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职业防护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51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护龄、高学历及重点科室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优于低年资、低学历和内、外科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手卫生及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知晓率不尽如人意.结论 需加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水平,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探讨相应防护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我院部分病区300名临床护士进行为期一年的针刺伤调查分析。结果 82%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伤口和挤压伤口。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不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减低医护人员针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健全职业暴露防护系统,加强护士职业防护,保障护士的健康安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对兰州石化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3年5月护士共发生14例针刺伤,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操作中、后阶段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时机,主要是:采血时与穿刺中拔除导管心时;拔针时与处理废物时;注射器用后毁弃时;操作后处理用物时;处理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时。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完善防护措施,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做好针刺伤的防范,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4.
江静尧 《中外医疗》2010,29(19):12-13,15
目的了解住院部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常见住院传染病病例及住院时间的统计和其它危险因素的分析,以采取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结果乙肝和菌痢的住院人数和住院时间减少,肺结核的住院人数及住院时间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艾滋病、手足口病等已有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候多,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薄弱,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结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在医技人员中比例大,危险性高,护士在工作中如能通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中严格按医疗护理程序进行,作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就完全能够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对自身的伤害。我院管理者近年来给予医护人员很多人性化的关怀,重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加护士人力资源,投入使用具有防止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医疗器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临床医护人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相似文献   

5.
低年资护士针刺伤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的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本院180名临床低年资(工龄≤5年)护士进行现场问卷及实地检查。结果:临床低年资护士针刺伤普遍存在;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1年内有153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5%,人均刺伤1.17次。结论:低年资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建立职业暴露报告系统,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行现场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50例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人次有25例(50%);26例(50.1%)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 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的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分析以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血源性危险因素、化学性损伤、针刺伤、皮肤黏膜暴露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科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和职业防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临床中急诊科常见职业暴露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科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为针刺伤,占针刺伤比例的92%。职业分布以护士为主,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急诊抢救室。所报告病理经过感染管理科的及时指导,无护理人员发生感染。结论急诊作为职业暴露高发科室,医院应完善相关举措,将其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规范相关操作,将职业暴露纳入到日常绩效考核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近4 a院内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案例,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近4 a院内护士共发生79例HIV职业暴露,其中针刺伤暴露53例,黏膜暴露17例,伤口暴露5例,刀片划伤4例;发生职业暴露后均及时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无1例感染HIV病毒。结论护士为HIV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针刺伤为暴露的主要方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持续的职业防护培训能够减少医务人员的HIV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市二级医院的1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的情况、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的处理。结果100份问卷中87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7%。35%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预防及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成立其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伤的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采血室2015年1-12月期间发生的17例针刺伤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防护措施的认真执行,2016年1-12月期间采血室发生针刺伤9例,与2015年比较,针刺伤率明显下降。结论提高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采血流程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感染科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凤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9):1568-1570
目的:通过对传染病科临床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容易发生的情形、时间以及影响因素,为避免职业暴露探索更完善的对策。方法:采用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从事护理工作年龄、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有否发生过针刺伤等、针刺伤情况以及对针刺伤的一些认识。结果:136份问卷中,127人(93%)经历过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共180人次,其中有53人(42%)经历过2次以上;138人次(77%)暴露时有不良情绪;125人(92%)担心被感染相关疾病;171人次(95%)认为暴露的情况不可以预料;151人次(84%)没有戴手套。结论:传染病科临床护士长期护理传染病病人,相对于其他科的护士工作压力大,加上其他一些主、客观的影响因素,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非常之大,不容忽视。医院管理者要给予医护人员人性化的关怀,要重视医护人员岗前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保障投入针刺伤等职业暴露防护的专项资金,应有相应的有效的预防针刺伤措施,尽可能全面实现普遍防护措施,使临床医护人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宽心地工作。  相似文献   

13.
毕艳颖 《吉林医学》2012,(34):7585-7586
目的: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找出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某医院发生的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防护教育。结果:8例职业暴露中全部是护理人员,以针刺伤为主。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培训,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设施等事前预防措施,是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层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以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工作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34例,护士21例、护士实习生4例、洗衣房工作人员3例、医疗废物处理人员3例、医生3例。结论:针对针刺伤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可以达到减少针刺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是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85-1586
目的了解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科护理人员2009年1月_2013年1月所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均未感染相应疾病。结论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显著减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全面的处理措施对减少感染率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监测临床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和高危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年来我院发生职业暴露者的基本情况、职业类别、科室分布、高风险操作环节、地点、暴露部位、暴露后处理措施、预防用药及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发生职业暴露31例次,其职业类别主要是护士和医师,分别占58.06%和25.81%;以5年以下工龄人员为主,占64.51%;科室分布以外科系统多见,占58.06%,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手术室、治疗室、病房及处置间,分别占38.71%,25.81%,19.35%和16.13%.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穿刺抽血或注射操作时、整理医疗废物、拔针或更换针头时的锐器伤或针刺伤,分别占48.39%,19.35%,19.35%,12.90%.结论 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人群为低年资护理人员,需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针对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环节进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状况,为制定精神科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表对58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意外损伤以针刺伤及患者攻击致伤最常见,发生率分别为85.8%与80.6%,针刺伤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采取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规范处理流程,以减少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层级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收集148例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以针刺伤为主,N0/N1层级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且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针刺伤占22.3%,急、危、重、手术科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结论对护士职业暴露进行分层级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工作中要落实安全注射、规范护理操作,科学合理排班,以减少针刺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找出安全隐患,提出防范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我院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龄,针刺伤次数、原因及伤后处理情况.结果 低年资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结论 护士针刺伤在医院中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为自我防护意识较差、未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工作过度疲累等,且与多种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