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酶促反应合成特定核酸序列的一种方法。1985年美国年轻科学家Mullis的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发明,使人们多年来期望能在体外无限扩增DNA的梦想变为现实。之后,PCR技术迅速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今重要的分子学生物学技术之一;PCR技术本身及相关技术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型的PCR技术或由PCR衍生的新技术。现在,PCR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实验室获取某一日标DNA片段的常规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突变体和重组体构建,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多态性分析,遗传病和传染病诊断,肿瘤机制的探查,法医学和考古学等领域或学科。  相似文献   

2.
<正> 聚合酶链反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或无细胞分子克隆体系。是在体外摸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1985年美国Cetus公司的Mullis等设计并研究成功了PCR。同年Saiki等首次报导应用PCR技术扩增3-球蛋白。现PCR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遗传性疾病诊断、传染病源检测、法医、考古等方面。并且有  相似文献   

3.
刘巍  李荣成 《广西医学》1990,12(6):373-375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或无细胞分子克隆体系.它是一种在体外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1985年美国Cetus公司的Mullis等设计并研究成功了PCR,同年Saiki等首次报道应用PCR方法结合液相杂交技术快速诊断遗传病.经过这短短的五年,PCR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  相似文献   

4.
用 DNA 探针技术分析特异的核苷酸序列来诊断传染病和遗传病,使诊断的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特异的靶序列含量极微,一般情况下即使用 DNA 杂交技术也难以测出,常需将嵌有靶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菌细胞中,细菌快速繁殖,靶基因得到扩增后再进行检测。此法费时、费事,难于实际应用。1985年 Saiki 和1987年 Mullis 分别建立了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m reaction,PCR),又称特异性 DNA 序列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能选择性扩增、浓集一个特异性 DNA 序  相似文献   

5.
PCR技术即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被誉为是当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最重要的发展之一。自1985年Mullis建立PCR技术以来,短短几年间已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法医学以及肿瘤研究等生命科学领域,Mullis也因这一发明而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polymc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1985年由 Mullis 等人首先发明,很快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得到应用。近年来,国内亦将 PCR 技术广泛地用于基因的分离、表达,人类病毒、肿瘤、地中海贫血、细菌感染等的诊断。长期以来,结核病病原学诊断一直缺少快速、特异、敏感的手段,而PCR 技术在基因水平上为此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有报道,采用 PCR 技术对痰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BAL)及淋巴结进行病原学诊断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用 PCR 技术检测胸水中的结核杆菌特异性的 DNA 基因序列,从而提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简称PCR.它由引物介导的在体外将特定DNA序列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扩增的方法.为要从生物材料中获得某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基因),往往需要经过非常繁琐的步骤并花费大量的时间,PCR技术的发明则是在该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技术无需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载  相似文献   

8.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中译为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又称为无细胞分子克隆法。 PCR技术是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的人类遗传研究室Mullis等人发明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该技术快速、简便、灵敏、特异。可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将Pg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由Mullis等联合研制的一种在体外快速对特定DNA序列扩增的技术[1]。本研究通过重组PCR技术对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基因Ser41(丝氨酸)AGC定点突变为Ala41(甘氨酸)GCC,此方法比传统的体外基因突变技术更简单、快速而且经济。1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0.
<正>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即 DNA 体外扩增技术,是1985年由美国 Mullis 首创的一种生物高技术。随着耐高温的 Taq 酶的出现,扩增自动化  相似文献   

11.
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奎荣  刘训良 《医学综述》2003,9(5):288-289
自Mullis1 985年发明PCR技术以来 ,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FQ PCR) [1] 是 1 995年由美国PE(PerkinElmer)公司研制出来的一种核酸定量技术。该技术较常规PCR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等优点 ,在临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其原理、特点及在肿瘤研究方面的应用简要综述如下。1 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及过程FQ PCR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按常规PCR方式进行体外基因扩增 ,即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一荧光标记的探针 ,该探针能与扩增基因的某一区域的…  相似文献   

12.
PCR技术是1985年建立的一种核酸片段体外酶扩增技术,它经变性、退火、延伸的循环,使核酸片段指数式增加。PCR技术可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许多领域,如基因缺失测定、复杂基因的分析、核酸片断的定量测定、DNA诱变、基因克隆以及核酸序列分析等。在临床医学中,PCR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遗传病、传染病及肿瘤的诊断和基因治疗等。与传统的DNA杂交及克隆方法相比,PCR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简介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美国PE—Cetus公司的科学家K.B,Mulis于1985年发明的一项可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新技术[1]。  相似文献   

