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以防止或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74例气管切开、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套管内持续吸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36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对照组(B组)38例,采用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通过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痰痂形成、痰的黏稠度、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护理工作时数。结果: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痰痂形成、气道损伤、刺激性咳嗽的概率小于间断性注射器滴入湿化,缩短护理工作时数,减轻护理工作量。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比较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气道湿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滴入法与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79例均有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分成两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0.45%的盐水).实验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管内滴入,对照组39例用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稀释痰液、发生刺激性咳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痰痂形成、气道出血方面差异亦有显著(P<0.05),而在肺部感染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后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内滴入湿化呼吸道,能有效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减少痰痂形成,减少气道出血,避免了频繁吸痰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降低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慈花  黄焕容 《吉林医学》2012,33(16):3510-3511
目的:探讨在人工气道患者持续使用湿化装置吸氧系统的湿化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气管切开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套管内持续吸氧的患者,分为试验组(A组)46例,采用湿化装置系统吸氧;对照组(B组)48例,氧气管直接置入人工气道口,气道口覆盖湿纱布块、采用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通过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痰痂形成、痰的黏稠度、呼吸道感染、护理工作时数。结果:采用湿化装置系统吸氧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痰痂形成的患者明显少于间断性注射器滴入湿化,缩短护理工作时数,减轻护理工作量。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湿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并对比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116例重症监护室需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组,对1周后2组间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吸痰次数及护理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组(P<0.05);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日均吸痰次数与日均护理用时均低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组(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滴入较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且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凌  李春霞 《吉林医学》2013,34(18):3572-3572
目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提高人工气道湿化效果,防止痰痂形成、减少吸痰次数和时间,减少刺激性咳嗽和气道出血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人工气道支持患者进行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结果:两组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优于注射器定时、间断滴注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持续湿化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喉癌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对照组38患者使用间断注射器推注法进行注射,观察组持续气道湿化法采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记录好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痰液量、痰液颜色、粘稠程度、气道损伤、痰痂形成情况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气道损伤、痰痂形成与呼吸道感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湿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法的成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气管套内间断滴入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对气道湿化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颅脑外伤气管切开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套内间歇滴入湿化气道,1次/h,20ggt/次;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2~4ml/h。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以及在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发生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不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减少护理工作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文霞 《吉林医学》2011,(31):6692-6693
目的:自制黏痰稀释液,将该稀释液经微量输液器进行人工气道持续湿化,保证患者人工气道的通畅,防止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将0.9%NaCl溶液50 ml、无菌蒸馏水50 ml、1.25%碳酸氢钠溶液20 ml、痰热清20 ml配制成痰稀释液。将微量输液器插入配好的黏痰稀释液中,连接于患者的气管套管上。调节微量输液器滴入速度为4~8 ml/h,评价持续湿化的效果。结果:3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经微量输液器进行人工气道持续湿化后,气道湿化状态良好,防止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结论:采用自制粘痰稀释液,经微量输液器持续匀速气管内滴入,不仅湿化效果好,更符合气道生理,减少呼吸道感染及医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且不受患者翻身等体位改变的限制,对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探索最佳呼吸道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31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的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比较二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湿化后,气道湿化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良好,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氧动雾化与微泵滴注0.45%氯化钠溶液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7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作为气道湿化液, A组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种湿化方法湿化效果,以及出现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湿化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结论在人工气道护理当中,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从而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量注射泵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36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连续湿化法,B组采用间断滴入湿化法。结果:A、B两组患者气道湿化后效果良好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低,不易形成痰痂,且能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段彩红 《大家健康》2013,(15):166-167
目的:观察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30例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明显降低。结论: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9):913-91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试验组采用微量输液器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120例患者中对照组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大于试验组。结论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微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成本低、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微量注射泵对气管切开病进行气道持续湿化,并与常规法比较,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注射器间断气道滴药两种方法,通过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粘膜出血,痰痂形成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组,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湿化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8例气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道湿化法,1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降低刺激性咳嗽、痰栓、痰痂、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提高湿化效果,并能减少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宁有志  周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074-1075
目的了解应用两种不同的气管内滴药法的气道湿化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将52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6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相比,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张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52-2153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痰痂堵管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3例临床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对照组65例。研究组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预防痰痂堵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ml注射器抽吸湿化液预防痰痂堵管,观察对比两种方法预防痰痂堵管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痰痂堵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减少了痰痂堵管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人工气道护理.观察组护理模式:应用人工鼻、微量泵行湿化液持续泵入及2.5%碳酸氢钠液行气道冲洗.比较分析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痰培养结果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痰培养阳性率均降低(P均<0.05).结论 应用人工鼻、微量泵行湿化液持续泵入及2.5%碳酸氢钠液行气道冲洗的人工气道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 抽查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管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各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方法,突出表现为气道刺激小、不易形成痰痂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