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0.96%);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97.33%);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临床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2013年抚州市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合理有效的监测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3年全市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性别及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抗感染药物种类等不同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高于青壮年,51~60岁为41例(19.71%),60岁以上患者为55例(26.44%);抗感染类药物引起ADR发生率最高142例(68.27%);经静脉滴注给药是发生的主要途径173例(83.17%);抗感染类药物引起ADR的142例病例中,主要是头孢菌素类39例(27.46%)、喹诺酮类35例(24.65%)、青霉素类28例(19.72%)和大环类酯类24例(16.90%)。结论 ADR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以及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密切相关,各级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监测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及53例ADR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建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35-136
目的介绍一年来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实践,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出规范管理ADR监测工作,才能够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数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上报的53份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中药注射剂、微生物制剂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种类;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别;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途径;老年人、男性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多发群体。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毛素芳  黄容 《西部医学》2013,25(6):940-942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集和报告的261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别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主要临床表现、引起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61例ADR病例中,女性138例,占52.87%,ADR报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ADR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最多的一类药物。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57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57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种类、剂型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年度发生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喹诺酮类发生不良反应较多,占28.90%;静脉注射粉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它剂型,占56.31%。结论抗感染药物发生ADR的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李宝林 《中外医疗》2011,30(23):121-1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90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岁人群ADR发病最高(占26.86%);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6.84%);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68.42%);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76.84%)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及时分析ADR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发生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感染类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412份抗感染药物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对患者的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分类统计。结果:2014-2018年我院涉及抗感染药物处方总数为78 893份,其中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12份(0.52%);科室中内科的抗感染药物处方数量最多,但儿科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11%);虽然成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略高于儿童,但儿童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1.11%)显著高于成人(0.35%)。3岁以下婴幼儿、80岁以上高龄人群抗感染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发生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分布并无明显差异,单一用药较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抗细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最高为1.49%,其次是喹诺酮类占比1.12%、青霉素类占比1.01%、大环内酯类占比0.97%;从具体使用的抗感染药品来看头孢拉定占比最高为0.82%,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占比0.67%、克拉霉素占比0.60%;药物不良反应集中体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和给药部位损害;其中药品用量错误是导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32.52%)。结论: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诸多因素均有关,通过加强对抗感染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监测并加强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督与管理,能够尽量确保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203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较多,分别占46.31%和29.56% ;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 占总报告例次的42.36%;静脉注射是引起ADR 的主要途径,占84.73%.结论 临床应注重合理用药,加强ADR 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 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白春桃 《右江医学》2012,40(6):844-8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医务人员上报的106例ADR,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性发生ADR比例多于女性,构成比为58.5%和41.5%;②>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多,占46.2%;③抗微生物药和中成药是引起ADR的前二位药物,分别占35.8%和20.8%;④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占60.4%;⑤ADR累及前三位的器官或系统分别是皮肤及附件占34.1%,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0.7%,心血管系统占15.1%。结论对基层医院ADR进行分析,可明确ADR发生的规律,为临床规范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我院2009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我院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备类抗感染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在销售总金额中排序列前三位,销售金额构成比分别是56.7%、12.5%、12.4%.DDDS排序前三位的口服抗感染药分别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罗红霉素.DDDS排序前三位的注射用抗感染药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安、头孢曲松.结论 我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部分注射用抗感染药物日均费用偏高,需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郸城县虎岗乡卫生院发生的122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对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患者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抗生素类药物发生率最高(62.50%),其次为中药类制剂(16.07%);静脉滴注用药最为常见(88.39%);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51.7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和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年多来收集的399例ADR病例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 399例中,女性患者较多;静滴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首位。ADR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临床用药ADR的监测,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4.
蔡小玲  陈薇  李江  秦贻强 《华夏医学》2009,22(5):873-875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门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根据2008年我院401份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药物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64.34%。静脉给药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多,占96.76%。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5.39%和18.70%。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来儿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158例儿童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表现、抗感染药物种类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在本组资料中,女性儿童多于男性,以(1~3)岁和(4~6)岁最为多见;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最为常见;不良反应表现最易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结论: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8年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2008年度汇总的1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的15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84.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2.4%;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占38.0%.ADR的临床表现以瘙痒、皮疹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6.7%.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分析其规律,积累合理用药的经验。方法选取1840例使用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的患者,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对用药种类、用药时间及ADR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38例患者出现ADR,其中消化系统和光敏反应是主要症状。静脉滴注和第1天给药ADR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ADR的概率较高,使用过程中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ADR)的具体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军队ADR监测系统"软件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2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22例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11种,注射剂居首位;氨基糖苷类(7例,31.82%)和林可霉素类(7例,31.82%)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5%),其次为消化系统(15.62%)和神经系统损害(15.62%).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并注意监管药品在医院各部门流经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学创新》2014,(35):119-121
目的:对本院2014年第二季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4-6月整理上报ADR的102例患者,分析ADR类型和临床表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情况。结果:本院患者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占48%;ADR涉及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占44%;本院患者不良反应的药品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给药,占90%;5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占59%。结论:本院2014年第二季度药品不良反应(ADR)主要以50岁以上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为主,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的1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在本组1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52例(37.1%),女性88例(62.9%),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病例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129例(92.1%),肌肉注射7例(5.0%),口服4例(2.9%)。涉及到的药物品种为26种,头孢菌素类84例(60.0%),青霉素类药物41例(29.2%),其他药物15例(10.8%)。结论在现代临床中,一定要合理使用各类抗感染药物,严格预防不良反应现象的出现,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