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研究ICU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病死分为死亡组48例和无死亡组7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24 h尿量、白蛋白水平、MDOS数目是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伴有APACHEⅡ评分、24 h尿量、白蛋白水平、MDOS数目者发生病死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内科ICU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呼吸内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96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54例)和存活组(4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OR=2.581,95%CI 1.563~3.59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OR=2.509,95%CI 1.580~3.43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数目(OR=3.636,95%CI 2.345~4.928)为预后死亡危险因素,而白蛋白(OR=0.715,95%CI 0.474~956)、平均动脉压(OR=0.636,95%CI0.407~0.866)、早期目标液体复苏达标(OR=0.478,95%CI 0.076~0.879)为预后死亡保护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血清白蛋白、平均动脉压可作为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预测指标,集束化治疗可明显改善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病死危险因素与相应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病死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96例患者病死率为57.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在APACHEⅡ评分、年龄、SIRS数目、血液感染、平均动脉压及白蛋白、24 h尿量与MODS数目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SIRS数目、APACHEⅡ评分与MODS数目是导致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ICU感染性休克展开治疗时,对炎症反应进行积极调控,以去除病因为基础展开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该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成存活组与死亡组(n=40),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APACHEⅡ评分、年龄、SIRS、血液感染、动脉压方面,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在对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MODS、APACHEⅡ评分、SIRS以及白蛋白是造成患者病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治疗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期间,积极地调控患者炎症反应,以根治病因为前提进行综合治疗,能使病死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9例ICU感染性休克病死患者进行观察。调查感染性休克病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因素以及总结治疗措施。结果 APACHEⅡ、MODS、SIRS是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积极调控炎症反应,加强病因的基础治疗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ditis, IE) 病原菌敏感度及其院内死亡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IE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特点,探索病原菌构成、药敏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49例IE患者菌株阳性率69.1%,链球菌占比最高 (52.3%),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敏感率均>50.0%,红霉素耐药达 60.9%。院内病死率12.8%,女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0.845mmol/L是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链球菌属性 IE常见,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女性、合并肾功能不全、并发HF、HDL-C降低的IE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提高疗效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0-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感染性休克致AKI患者46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感染性休克致AKI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后24 h及休克时的肾小球滤过率(GRF)、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压(CVP)、尿素氮(BUN)、输血史、血小板水平、造影剂的使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RF、APACHEⅡ评分和输血史为感染性休克合并AKI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生感染性休克时GRF下降、APACHEⅡ评分升高以及有输血史为感染性休克致AK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死亡因素以及患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几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跟踪,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原因。结果:对患者随访2 a之后,有96例患者存活,28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13例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占46.43%)、4例患者死于脑血管疾病(14.29%)、8例患者死于重度感染(28.57%)、3例患者死于营养不良(占10.71%);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以高血压为主,其次为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营养不良、高血钾症。结论:HD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对患者进行早期充分透析,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钱耀栋 《吉林医学》2013,(29):6020-6021
目的:探讨我院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目的在于降低急救病死率。方法:调查进行急救的创伤患者1 2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 200例患者中,死亡250例,发生率20.8%。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第一目击者急救、术前ECG、肾上腺素与年龄为影响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院创伤患者死亡率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应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加强急救网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急诊患者分诊效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挂号并静脉输液的22 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命体征、意识水平、主诉,计算休克指数(SI),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与急诊患者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按相关强度顺序包括:血氧饱和度<92%、意识改变、呼吸窘迫、胸痛、心率>120次/min,收缩压<90 mm Hg,创伤与出血、年龄>65岁、男性、舒张压<60 mm Hg.SI和急诊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急诊分诊需要重视的危险因素包括:生命体征异常、意识改变、胸痛、创伤与出血及高龄或男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进入ICU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91例死因: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②休克;③多系流器官功能衰竭;④猝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儿童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30例脓毒性休克儿童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体检项目、用药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患儿死亡率为34.4%;所有患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6.4%,以革兰氏菌为主体;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呼吸系统疾病、Lac、PLT、CRP、MODS、APACHEⅡ、PCIS、PRISM与脓毒性休克儿童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其中,Lac、MODS、APACHEⅡ、PCIS、PLT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儿童临床死亡率较高,应重点防护,积极对待;Lac、MODS、APACHEⅡ、PCIS、PLT等指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重点考察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住本院败血症患者共42例,将其分为老年组28例,对照组1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情况、诱因,并对老年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败血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治愈12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57.1%;对照组治愈8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42.9%,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老年患者败血症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以G-菌为主。两组年龄、住院时间、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是老年组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内老年患者败血症预后受住院时间影响,对具备此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综合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我院ICU感染性休克患者77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护理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将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死亡率、住院费用、ICU入住时间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代替常规护理实施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护理环节中,对于降低死亡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监护室(E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09年1月间入住笔者医院急诊科EICU的1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男性96例(60.4%),女性63例(39.6%),平均年龄57.9±16.3岁,器官功能衰竭数目3.38±1.57个,腹部是最常见感染部位(45.3%),心血管系统疾病(38.4%)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总病死率53.5%(85/159),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60.4%vs 42.9%,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数目、静脉使用碳酸氢钠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血液净化及住院时间是保护因素。结论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极高,早期积极抢救,运用血液净化等多种抢救措施,防治器官功能衰竭是降低脓毒性休克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152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死亡率为30.26%,死亡患者脓毒性休克最多,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原发感染部位,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年龄、APACHEⅡ、急性肾功能衰竭、MODS、合并慢性病、意识障碍、平均动脉压、血肌酐、血糖及电解质紊乱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MODS、APACHEⅡ、年龄、血肌酐均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年龄、血肌酐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89、0.65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死亡率高,随病情严重程度加剧升高,APACHEⅡ、年龄、血肌酐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探讨重症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症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短期组(ICU时间低于48 h)20例、长期组(ICU时间超过48 h)36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长期组患者APACHEⅡ评估(16.52±2.16)分、乳酸水平(3.26±1.05)mmol/L、机械通气时间(85.6±10.8)h、总住院时间(31.5±6.9)d、DIC发生率30.56%、MODS发生率22.22%均明显高于短期组,且氧合指数(210.5±10.5)mm Hg明显低于短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感染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是否发生DIC、MODS等,临床救治中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染性休克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总结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讨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上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提高脓毒性休克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3例确诊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糖、病原学检查、原发病、脏器功能障碍数目、是否需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时间.结果:83例患儿中,死亡27例,病死率32.5%;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62例(74.7%),合并1,2,3个及以上脏器功能障碍者病死率分别为23.1%,40.7%,59.1%.原发病以血液系统疾病、肺炎及消化器官先天发育异常为主,血液系统疾病居脓毒性休克死亡原发病首位.死亡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非死亡组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药物复苏时间>5 h、失代偿性酸中毒、MODS、病原菌培养阳性与脓毒性休克死亡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影响因素与死亡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和积极液体复苏有利于降低其病死率.复苏时间长,动脉血pH<7.35、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危险因素.加强预防院内感染也是降低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