14.
PCR系PolymeraseChainReaction的缩写,中文译名为聚合酶链反应,最初由Mullis等于1985年首先建立[1],是一种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用聚合酶催化物扩增核酸分子的新技术,以其快速、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农业和法医等领域。在传染病研究中,首先被用于病毒性感染的诊断,特别是对于难以培养的病原体,PCR成为其检测的重要手段。本文拟对PCR技术在传染病病原诊断中的应用作一介绍。1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1~4]PCR是由引物介导将特异性DNA序列在酶促作用下进行扩增的方法。整个反应过程包…  相似文献   

15.
苗灵凤  刘运广  杨帆 《重庆医学》2007,36(10):980-982
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但是以DNA为基础的传统PCR技术只能扩增两引物之间的DNA区段,难以对已知DNA序列侧翼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以RNA为基础的RT-PCR、RACE技术,操作繁琐,而且费用昂贵。而由Liu和Whitter首先研究并报道的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难题。利用该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到目的片段,而且分离出的DNA序列可以用于图位克隆、遗传图谱绘制的探针和直接测序等。该技术从报道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医学上也开始运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抗菌肽Magainin-Aurein杂合肽基因,并将M-A杂合肽基因克隆到载体pUC18上.方法:根据已报道的抗菌肽Magainin-2和Aurein1.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推导出其cDNA序列,采用基因片段合成结合PCR扩增的策略,分别获得大量完整的Magainin-2和Aurein1.2基因片段.将两者连接为杂合基因并克隆到载体pUC18上.结果:构建了M-A杂合肽基因重组质粒,经PCR扩增、酶切和DNA测序分析表明,杂合肽基因的DNA序列及阅读框完全正确.结论:pUC18-M-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进一步亚克隆到表达载体并进行高效表达打下基础,并为其他抗菌肽杂合肽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2种PCR方法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3'旁侧序列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扩增盐藻肌动蛋白基因3’旁侧序列的2种PCR方法。方法:用pvuⅡ、EcoR Ⅴ和Stu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盐藻基因组DNA后,供2种PCR用,一种是连接介导法PCR(LMPCR),与用人工合成的适配子相连并用适配子引物和盐藻肌动蛋白基因特异引物扩增未知序列;另一种是反向PCR(IPCR),酶切后的DNA自身环化做模板,用2对基因特异引物反向扩增。结果:2轮PCR后,LMPCR中得到大量的非特异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发现许多产物是由适配子引物AP2单独扩增引起。而反向PCR在得到pvuⅡ和Stu Ⅰ消化的自连文库中扩增得到2.5kb特异产物,经测序发现,片段两侧为基因特异引物,部分序列与已知序列相一致。Southern也进一步证实了IPCR扩增片段来源于盐藻基因组DNA。结论:IPCR技术在克隆基因旁侧序列时优于LMPCR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最初由Mullis等于1985年首先建立,是一种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用聚合酶催化物扩增核酸分子的新技术。PCR技术以其快速、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农业和法医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纳豆激酶原的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纳豆激酶原基因克隆 ,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 从纳豆芽胞杆菌中分离纯化基因组DNA ,作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纳豆激酶原基因。运用重组DNA技术 ,构建表达质粒pESX 1,转化大肠杆菌JF112 5 ,温度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脉及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 pESX 1为含纳豆激酶原基因的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纳豆激酶原 ,经自体加工产生具有纤溶活性的纳豆激酶。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纳豆激酶原基因克隆 ,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完整人抗-D抗体分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含完整人抗-D抗体重、轻链基因的表达载体,为体外表达完整的抗-D抗体分子打下基础。方法从1株分泌IgM抗-D的细胞株提取总RNA,以随机引物逆转录成cDNA,用所设计的抗体前导区引物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后将抗-D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分别和带有人IgG1恒定区和к轻链恒定区的表达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提取质粒DNA,用PCR和酶切进行鉴定。结果序列分析发现所扩增的基因符合人Ig的特征,除引导序列外,其余序列和我们以前所发表的Fab段序列一致,PCR和酶切鉴定抗体重、轻可变区基因克隆成功。结论成功地扩增了带引导序列的抗-D抗体可变区基因,并构建了完整人抗-D抗体分子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