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整体出发,既病防变《金匮要略》于开头首先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出发,论述既病防变的治则。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一条所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肝脾关系说明脏腑间有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作用。一脏有病可影响他脏,治疗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脏腑以防疾病传变。如《血病虚劳  相似文献   

2.
陈浩 《中国针灸》1996,16(4):47-48
“治肝当先实脾”的针灸临床应用陈浩(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230061)主题词肝病(中医)/预防和控制,健脾"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牌,当先实脾"(《金鹰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此乃张仲景继承了《内经》和《难经》的预防思想,并予以...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重脾胃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重脾胃的学术思想,追溯其源,当首推东汉张仲景,这在《金匮要略》中已有充分体现。笔者试就《金匮要略》中重脾胃的学术思想并结合临床实践讨论如下。1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仲景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一语道出肝病治脾的重要性。因为人体五脏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生克”关系,在病理上存在着“乘侮”关系,肝脾之间的这种关系尤为突出。所以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调补脾脏。通过补脾,使脾气健旺,就能防止肝病传脾。如果“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则肝病未愈,脾病又起。仲景“肝病实…  相似文献   

4.
肝脾两脏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脾同治”是治疗脾胃相关性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金匮要略》之“治肝实脾”理论是对肝脾同治理论精髓的高度概括.本文集大家之说,结合临床实际,对“治肝实脾”理论之应用探讨如下. 1 “治肝实脾”理论概述 “治肝实脾”理论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相似文献   

5.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本篇为全书的总论部分。以整体观念、恒动观念为指导思想,论述了脏腑经络患病的一般规律。对病因病机、诊断、治则、预防等各方面都作了原则性的论述。一、总纲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  相似文献   

6.
张敏  周语平  韩维斌 《河南中医》2009,29(6):532-534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述,强调了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肝病传脾”是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现念出发得出的认识,而“当先实脾”则以肝脾关系为例论述杂病的治疗原则,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本篇属全书概论性质。篇名“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具深刻意义。仲景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先后”二字,示人脏腑经络,病有先后,证有缓急,治有先后。如本篇第1条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指出了脏腑病变的先后传变;第2条中说“经络受邪,入脏腑”,此为经络与脏腑病变的先后传变;第14条指出,下利清谷不止之里证与身体疼痛之表证并见时,治当先里后表;第15条中说,新病痼疾并存,当先治新病,后治痼疾,等等。这些均是“先后”在辨证施治中的具体运用。“病脉证”,则是强调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应注意病与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王昊  阎小萍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619-1620
<正>自古中医学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即非常重视"治未病"思想,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记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此处"治未病"与《黄帝内经》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论治法,确是丰富多彩,枚不胜数,其于八法之外,还法中有法,法外有法。众所周知,立法的准确与否,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首先提出几个立法原则:一是“治未病”。强调已病脏腑邪实相传,所胜脏腑正虚受邪的规律,立法应从整体出发。例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二是表里同病。急者先治。例如“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校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下简称《选读》),虽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兹简举几例如下。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选读》对“四季脾王”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1.
<正>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灵魂)。治病必求于本(道+医德双馨)。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上工(国医名师)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进一步阐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并成为肝病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2.
<正>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灵魂)。治病必求于本(道+医德双馨)。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上工(国医名师)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进一步阐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并成为肝病的基本治则,“肝为罢极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肝脾胃胰小肠(生命营养中心)。“新冠”见“气证之病,知气传血(证)”,当先“气血湿炎虚”辨证病情,“新冠”之  相似文献   

13.
<正>《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不仅体现了中医重视治未病的思想,也体现了整体观念在脏腑辨证中的应用,后世医家屡作注释、阐析,提出各种见解,笔者在翻阅大量文献后,对"肝病传脾"与"肝病实脾"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探究其理论及临床意义。1肝病传脾,脾病亦可及肝仲景思想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各传其所  相似文献   

14.
浅述肝郁脾虚证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萍  郭蕾 《光明中医》2011,26(9):1943-1945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的论述.古人对肝脾的相关性已有足够的重视,不仅提出其病理上的相互联系,而且更进一步提出了治疗中对肝脾相关性的应用.肝与脾的研究一直是各代医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它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  相似文献   

15.
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源于《难经》。《难经·七十七难》云“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气充实,不受邪侵。《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将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1肝病实脾的理论基础肝病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肝木旺盛,则克脾土。…  相似文献   

16.
<正>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灵魂)。治病必求于本(道+医德双馨)。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上工(国医名师)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进一步阐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并成为肝病的基本治则,“肝为罢极之本,  相似文献   

17.
仲景治疗杂病的经验结晶《金匮要略》一书,至今在中医临床起指导作用。由于其指导作用的广泛性,仅从《金匮要略》所述及治疗杂病方面进行粗浅分析。一、预防性治疗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都有其客观规律性,掌握疾病传变的规律性,则可预测疾病的发展变化。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下称《总论》)第1条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根据有二:一是五行学说,肝木之病可传脾土;二是临床  相似文献   

18.
刘政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6):377-378
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该法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然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则源于《内经》中“风起火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也焉”。《难经》指出“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将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为临床治疗肝病所遵循。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实践中,治肝病采用治肝法如不效,可改用调理脾胃法,常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这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见肝之病,知肝传牌,当先实脾”之义通。土实木不能侮,而肝体得养,遂其柔顺之性。通过近百例慢性无黄疸型肝炎的诊治,笔者体会到一般由肝气郁结者而致之胁痛用疏  相似文献   

20.
脾胃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脏腑.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论述,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兹就本人浅见,作简单的介绍与讨论.早自《内经》,已经详细论述了脾胃一脏一腑共营受纳与运化的功能,从而为中医的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其后《难经·七十七难》指出:"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里主要指出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宜注意保护未受病之脏.《金匮要略》继承了《内》、《难》的精神,关于脏腑经络先后病,除了强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虽然只是增加了一句话,但指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脾胃健旺便不会受邪气的侵犯.这一句话,对后来被称为脾胃学派宗师的李东垣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