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1600例患者的临床实际用药情况,根据药物特征和相关资料等,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研究发现,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常用抗菌药的最佳的给药时间,对患者的治疗有最好的效果。结论常用抗菌药物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给药人员能够恰当地安排临床给药时间,又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使药物抗菌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有效地保障患者抗菌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李雅 《吉林医学》2014,(14):124-125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1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临床实际应用结合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结果:对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得出了最佳结果。结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效果,可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医疗的费用。  相似文献   

3.
闵旭东 《当代医学》2013,(30):142-143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包括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以及抗真菌类等。明确各类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及优化给药方案,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及作者的用药经验,对各类药物最佳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的新品种主要包括头孢菌素、其他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抗真菌药等。由于新品种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显著增长,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仅对及时控制细菌感染,缩短病程和改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对于手术、器官移植、肿瘤化疗与放射等新技术的应用起着不可缺少的保证作用。下面我们着重讨论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痰标本中245株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它具有多重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均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也较严重,给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作者总结分析我院近2年来痰标本中分离的245株MRS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HIS系统中各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并对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构成比、DDDs值进行排序。结果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广泛,共涉及7类81种,β-内酰胺类占主导地位,其次为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结构基本合理,抗菌药物用药品种趋向集中,但个别品种的应用缺乏合理性,建议临床医师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某院2005年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和年销金额。方法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方法计算某院抗菌药物的用药频率(DDDS)。结果该院β-内酰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三代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年销售金额均靠前。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使用频率较少。结论该院2005年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在确保使用有效和安全的基础上,又力求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9月儿科门诊处方10 156张,对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使用频率、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共4 552张,使用6类17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头孢菌素类(63.18%)、青霉素类(19.75%)、大环内酯类(7.89%)、氨基糖苷类(0.22%)、β-内酰胺酶抑制剂(4.53%)和其他抗菌抗生素(4.44%)。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法不当、药理拮抗、重复给药、疗效减弱等方面。结论我院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肺炎克雷伯菌(K pneu)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对包括氨基糖苷类、广谱β-内酰胺酶类、氟喹诺酮类在内的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且日趋严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都很稳定,  相似文献   

10.
肠球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小龙  陈群 《医学综述》2006,12(19):1165-1168
肠球菌耐药机制包括由染色体基因决定的固有耐药、由染色体外的遗传单位如质粒、转座噬菌体、转座因子等携带DNA片段导致的获得性耐药。本文针对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分别综述。  相似文献   

11.
儿童由于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得感染性疾病,所以抗菌药物是儿童疾病中使用最广泛、最多见的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以及糖肽类等.与成人相比,儿童各生理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代谢和调节功能不全,因此,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具有特殊性[1].合理的应用是指在有明确的病原学检查结果或临床诊断的情况下,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予以适当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疗程以达到抑制或杀灭致病菌为目的,同时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2].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该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儿科临床工作者们高度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及滥用后的不良后果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冯国亮 《当代医学》2013,(2):142-143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病例特点,以进一步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泌尿外科从2011年4月~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抗菌药物,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类别、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520例患者中,主要涉及到的抗菌药物有19个品种,主要包括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主要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疗程最短的是1d,最长的是18d;不合理用药的患者16例,所占的比例是3.1%。结论本组520例患者在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上,基本合理,只有少数的患者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在以后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医院要严格制定有关抗菌类药物的使用制度,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菌类药物,以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给药方案的合理制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ABA)的方法。方法 总结并分析近几年ABA后效应 (PAE)的研究文献。结果 大多数ABA具有不同的PAE。β -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对大多数细菌PAE较短 ,而氨基糖苷类较长。结论 氨基糖苷类每日 1次给药比少量多次给药能更好发挥杀菌作用 ,且毒性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胡红心  朱红胜  许锦霞 《吉林医学》2013,(35):7439-744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各类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32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住院患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ICU和呼吸科为主,两者占感染率的60%以上,2012年比2011年感染率增加36%;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几乎全部耐药,对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相对敏感的抗菌药物有磺胺类,三、四代头孢,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等,但这些药物的耐药率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现象已十分严峻,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住院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结果:我院急诊科2013年下半年共使用了10种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霉敏感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2代头孢、3代头孢、4代头孢、碳青酶稀类、抗真菌药等。使用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其中抗菌药物占药物使用比例为2.78%,DDDs为31.523,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224.21。结论:我院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用药情况相对合理,不过也需要建立合适的抗菌药物管理机制,从而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礼菊  秦侃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24-132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到的16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68例ADR病例报告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其它类。ADR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抽取手术病例150例,对其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共计73例,其中预防用药45例;治疗用药24例;既有治疗,又有预防的病例4例;涉及到的抗菌药物有13个品种,包括青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类、头孢类、头孢/酶抑制剂类、大环内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包括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不当、疗程过长、选择药物不当、联合用药及治疗用药指征不明确等。结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不规范,应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院外科系统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随机抽查外科系统608例次手术病例.本组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主要药物种类有头孢菌素类(45.23%)、氟喹诺酮类(24.18%)、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11.18%)、硝基咪唑类(10.20%)、氨基糖苷类(3.62%)、大环内酯类(2.80%)、林可霉素类(1.97%)、碳青霉烯类(0.82%),其中单用、两联和-三联分别为15.3%(93例)、77.14%(469例)、7.57%(46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术后用药时间过长、选药档次过高及无指征联合用药等.提示在外科系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第四季度住院归档病历311份,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共涉及8大类44个品种,其中,以β-内酰胺类品种最多,占47.72%;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次之,分别占20146%和13.64%;使用频次以β-内酰胺类最多,喹诺酮类次之;抗菌药物使用以单用为主,占70.74%;绝大多数品种的DUI≤1;病原学送检率偏低为26.41%.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不足之处,须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1 580例,监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Mp、Cp,培养并鉴定其主要病原菌,比较不同抗感染方案的疗效.结果 CAP病原体以Mp (30.0%)、肺炎链球菌(15.9%)、流感嗜血杆菌(12.9%)、Cp (10.1%)比例最高,且同时合并2种病原体感染者较为多见(10.1%);治疗中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76.71%);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对CAP治愈率(66.72%)显著高于单独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56.73%,P<0.01);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与应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65.4%)或大环内酯类药物(68.5%)对单纯Mp或Cp感染CAP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菌合并Mp或Cp感染时,联合用药治愈率(69.7%)明显高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患者感染Mp与Cp较多见,β-内酰胺类药物是常用治疗药物,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可提高患者治愈率,Mp与Cp联合检测对于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