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对32例三踝骨折的病例采用改良的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18例,旋前外旋型14例。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Phillips踝关节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随访12~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0~13周。术后切口表浅感染1例。根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Phillips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评分为110~150分,平均(140.7±5.5)分;获优20例,良好7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3%。结论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手术入路不仅可充分显露后踝骨折,同时可兼顾外踝骨折的整复固定,减少手术切口及损伤,术野显露清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100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00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按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36例,旋前外旋型30例,旋后内收型18例,旋后外旋型16例。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3~7天,骨折内固定顺序为外踝、内踝、后踝、下胫腓关节,术后石膏固定4周。结果术后伤口感染3例,皮缘坏死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无骨髓炎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平均94.56分;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平均0.43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9.56分。结论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踝关节骨折有效方法,手术中、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3例,外踝骨折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后踝骨折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的伤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根据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踝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评价优良率84.8%,术后12个月评价优良率90.9%,无一例并发伤口感染,2例发生腓肠神经麻痹,2例发生腓骨肌腱炎。结论后外侧入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针对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小切口结合改良方法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中采用骨科牵引架外展、内旋牵引患肢,经C-臂机透视骨折端位置满意后骨外侧采用小切口及改良手术方法完成手术操作。结果本组随访6~15个月,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按黄公怡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4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65%。结论小切口结合改良DHS内固定手术方法的切口小、切口暴露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复杂踝关节骨折中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对27例复杂踝关节骨折采取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5例,旋前外旋型Ⅳ度8例。结果 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随访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情况发生。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平均91分,其中优17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6%。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术野清晰,创伤小,直视下固定外、后踝骨折,固定牢靠,便于早期负重锻炼,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创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治疗的4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患者通过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全部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愈合畸形、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负重行走时间约为11~18周,平均(14.1±2.2)周。其中有1例患者的切口浅表在1周后出现了感染,经过换药后,切口完全愈合,其余患者均在Ⅰ期内愈合,没有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最后1次随访时,通过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PAS)的足踝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本组患者评分结果为85~100分,平均91.5分,优21例,良17例,中2例,优良率为95.0%。结论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固定牢固,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治疗的4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患者通过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全部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愈合畸形、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负重行走时间为11~18周,平均(14.1±2.2)周。其中有1例患者的切口浅表在1周后出现了感染,经过换药后,切口完全愈合,其余患者均在Ⅰ期内愈合,没有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最后一次随访时,通过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PAS)的足踝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本组患者评分结果为85~100分,平均91.5分,优21例,良17例,中2例,优良率为95.0%。结论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固定牢固,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陈旧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陈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3~63岁。手术时间为伤后38~86 d,平均58 d。手术采用内侧弧形切口联合后外侧直型切口,分别暴露内踝、外踝,通过跟腱及腓肠肌间隙暴露后踝骨折块,清理折端及踝穴软组织,畸形愈合者重新截断复位,按照踝关节铁环理论,逐步复位,固定骨折,外踝选用钢板固定,内踝用空心钉或者张力带固定,后踝选用空心钉或直型"T"板固定,部分患者取髂骨植骨,术后11~14周逐步开始负重。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8~30个月,2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18~30周,平均26周;2例患者复查CT,部分层面显示后外侧仍有不同程度的台阶,但基本不影响关节面情况。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定标准,踝关节评分优13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手术治疗86 d内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切开重新复位,恢复踝关节力线及踝关节间隙,结合术中取髂骨植骨,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一前外侧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均通过小腿远端前外侧单一切口显露骨折端行胫腓骨骨折复位。胫骨外侧钢板内固定及腓骨外侧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4个月愈合,1例发生切口远端部分坏死,未予以特殊处理,脱痂后愈合,其余均按期拆线。结论单一前外侧切口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明显降低既往双切口手术入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82例90足,男65例,女17例;年龄16~71岁,平均45.3岁。左侧35例,右侧39例,双侧8例,均为闭合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71足、Ⅳ型10足。均采用外侧改良L形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钛板内固定。术后均给予短腿石膏托外固定3~5d,根据切口情况行不负重行患肢功能锻炼,8~12周后根据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负重。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踝功能。结果 82例90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骨折均愈合,无神经损伤,骨髓炎。