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灸疗法配合整体护理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127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将观察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配合针灸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肠鸣音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再配合针灸与整体护理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心胸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10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胃肠并发症发病率,并分析性别、体外循环、麻醉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失血量与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关系。结果:发病率情况为:便秘占79例,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占29例,泻泄占12例,腹胀占10例。影响因素:性别、体外循环、麻醉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可能是心胸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胃肠紊乱并发症发病率高,影响因素多。中医针灸疗法及益气健脾中药治疗,对减少术后胃肠紊乱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抗炎、促消化、增进胃肠动力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应用。比较4周后2组的临床疗效、术后腹胀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优于对照组50.0%(P0.05);2组治疗后腹胀恢复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治疗组控制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促进调节作用,能够有效的代偿胆道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排气排便,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术后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早期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治疗组40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及腹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部体征改善、肠呜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较治疗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腹腔镜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禁食、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牵拉、镇痛泵、人工气腹等因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可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对术后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目前对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西医以外治法研究较多,包括针刺、穴位注射、灸法、穴位按压与按摩、外敷、灌肠、理疗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本文就最近四年来(2011~2014)其治疗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禁食、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牵拉、镇痛泵、人工气腹等因素,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可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对术后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目前对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西医以外治法研究较多,包括针刺、穴位注射、灸法、穴位按压与按摩、外敷、灌肠、理疗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本文就最近四年来(2011~2014)其治疗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王波  刘敏 《中外医疗》2014,33(7):56-57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出现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心胸外科2010年3月-2013年4月接诊收治的106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着重分析患者性别、体外循环、麻醉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失血量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相关性,统计西沙比利片对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结果心胸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统计如下:泄泻14例,发生率13.21%;便秘74例,发生率69.81%;腹胀33例,发生率31.13%;恶心呕吐21例,发生率19.81%。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均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体外循环、麻醉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失血量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相关。结论心胸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因素多,需要格外注意,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采用补中益气汤配合腹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理中汤加味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骨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静滴消炎抗菌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理中汤加味口服配合中药 穴位贴敷.两组均治疗5天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42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2%;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9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 53.8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比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理中汤加味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骨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作为外治法对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辅助穴位贴敷治疗能够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轻术后腹痛、腹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足三里穴位埋线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埋线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腹部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6h双下肢感觉恢复后开始实施双足三里穴位埋线1次;对照组则接受腹部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足三里穴位埋线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枳香膏贴敷足三里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100例妇科腹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50例)、穴位贴敷组(50例),空白组术后予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穴位贴敷组除术后常规治疗外,予枳香膏贴敷双足三里。经治疗后,将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及排便时间方面,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临床证候缓解方面,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小时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指标方面,穴位贴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香膏贴敷足三里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因手术产生的临床不适症状有着明显的缓解及治疗作用,从而有助于患者身、心上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取中脘穴、关元施行穴位按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实验前后胃肠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89-192
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创伤等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胃瘫、胃肠黏连等并发症方面颇有成效。为进一步了解穴位贴敷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回顾分析相关文献,对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穴位选择、药物选择、联合疗法等进行综述,为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全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着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张立平教授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当从调理中焦-脾胃肝为切入点,强调"脾胃为本""中焦一体"的治疗思路,总结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两个证型,临证时以培土达木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初步探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方法:对60例胃肠术后住院患者使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此药膜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经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使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加快患者痊愈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不同因素对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对我科自2002年10月-2005年12月间18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不同胃肠功能紊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方式及吻合位置和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对术后引起的胃肠功能异常紊乱有明显关系。结论: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预防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对症支持治疗是最佳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我科对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的患者,术后应用穴位注射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治疗组患者手术后4小时,立即给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术后胃腑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够提前恢复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胃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90例胃肠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组则给予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满意水平;排便、肠鸣音和排气恢复、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中药穴位贴敷组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穴位贴敷组排便、肠鸣音和排气恢复、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中药穴位贴敷组心理状况、诺丁汉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穴位贴敷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常规术后处理+中药穴位贴敷胃肠术的疗效确切,可加速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胃肠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减轻心理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泌尿系疾患,如肾结核、结石、肿瘤和膀胱肿瘤、前列腺肥大等病,行外科手术治疗后,经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一时性紊乱,导致腹胀、不思饮食、胃脘满闷以及数天内肛门不排气不大便等。为了较快减轻患者痛苦,促使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我们采用10%葡萄糖穴位注射治疗泌尿系术后腹胀,疗效较好,现将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观察报道如下。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老年人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胃肠外科收住的90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经皮穴位电刺激上巨虚、足三里两穴,每穴每次10 min,每天2次。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 h开始监听两组患者的肠鸣音,并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消化道症状等。术后1周评估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和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刺激法可以促进老年人胃肠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