小和动脉瘤口直径大小在CTA诊断与DSA/手术结果诊断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64排颅脑CT血管造影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责任病灶诊断,敏感度较高,能较准确提示责任病灶病理类型、分布位置、肿瘤大小、出血程度,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指导,改善预后,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及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得出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检查的敏感性为91.27%,特异性为97.82%,阳性预测值为87.12%,阴性预测值为98.58%。MSCT诊断冠脉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44%,阳性预测值为81.8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能在无创伤的前提下比较准确地显示出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以及冠脉PCI术后支架狭窄情况,这在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脉小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冠心病(CAD)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64排螺旋CT在其小冠状动脉(直径为1.0~2.75mm)病变中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小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及小于50%的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依次为75.0%、65.2%,特异性分别为85.3%、84.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6.9%、46.4%;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5.2%、92.4%。结论64排螺旋CT在判定冠心病患者小冠状动脉病变中是一种较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减影(DSA)在急诊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疑似肺栓塞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24 h内均进行64排CT和DSA检查,以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计算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20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经治疗和金标准诊断,最终确诊为肺栓塞患者181例.64排CT共诊断真阳性肺栓塞患者138例、真阴性15例;DSA诊断真阳性患者168例、真阴性17例.64排CT共检出153例,正确率约为75.74%;DSA检出185例,正确率约为91.58%,DSA的正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诊断肺栓塞患者阳性率、阴性率、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分别为70.30%、29.70%、24.86%、76.24%,与DSA的84.65%、15.35%、7.73%、92.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假阳性率(19.05%比14.29%)和特异性(71.42%比80.9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检查肺栓塞患者阳性率和正确率显著高于64排CT检查,但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两者无明显差异,建议以64排螺旋CT作为肺栓塞患者的初级筛查,而将DSA检查作为肺栓塞患者的高级检查和确诊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64排螺旋CT与X线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肩胛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检查及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2.65%,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79.41%,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肩胛骨隐匿性骨折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收治入院的89例SAH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9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89例患者中CTA检出动脉瘤70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窦血栓2例,阴性8例;在同时接受DSA检查的49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1例,动静脉畸形4例,阴性4例,其中除1例CTA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外,其余全部证实CTA诊断.CTA对SAH病因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为100%,DSA分别为98%和100%.结论:64层螺旋CTA对SAH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无创、快速、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表现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CT影像学检查,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其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骨损伤的CT影像表现为颅板骨质出现分离、不连续和凹陷现象;脑挫裂伤病灶检查时,CT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或高密度与低密度的混杂影像;头皮损伤检查中,CT影像表现为患者的软组织肿胀,呈高或低密度影;脑部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CT检查呈梭形高密度区或呈新月形、半月形高密度区。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脑挫裂伤灵敏度为62.50%,特异度为92.86%,准确度为76.67%,kappa值为0.541;CT诊断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3.75%,准确度为81.67%,kappa值为0.833;CT诊断颅骨骨折灵敏度为97.22%,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1.67%,kappa值为0.823。结论 CT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出血与颅骨骨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CT在肠壁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48例,对其64排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经64排CT检查明确诊断者45例,诊断准确率为93.75%。结论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具有准确率高、无创伤性、检查迅速等优势,有助于明确病因并判断肠壁的缺血程度和范围,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用核磁共振、CT检查方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范围来自所在医院2017年间收治确认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群体,从中随机抽取100例并对其数字编序,随机以各组50例分为共振组与CT组,对应接受核磁共振诊断、CT检查诊断。通过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前瞻性研究并归纳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振组与CT组诊断准确率对应为96.0%、84.0%,数据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方式下对血肿厚度的评估掌握程度优于CT检查方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用核磁共振手段检测无论在准确率或者对病情的评估方面相对于CT检测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好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与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1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MS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2.62%,特异性为98.29%,阳性预测值为89.68%,阴性预测值为98.81%。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段,其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