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 6 0例无晶体眼行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后房穿刺点主要为 1点和 7点 ,术后观察视力、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矫正视力≥ 0 .5者为 45眼 ( 75 % ) ,0 .3~ 0 .5者 12眼 ( 2 0 % )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前房出血 ( 1例 )、瞳孔变形 ( 5例 )、继发性青光眼 ( 1例 ) ,无一例出现固定缝线暴露和黄斑囊样水肿。结论 :此种方法并发症较少且能获较好视力 ,是矫治所有无晶体眼及无后囊患者的一种很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3例171眼实施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做长约6~7mm反眉弓、巩膜水平板层隧道切口,晶体圈匙托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患者术后离院时裸眼视力≥0.3者占69.0%,≥0.5者占47.4%;术后 1个月视力或矫正视力≥0.3者占95.3%,≥0.5者占74.3%,≥0.8者占42.7%.结论: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少,设备便宜,与超声乳化比较,费用少,也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易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3例171眼实施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做长约6~7mm反眉弓、巩膜水平板层隧道切口,晶体圈匙托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患者术后离院时裸眼视力≥0.3者占69.0%,≥0.5者占47.4%;术后 1个月视力或矫正视力≥0.3者占95.3%,≥0.5者占74.3%,≥0.8者占42.7%.结论: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少,设备便宜,与超声乳化比较,费用少,也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易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缓释剂前房内植入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的反应、后囊浑浊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将近4年来我院的281例(29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40例)为植入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另一组(141例)为对照组,只做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观察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炎症及后发障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视力:植入组≥1.0者98例,0.5~0.8者26例,0.1~0.4者13例,<0.1者7例.术后高眼压、前房炎症和后囊浑浊发生情况:植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可有效地减轻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预防后发障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2例(180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6 mm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 d视力达0.5以上者142眼(78.9%),术后1个月视力达0.5以上者146眼(81.1%)。术后散光轻,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结论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及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之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6例(32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植入低、负度数硬性人工晶体。结果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5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为20眼(81.3%),23眼(90.6%)及24眼(93.4%);视力≥1.0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为3眼(9.3%)、9眼(28.1%)及17眼(53.1%)。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且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宜或难经前房、瞳孔植入人工晶体的复杂无晶体眼非常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难治无晶体服进行后路法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远期疗效,对后路法评价。结果:观察3~6y,视力14眼≥0.5,3眼<0.5,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难治无晶体眼用后路法获顺利人工晶体植入,疗效满意,是可行、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体会,评价手术效果.方法:我院2004年一月至2008年8月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品体植入进行白内障手术168例(180眼),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低于0.3者35只眼,占19.5%,0.3~0.8者118眼,占65%,0.8以上者27眼占15.5%.结论:临床显示此种手术疗效显著,成本低,在基层医院适合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切口隧道内分核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基层大规模防盲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分核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1000例(1220眼)白内障患者。结果:术后1天视力≥0.5者64.18%,术后1周视力≥0.5者82.54%,术后1个月视力≥0.5者95.00%。结论:小切口隧道内分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患者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良好,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大规模防盲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有晶体眼Phakic 6H2 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和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 对15 例(26眼)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屈光度为-10.25D~-21.50D)植入Phakic 6H2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及术后1w、1m 和3m 对患者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数量及波前相差进行检查.结果 术后3m 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5,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69.23%(18/26),总的高阶像差较术前明显提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晶状体眼Phakic 6H2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和高阶相差,显著改善了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将12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只眼)植入亲水性硅胶折叠式IOL;对照组(68只眼)植入PMMA一体型IOL。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的变化。术后3个月散大瞳孔观察68只眼IOL的位置和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视力、1个月后手术性散光度数、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IOL位置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检查时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折叠式亲水性硅胶IOL便于植入及固定,术后炎性反应轻、恢复快,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施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随访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1者2眼(2.78%),0.1~0.3者1眼(1.39%),0.3~0.5者2眼(2.78%),0.8—1.5者67眼(93.06%)。术中无出血,术后无感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者,于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在挫伤性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眼钝挫伤晶状体半脱位患者20例(20只眼),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囊袋张力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探查外伤眼晶状体悬韧带离断情况,离断口范围为45°至135°。术前矫正视力为光感-0.5,眼压10-29mmHg(1 mmHg=0.133 kPa),平均眼压18.6 mmHg。术后1周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好转。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倾斜及明显偏位,未发现张力环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囊袋张力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手术辅助工具,能够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并抑制囊袋收缩。  相似文献   

14.
