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月至2015年1月在xxxx住院的60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20例,大剂量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400mg/(kg.d);中剂量组给予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200mg/(kg.d);小剂量组静脉应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100mg/(kg.d),均连续应用5天,在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结束后给予所有患者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有效率和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小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黄大雄  徐桂华 《重庆医学》2012,41(13):1288-1289,129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科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23例)和小剂量组(22例),常规剂量组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剂量组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患者显效(43.5%)、有效(34.8%)比小剂量组(40.9%、3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与常规治疗相同的疗效,且花费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共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32例)、观察组(32例)以及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儿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依照常规给予激素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9%,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0.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1.3%,研究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有效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与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上述时间指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着卓越的临床效果,患儿血小板数量快速回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64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案治疗第3天比较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治疗第6天,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案出血倾向消失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激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重症ITP能达到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控制出血症状,且具有剂量小、费用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大剂量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寻求效价比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3月~2014年5月住院的6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32例患儿给予4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5d后口服强的松,B组32例患儿给予2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5d后口服强的松,用药后每天检测血小板计数,记录患儿血小板上升时间、止血时间、达峰值时间和峰值,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上升时间、平均止血时间、血小板平均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平均达峰值时间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率、有效率和进步率分别为75.00%、18.75%、6.25%,总有效率为93.75%;B组显效率、有效率和进步率分别为68.75%、21.88%、9.37%,总有效率为9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价比高的治疗方案,可快速升高血小板和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84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三组均接受地塞米松及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小剂量组加用丙种球蛋白200 mg/(kg·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为(3.17±1.42)d,小剂量组为(3.09±1.8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46±2.13)d(P〈0.05)。大剂量组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为(7.42±2.78)d,小剂量组为(7.67±2.9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对照组的(9.83±3.21)d(P〈0.05)。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6.4%,小剂量组为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儿童ITP疗效确实,能迅速升高血小板及控制出血倾向,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与大剂量相当,但治疗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8例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3组采取3种治疗方法。A组:地塞米松及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继之泼尼松治疗:B组:地塞米松及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继之泼尼松治疗;C组:地塞米松继之泼尼松治疗。按显效、良效、有效、无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种治疗效果以地塞米松及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继之泼尼松治疗为好,地塞米松及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继之泼尼松治疗次之,前种治疗与后两者之间的血小板上升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身免疫因素的异常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激素、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是目前急性ITP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于该院诊治的75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三组,每组均为25例患儿;观察与比较3组患儿治疗后的血小板上升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及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等临床疗效指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组患儿治疗后的血小板上升时间(3.08±1.27)、(3.15±1.31)d,出血停止时间(3.36±1.41)、(3.28±1.25)d及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5.27±1.13)、(5.34±1.22)d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临床治疗有效率92.00%亦均高于对照组8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更能有效快速的上升血小板及加快止血,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相当,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更能有效降低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A组加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B组加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比较2组疗效、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血小板峰值及变化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A组总显效率(79.17%,38/48)与B组总显效率(75.00%,36/48)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到达峰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的血小板峰值高于B组,且血小板升高至≥50×109/L的时间少于B组(均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升高,CD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降低(均P<0.05);A组CD4+、IL-6、IFN-γ及TNF-γ水平低于B组,CD8+高于B组(均P<0.05),2组间CD4+/CD8+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血糖一过性增高、高血压、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 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好,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平均费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时间及治疗有效率。方法将137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均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A组应用标准剂量,0.4g/(kg.d);B组应用亚标准剂量,IVIG0.2g/(kg.d),均5d.2组均联合甲基泼尼松龙1mg/(kg.d)静滴。结果 2组患者治疗第3,9,14天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2组同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时间及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费用明显下降。结论亚标准剂量IVIG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切实可行,同时降低了费用。  相似文献   

11.
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激素治疗并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5d;激素总疗程为4~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3.3%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回升正常时间和停止出血的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α-干扰素、不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102例ITP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4例):A组为常规剂量IVIG治疗、B组干扰素治疗、C组干扰素联合小剂量IVIG治疗;3组均常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Vit-C等药物。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C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激素使用时间等方面优于A、B2组(P〈0.01或P〈0.05);在复发率方面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费用方面A组高于B、C2组(P均〈0.01),B组低于C组(P〈0.05)。各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干扰素联合小剂量IVIG在ITP的治疗中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毛英  陈涛 《右江医学》2009,37(1):45-46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 d;肾上腺皮质激素总疗程4~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5.23%和57.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回升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儿分成3组,每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再分别应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小剂量对其中两组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3组临床疗效,其中,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应用量为400 mg/(kg·d),小剂量应用量为200 mg/(kg·d)。结果①对3组血小板升高时间进行比较,大、小剂量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3.22±1.45)d、(3.11±1.85)d、(5.47±2.17)d,大、小剂量组之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②对比3组总有效率,大、小剂量组以及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92.59%、81.48%,大、小剂量组之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不仅可迅速提高血小板水平,还可对患儿出血倾向进行控制,但在丙种球蛋白应用过程中,大、小剂量疗效差异不明显,但大剂量应用可加重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故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情况下,可选用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以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肖小兵 《海南医学》2013,24(5):683-68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7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n=39)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亚剂量组(n=40)予亚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6d、9d、14d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0.75、0.45,P>0.05)。两组患儿治疗14d后巨核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后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出血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结论亚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和标准剂量疗效相当,节省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亚标准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和激素联合应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A 和对照组 B。A 组50例,IVIG 总量1 g/kg,Dex0.5 mg/kg.d 5 d,B 组10例,IVIG 总量2 g/kg,Dex0.5/kg.d 5 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和激素联合应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永卓 《吉林医学》2013,34(11):2034-2035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68例儿童急性ITP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0例),B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组(25例),C组:常规丙种球蛋白组(23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C组两组近期疗效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C组两组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ITP患儿早期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促使血小板早期恢复,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加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相当,经济效益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ITP,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PLT计数、MPV和P-LCR。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MPV、PLT计数、P-LC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显著提高患儿血小板计数、改善血小板参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随机将8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连用5 d后口服强的松片2 mg/(kg·d),每天3次,共用4~6周;对照组患者给予200 mg/(kg·d)丙种球蛋白,连用5 d,强的松剂量及用法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上升时间、平均止血时间、血小板平均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血小板上升快,达到峰值早,快速控制出血等优点,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的治疗效果和大剂量接近,更具有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