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至12月实施手术患者1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另将2014年1月至12月实施手术患者1114例作为参照对象,应用的手术室传统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探析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13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n=565)与干预组(n=565)。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质量控制,干预组患者予以品管圈护理质量控制,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12%VS 9.38%),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通过品管圈护理质量控制的应用,可全面落实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有助于持续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全面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前景,对比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和常规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 9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常规控制方法;选择2014年1-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 69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综合评价指标控制。对比两组手术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从而确定两种质量控制方法的效果。结果经数据分析得到手术室质量综合评价的13项指标,其中11项指标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综合评价指标质量控制更加有效。结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运用综合评价指标加以控制有助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手术室未实施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手术室实施PDCA循环法进行手术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传统质量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比较2组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后,环境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药品器械管理等手术室护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不良反应、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共3例,总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没有进行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随机抽查27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相关工作人员随机选取27人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两组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比较与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事件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看出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到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行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士作为观察组,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未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士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154-156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质量控制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技能、就医环境及服务态度方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35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前未实施该管理模式的35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小组护理质量平均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并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效果以及持续改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则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之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与8%,而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与0%,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手术室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一般风险管理制度,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重点加强护理标识应用,在上述时间段内手术室共收治患者470例,划分为对照组235例与干预组235例.总结2年中科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于风险管理制度质量的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为6.81%,干预组为1.28%,干预组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标识使用、用药使用干预、病史观察及术前积极评估等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干预组较低(P<0.05).结论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使用护理标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且患者对于科室风险管理质量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对两组护理质量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6起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手术室中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较少,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于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1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1576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将2016年1-12月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158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等待时间、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等待时间(14.47±8.7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5.12±10.46)min,准时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理培训和健康教育、医院感染管理及对患者全程情况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效果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手术室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护理质量得分比较,健康宣教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7.261,P 0.05),基础护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6.253,P 0.05),护患沟通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356,P0.05),操作技术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5.263,P0.05),护理文书书写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4.225,P 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23,P 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6,P 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6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观察组主要采用综合护理模式以及应对策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安全隐患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88.54%、不良事件发生率12.6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7.76%、不良事件发生率0,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效果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手术中安全隐患的认识,认真分析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措施的对象2015年2月-2016年2月作为对照组,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措施的对象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采用常规管理,根据科室护理工作规定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实验组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实验组,并且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4,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使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为观察组,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状况。结果进行相应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体位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6月70例应用体位垫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棉质手术体位垫,行常规清洁与消毒等管理;将2015年7月—12月70例应用体位垫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自制体位垫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用颜色标识及清点卡进行管理,彻底清洁与消毒.比较2组手术患者体位垫丢失、交叉混淆发生率及医务人员对体位垫使用护理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体位垫丢失、交叉混淆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且对照组手术医生、护理人员对手术室体位垫使用护理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体位垫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究质量控制小组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室设置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个质控小组,借助建设"专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护理质量控制、对质量小组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以及不同质控小组评分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质量控制小组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与护理管理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我院编制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护理质控管理推行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得分据显著提升,与质控前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模式的建设,以及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的标准化与制度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未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作对照组,再选择2016年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作观察组,各取手术室护理事件200次,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各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