2足切口裂开,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足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走时疼痛。2足负重后关节面出现塌陷。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优65足、良14足、可10足、差1足。优良率为87.8%。结论应用外侧改良L形切口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后外侧、后内测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4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患者,取后外侧入路行外踝、后踝骨折钛板内固定,后踝骨折偏内侧则取后内侧入路行钛板内固定,取内侧入路行内踝骨折钢板或螺钉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4个月,平均随访(17.42±3.82)个月,随访率100%。所有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所有骨折经X线检查均骨性愈合,且内固定物位置形态良好,无松动、脱出、变形、断裂等情况。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优19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应用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较好的恢复踝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资料完整的病例,所有病例按Lauge-Hansen进行分型,全部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根据Baird-Jackson评分评定,优42例,良6例,可2例。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复位固定满意的优点,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疗效。方法 35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韧带分离的患者(按Bonnin分度法,Ⅱ度19例,Ⅲ度16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使踝穴结构恢复正常。疗效评价分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本组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4~20个月)。本组患者均骨折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8个月,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14例(14/35,40.00%),良12例(12/35,34.29%),可6例(6/35,17.14%),差3例(3/35,8.57%)。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是一种合理的内固定器,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14.
张逸飞  周业金 《安徽医药》2019,23(3):554-556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对11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病人进行钢板固定治疗,男4例,女7例;年龄45.8岁,年龄范围18~7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3例,合并伤:合并腓骨小头骨折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 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获12~31个月的随访,平均17.2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腓总神经损伤、无手术切口感染、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43例三踝骨折患者,按Danis~Weber分类,A型5例,B型26例,C型1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31例,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32个月,平均(17.7±7.0)个月,43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按Kennedy踝关节评分标准:优25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3.7%。结论:解剖复位、牢靠的内固定,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创新型股骨近端带锁防螺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Ⅱ,PFNA—Ⅱ)术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0月定兴县医院收治的35例采用PFNA一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PFNA-Ⅱ临床治疗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51.14±12..31)min,术中出血(71.94±21.78)ml。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7±4.51)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14±3.12)d。骨折愈合时间均在2—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34±0.41)月,完全负重时间6~8个月,平均(6.84±1.12)个月。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28例优,4例良,2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1.4%。结论PFNA-Ⅱ法具有操作简单、稳定固定、骨折愈合良好及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中国老年人群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O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9~81岁,平均55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16例。结果40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3.5±1)个月。术后随访6~18(10±3)个月,无骨折不愈合、钢板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20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92.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特别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新型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DHP)的临床使用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0月使用DHP治疗且获得随访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1例,骨折AO分型:A型1例,B型3例,C型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DHP固定,术后不附加外固定,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MEPS)及X线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2个月,平均16个月。11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无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再移位。10例均无肘关节疼痛,1例有轻微疼痛,前臂旋转功能同健侧一致,肘关节屈伸活动平均79°(10°~130°),屈曲平均108°(60°~130°),伸直平均25°(0°~80°)。MEPS评分平均91分(60~100分),其中,优9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0.9%。结论 DHP对于较高位的肱骨髁上部分粉碎骨折、低位的关节面的粉碎骨折,以及合并骨质疏松的肱骨远端骨折均能够达到满意的固定效果,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腹正中切口入路(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22 ~50岁.骨折均应用单独或联合重建钢板固定.结果 所有骨折达到解剖或满意复位,皮肤切口长度8~13 cm,平均(10.0±1.6)cm;手术时间60 ~ 120 min,平均(80±15) min;出血量300 ~ 1000 ml平均出血(600±136)ml.伤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时间2~ 48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功能结果均满意,所有患者家庭生活满意.结论 改良的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放射学及临床结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新鲜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28例(28处骨折),所有骨折均Ⅰ期清创缝合和外固定,待消肿后Ⅱ期经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12-4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5.4周。无深部感染和其他软组织并发症发生,1例因严重伸肌腱损伤致足下垂,术后半年行跟腱延长和肌腱转住术,术后2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行胫距关节融合术。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踝评分系统评价,优1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Ⅱ期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住内固定是治疗胫腓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法固定可靠,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