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交感风暴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心内科9例交感风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例经积极治疗,皆治愈出院.结论 认识交感风暴的高危因素,及时诊断,正确处理,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李平 《吉林医学》2011,(10):1973-1974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部位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脑出血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杂部分性发作17例,强直阵挛性发作9例,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3例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转为强直阵挛发作,2例为癫痫持续状态。影像学提示该类患者的出血部位以皮质多见。结论:分析继发性癫痫的发病特点有利于指导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时控制发作和综合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1987年3月至1995年10月,在我们收治的因患慢性病来疗养康复的三千多病人中,发生属于急诊抢救范围的危重症37例。现就有关抢救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7例危重症病人均为疗养康复过程中的慢性病病人。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46岁~73岁,其中40~55岁6例,56岁~65岁26例,66岁以上5例。1.2 原发病以高血压病Ⅱ期入院11例,以冠心病入院8例,兼有高血压病、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交感风暴”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心电图表现“交感风暴”3例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方法对3例心电图表现“交感风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交感风暴”的发生机制:第一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时广泛而有害的离子通道作用。第二交感神经的激活呈恶性循环,急性冠脉综合症及心肌梗死是“交感风暴”的诱发因素。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中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治疗“交感风暴”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静脉13受体阻断剂。急性心肌缺血、电解质变化、精神与躯体应激等常是“交感风暴”的基础病因,针对这些病因的治疗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和减少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本院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发生抗菌药物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结果有27例抗菌药物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好发人群为老年患者,好发部位为呼吸道、肠道、泌尿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广泛应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抗菌药物.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减少院内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继发于危重症的室速风暴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室速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室速风暴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倍他乐克干预组。其中,对照组26例患者仅于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基础上采用电复律治疗;倍他乐克干预组15例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倍他乐克。结果:倍他乐克干预组终止反复室速、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VS 34.61%,P〈0.05),终止室速及室颤所需放电次数[(4.27±1.28)次]显著少于对照组[(7.77±3.46)次,(P〈O.05)]。倍他乐克干预组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 VS 3.85%,P〈0.05)。对照组与倍他乐克干预组低血压(57.69% VS 73.33%)及交界性或室性逸搏(61.54% VS 73.33%)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继发于危重症的反复性室速和室颤应认识到有交感风暴的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及时、足量地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室速风暴是非常有效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ICU危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也称深部真菌感染,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有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新生隐球菌、孢子丝菌等。我院ICU是综合性的。收治的病种几乎涉及到临床各科。因为收治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8.
交感型颈椎病误诊37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感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各种结构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后产生的一系列头、眼、心、胸等较为繁多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与器官本身病变时产生的症状相似,临床极易误诊。本文就我科近年来收治的交感型颈椎病人的首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董云  马骏  付素珍  杨勇 《海南医学》2014,(5):703-706
交感风暴是机体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室速或室颤,死亡率高,近年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文就其发生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交感风暴的发病危害程度大,死亡率高,对交感风暴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是从交感风暴的临床特点、病因分析、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1,男,63岁,因"胸闷7h,加重3h"于2009年5月5日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5次/min;血压70/40mmHg(1mmHg=0.133kPa)。入院查体:血压105/  相似文献   

12.
<正>交感风暴为近年提及的热点问题[1],多有报道,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导致反复的室速、室颤发生,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阿斯综合征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我院自2010年成功抢救治疗两例交感风暴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对其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7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其中有17例采用常规治疗,将其视为对照组,另外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治疗,将其视为研究组,将两组心绞痛发生频率以及持续时长作为本次观察指标。结果采用不同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比对照组少,且研究组心绞痛持续时长比对照组的短,应用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进行常规治疗时可以加以氯吡格雷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绞痛情况,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对1例交感风暴患者进行积极地抢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病历资料患者,女,38岁.因头晕2天,晕厥2次于10:30以心源性晕厥收入院.查体:T 36.2℃,P 72次/分,R 18次/分,BP 110/60mmHg.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45岁,于2007年3月26日晚突然出现呼吸增快、心悸及晕厥入院,入院查体:BP 150/110mmHg,P 120次/min,R 20次/min。在就诊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抽搐、呼吸停止,急查心电图示:室颤,室速。给予电击除颤,同时给予安定10 mg肌注,静推利多卡因200 mg,静脉推注胺碘酮450 mg,继以1.  相似文献   

17.
李丹  周萧 《当代医学》2010,16(30):85-85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告指南》首次给"室速风暴"和"ICD风暴"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定义为24h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频繁的放电也是一种"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室速风暴、ICD风暴是同义词)。我们曾诊治1例"室速风暴"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交感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致的危重恶性心律失常,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将"交感风暴"定义为24 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迅速识别,积极采取救治措施,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1].交感风暴一旦发作,心脏就失去泵血功能,早期确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76岁。主因胸闷、气短2d于2011年5月22日入院。入院2d前无明确诱因患者出现胸闷、气短,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胸痛,未系统诊治。既往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00 mmHg,未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查体:血压110/7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  相似文献   

20.
交感风暴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感风暴是由于交感神经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以往临床上常按普通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方法 再联合应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复律来处理此类情况,其效果不佳,甚至无效.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越来越重要,已被推荐为多种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药物.如何更好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交感风暴日益得到临床医师的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