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39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78例临床标本培养,有12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0例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均痊愈。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大部分病例无法找到明确诱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因、体征、治疗方法、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用药2天后不再有新疱出现,红斑减退,第4天糜烂面基本干燥、结痂,第8天糜烂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早期诊断并运用敏感抗生素、局部清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本院收治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且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常规的药物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能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有效促进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4.
李向荣 《求医问药》2014,(21):96-97
目的:探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所有患儿住院期间,我院均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颐性分析72例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病例多发生于1~4岁婴幼儿,占总例数的61.1%,感染是主要致病诱因.并与患儿免疫功能有关。病程多为7~14d。结论:早期、足量、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 18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患儿。烫伤样皮损、口周放射状皲裂、疼痛、尼氏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眼、口周常为首发皮损部位。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疗效确切。结论掌握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敏感抗生素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综合征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并对其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创面采用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在护理结束后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100例患儿经过护理后,除1例放弃治疗出院外,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促使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4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一般见于1~4岁婴幼儿,占总病例的70.6%;34例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中有26例发病前有感染因素;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急性起病并且皮肤损害严重,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凶险,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所有患儿在治疗7~20 d之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前诱因多为感染,与患儿的免疫力有关。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早期、足量、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并汇报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 我院于2005年6月~2009年12月共收治2例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及悉心护理,总结经验.结果 2例患儿经过11~13天住院期间的综合护理,包括隔离消毒护理、皮损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护理等,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正确及时的治疗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疗效满意,患儿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13例,分析其有效护理对策.结果 经实施保护性隔离,静滴抗生素及丙种球蛋白,给予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外用药物治疗,辅以有效护理措施,皮肤红肿消退、脱皮,未发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8.2±1.1天,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疗效满意,可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30例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例中新生儿2例,3岁以下19例,4~7岁9例。全部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尼氏征阳性。30例中5例咽拭子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2例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大疱内液体培养均阴性。经罗氏芬(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3~9天完全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30例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例中新生儿2例,3岁以下19例,4~7岁9例.全部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尼氏征阳性.30例中5例咽拭子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2例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大疱内液体培养均阴性.经罗氏芬(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3~9天完全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al scalded skinsyndrome, SSSS)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所引起的皮肤损伤疾病,小儿由于肾功能不全而对该毒素的排泄缓慢致使血中含量较高而容易发病.该病可引起严重的水疱性皮肤病,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为特征.本病起病急,变化快,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可危及到生命,及时、恰当的治疗以及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2011年8月我科收治1例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9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熟悉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我科ICU2001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9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有发热、典型皮损;血白细胞升高6例;有明显的诱发因素5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皮肤感染1例);皮肤水疱液培养阳性1例,血培养阳性2例,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该病好发于婴幼儿,诱发因素多为感染。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吴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81-582
金黄色葡萄球菌型烫伤样皮炎综合征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全身皮肤广泛、弥散性发红,伴明显疼痛,皮肤松弛性起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皮肤表现如同大面积烫伤。我院儿科2005年7月—2008年10月共收治金黄色葡萄菌型烫伤样皮炎综合征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1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自细胞升高10例,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予以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7—12d。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晓芬 《海南医学》2011,22(16):57-58
目的探讨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替安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疼痛消失时间、表皮剥脱面干燥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替安,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樊香艳  莫利香 《华夏医学》2014,27(6):151-152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尤其是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1].该病发病凶险,可危及生命,多发生于婴幼儿,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以全身泛发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我科于2014年3月16日收治1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1周后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翠兰  李禄全  余加林 《西部医学》2010,22(9):1634-1635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SSSS主要表现为表皮坏死松解为弥漫性红斑,多伴松弛性大疱,表皮大片剥脱。经全身抗生素与局部处理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口周放射性皲裂,烫伤样皮疹伴有片状剥脱,尼氏征阳性。新生儿SSSS较少见,熟悉其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嗜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ET)所致.本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幼儿,成人较少见.本病起病急、进展快,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SSSS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