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eSTOR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17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多焦点组46例(86眼)植入ReSTOR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Multifoeal intmoeular lens,MIOL)和单焦点组56例(90眼)植入SN60AT单焦折叠式人工晶状体(Single intraoeular lens,SIOL)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患者术后的远、近视力、观察配镜情况、人工晶状体及视近调节力,角膜散光。随访时间3至9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MIOL组裸眼远视力≥0.6占97.67%(84/86),≥1.0占24.42%(21/86),与SIO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IOL组裸眼近视力≥0.6占84.88%(73/86),≥1.0占20.93%(18/86),MIOL明显优于SIOL组(P〈0.01)。裸眼远视力≥0.6,同时裸眼近视力≥0.6者,MIOL组39眼,占45.35%;SIOL组3眼占3.33%,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MIOL组双眼手术者中13.33%阅读时戴镜,SIOL组88.24%阅读时戴镜。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为0.32D。两组术后视觉异常症状均不明显;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MIOL组5只眼,SIOL组8只眼。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改进的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29例(29只眼),通过3.0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利用推注器系统,将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透明角膜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手术并发症少,手术难度小,适应症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肝素表面处理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前房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1例(34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所有病例随机植入两种折叠型人工晶状体。应用裂隙灯检测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天、7天、30天及90天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沉积数,以评价前房炎症反应;并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滤过泡和角膜内皮计数情况。结果术前二组患者房水闪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入肝素表面处理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者,手术后7天内的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沉积数低于未经肝素处理组,而术后30天、90天时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眼压控制稳定,角膜内皮功能正常。结论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手术会使眼血-房水屏障功能受损,植入肝素表面处理折叠型人工晶状体能显著减轻白内障术后短期内的炎症反应,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郑红  多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43-45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1017眼术后1周视力低于0.3的102眼的眼部情况.102例患者中男50眼,女52眼,年龄为58至89岁,平均71.3岁,术前均常规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压、角膜曲率、眼A/B超检查,人工晶体度数测算等检查,手术按标准的小切口无缝线手术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1周,1月及3月时复查眼部及视力情况,分析术后短期内即1周时视力恢复不佳的原因.结果:低视力的患者即术后视力低于0.3的患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术中出现轻度并发症导致术后短期内视力不佳的有8眼占7.84% 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7眼占6.76% 术前存在眼部疾病但因白内障遮挡不能被检查到的而在术后被发现的有87眼,占85.29%,87眼中有66眼惠有眼底疾病占75.87%.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后短期内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手术眼的原有眼部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5 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对89例(1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眼及对照组49眼。观察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对照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0点位方向,2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5.5 mm非折叠人工晶体。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患者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42眼(82%)和43眼(84%),对照组分别为31眼(63%)和33眼(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5)。结论 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5.5 mm角膜透明切口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性散光、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Ⅱ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疗效。分析并发症。方法对68例(68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患者行折叠式IOL11期植入术。根据晶状体囊膜的完整性来选择手术方式:50只眼有完整的或大部分残留的后囊膜。行IOL睫状沟植入术,18只眼后囊膜大部分或完全缺如,行IOL双侧襻的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结束时IOL位置居中;术后IOL偏位1例,玻璃体积血1例,眼压轻度升高3例,经手术或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随访2~4个月,平均,个月,所有术眼IOL居中,视网膜平伏。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2.51±0.44、4.38±0.29(五分记录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t=29.017,P〈0.01)。结论Ⅱ期植入折叠式IOL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手术切口小,手术反应轻,可以明显提高视力,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办法,术中应注意根据晶状体囊膜情况采用适当的植入方式。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54只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为-4.00D-+15.00D。观察术中和主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1天、1周、1上月和3个月视力在0.4或0.4以上的百分经分别为63.0%、72.2%、75.9%和77.8%,术后6个月以上的视力等于或大于0.4者为79.6%,等于或大于1.0者为18.5%。影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术中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和后囊膜混蚀。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出术合并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大多数可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