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患者在服药16周之后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左室肥厚(LVH)、心电图及心动超声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左室高血压及LVH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指标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可以有效缓解心功能,且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穆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05-106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P、SB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方法 将20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氢氯噻嗪口服,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 vs.81.0%,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缬沙坦相比,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且安全性好,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片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复合制剂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PG、P2hBG较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PG、P2hBG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P2h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疗效肯定、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而且对血糖影响小,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全部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厄贝沙坦、观察组同时联合氢氯噻嗪,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BP治疗后达(123.82±14.18)mmHg,DBP(85.18±12.37)mmHg,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24 h舒张压(DBP)和24 h收缩压(SBP)的影响.方法 85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24 h DBP、24 h...  相似文献   

7.
艾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4,(35):115-115
目的对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6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单纯进行缬沙坦治疗,观察组进行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经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两组间SBP、DBP的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氢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1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氢氯噻氢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用药18周后的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肥厚(LVH)、心电图以及心动超声等的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心动超声、LHV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干咳、眩晕、水肿、恶心、呕吐等现象,不影响继续给药治疗。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氢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不会影响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尿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尿132微球蛋白增高的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2组:缬沙坦-氢氯噻嗪组32例,服用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每日一次;缬沙坦组32例,服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静态血压和动态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α1,微球蛋白、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单用缬沙坦或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后,患者SBP、DBP均显著下降,缬沙坦-氢氯噻嗪组降压幅度比缬沙坦组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α1微球蛋白较治疗前也均有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合用与缬沙坦单用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合用效果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临床效果,选出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44例高血压伴LVH患者随机分为地平组122例和噻嗪组120例。噻嗪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和氢氯噻嗪12.5~25mg/d,地平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氨氯地平2.5~10mg/d。记录患者入组时和随访2年后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T),以及不良发应和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年后IVST、LVDD及LVPT水平均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胃肠道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平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LVH效果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更少,预后更好,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3.
血清脑钠素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弘锦  王凤岭  孙琪  白玉  张辉  张小娟 《河北医药》2009,31(20):2695-2697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素(BNP)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相关性,并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对血清BNP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6个月后观察血清BN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LVH组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NLVH)组的血清BNP水平、SBP、DBP和LVMI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lt;0.01),且LVH组比NLVH组血清BNP高(P&lt;0.01)。氨氯地平治疗后LVH组BNP、SBP、DBP与LVMI均降低(P&lt;0.01);NLVH组血清BNP、LVMI治疗后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血清BNP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43,P&lt;0.01)。结论LVH组应用氨氯地平后血清BNP、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BNP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氨氯地平不仅可以使血压平稳下降,还可逆转高血压伴LV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4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2组血压,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左心功能及左心室参数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未期内径(LVSd)、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依那普利,改善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左室肥厚作用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EH伴LVH患者62例,均予替米沙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E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患者SBP、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VSH、LVPWT、LVDd、LVM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对EH伴LVH有逆转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发生时采用不同剂量的氢氯噻嗪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病与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发生的患者,按观察组A、观察组B、对照组各40例划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A、B组分别加用不同剂量氯氨噻嗪与缬沙坦联合口服,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回顾三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A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B为90%,对照组为65%,观察组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各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对照组因心源性猝死死亡5例,占12.5%,观察组各组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各组E峰均上升,A峰均下降,E/A比值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均不明显(P<0.05),LVMW指标、LVID指标、VTLA指标、VTIE指标观察组各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与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氢氯噻嗪(小剂量)联合缬沙担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沙坦、硝酸甘油治疗的效果。方法:116例高血压病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利尿、硝酸甘油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运动耐量、B类利钠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优于对照组79.31%(P〈0.05);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BNP和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沙坦、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病伴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射血分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