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黄××,男,49岁,社员。于1976年9月8日入院。主诉:怕冷发热,右上腹伴胸胁疼痛1个多月。体检:肝绝对浊音界右锁中线第6肋间,右锁中线肋缘下8厘米,剑突下13厘米,质软,有明显触痛及叩击痛。经X线透视、同位素扫描、超声波检查及脓液培养等,诊断为:右叶单发性阿米巴性肝脓疡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先按“药敏”给予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高、中度敏感的抗菌素,并用氯化奎宁、灭滴灵等抗阿米巴药,定期穿刺抽脓等治疗。第一个月,症状好转较快,体温及白细胞等逐步恢复正常,肝脏回缩至右锁中线肋缘下3.5厘米,剑突下8厘米。但是第二个月继续用以上药物治疗,病情未见进一步好转。至12月4日超声波检查,肝脓疡仍在4~5肋间。脓液非常浓稠,穿刺时难以吸出。外科会诊,劝其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接受。12月  相似文献   

2.
肾气丸加味治顽固性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女,50岁。1987年3月12日诊。患白带证一年余,先后服用龙胆泻肝汤、五味消毒饮、完带汤等方加减,西药妇炎灵、灭滴灵等药无效,遂来我处求治。刻诊:面  相似文献   

3.
<正> 李××,男,22岁,工人。住院号:10349。入院初诊:1969年3月8日。病史及体征:寒战高热(体温39.5℃),右胁肋及右腰背灼热疼痛,胀满拒按,尤以肋缘下为剧,手不可近。面色青滞,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大便稠粘秽臭,小便黄少。舌红苔黄,根部厚腻,脉弦数。血检:白细胞15000/mm~3,中性85%。并经超声波证实为早期肝脓疡。经用抗菌素治疗,未见好转而入院。辨证与治疗:西医确诊为肝脓疡,证以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用四妙丸合六君子汤加减治湿热挟痰之带下证疗效颇宏,多在数剂之内收功。今荐与同道,以资验证。蒙×,女,38岁。白带增多三年,曾先后以制霉菌素、灭滴灵、庆大霉素、龙胆泻肝汤、二妙散、知柏地黄丸、完带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治疗罔效,于1983年6月26日来我处就医。  相似文献   

5.
<正> 我院外科自1988年8月至1992年12月,采用经腹脓腔引流,带蒂大网膜填塞脓腔的方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11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17~68岁。发病部位:肝右叶8例,左叶3例。脓腔内径最小4×5cm,最大12×10cm。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肝脓肿的治疗也改变了以往手术开胸切开引流的传统方式。我科利用超声引导穿刺术抽吸脓液 ,用生理盐水加灭滴灵或庆大霉素冲洗脓腔的方法治疗肝脓肿患者 1例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 ,男 ,6 0岁 ,主因发热 1周入院。入院前体温高达 4 0 .3℃ ,伴寒战、上腹部痛 ,以右侧腹部明显 ,呈持续性针刺及刀割样疼痛。查体 :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急性痛苦病容 ,腹部膨隆 ,右上腹压痛明显 ,患者无咳嗽、咳血及盗汗病史。B超提示肝右叶混合性占位 (肝脓肿 ) ,胆囊壁厚有水肿。CT检查示 :肝…  相似文献   

7.
一、肝脓疡肖××,女,39岁,农民,泰县王石乡人。于1989年12月28日诊。3周来,胃脘及右胁肋胀痛,恶寒发热,饮食减少,前医当感冒、胃病治疗1周,疼痛有增无减,胁肋膨满,局部手不可按,按之痛剧。血检:白细胞13000,中性71%,淋巴29%,B型显像超声检查(超声号:10761),发现肝左叶的腹侧探及—6.1×3.1厘米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后壁回声稍增强,确诊为肝左叶脓疡,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畏惧手术,要求中医治疗。患者形体较瘦,面色晦滞,精神萎靡,食纳极差,发热两旬有余,测体温  相似文献   

8.
莫××,男,56岁。患者于1984年2月10日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日渐加重,大便呈灰白色,伴腹痛,右胁不适,胃脘胀满,呕吐,纳呆及厌食油腻,小便色黄等症。2月14日入县×医院传染科住院。拟诊为急性黄疸肝炎。经住院治疗20天,症全无改善,介绍往广州上级医院作进一步诊治。3月6日入广州某医院消化科住院, 入院时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例一:莫××,女,23岁,农民。1983年4月产前右颈部渐肿起一鸭蛋大肿物,产后一个月到某医院诊治,作切排处理,放出约25毫升“淡黄色”脓液,取样送检有结核杆菌。遂使用青、链、红霉素、四圜素、雷米封、利福平等药物治疗并先后行局部抽脓、切排十一次,脓腔注入链霉素六次。共治8个月,脓肿不愈。于1984年2月5日到我科初诊。患者消瘦,右  相似文献   

10.
侯×男41岁病历号:0602。患者有慢性肝炎史18年,1976年急性复发后经常发腹胀、腹泻。1988年1月因受凉,突然发热38℃左右,伴肝区剧烈刺痛,恶心,呕吐,用解热镇痛药无效。进一步经邢台×医院、石家庄×医院及北京解放军×医院做B超及肝CT检查,确诊为:肝右叶原发性肝癌,巨块型(9×9.7cm~2),按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对肝癌进行TNM分类,属于T_2N_8M_0,按我国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会议分型为炎症型Ⅱ期。于2月26日行右肝动脉结扎术(HAL),伤口Ⅰ级愈合,于3月17日出院。4月开始坚持气功锻炼。1988年6月1日到北京××医院治疗。同年6月4日邀我会诊。症见:肝区隐痛,大便稀溏,日行4~5次,时有小便频数,食可,眠好。脉滑数,舌苔润,舌下静脉较长。证属:脾不得木疏而湿滞。处方:  相似文献   

11.
许××,女,41岁,××百货大楼职工,1984年6月下旬,因午后持续发热一周,右胁疼痛,在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右侧结核性胸膜炎而住院,经抽去积液及抗结核治疗好转出院。10余天后又复发热、盗汗、肝区痛,疑肝脓疡再次进院,经“B”超检查,发现肝区有实质性肿物图象,转广州某医院复查,证实“肝右前叶见实性暗区4.4×6.7厘米,提示肝右叶实性良性肿物图象,又作肝CT扫描,示“肝右叶前外方有一4×5厘米大小横型低密区”平扫增强,CT值为3.5Hn(正常值5.9Hn),甲胎蛋白测定阴性,谷丙转氨酶正常。诊为:1.结核性胸  相似文献   

12.
【痰热型】李××,男,31岁。于1989年7月21日行肝脓疡手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肝区疼痛消失,精神食欲可,肝区B 超液平消失。于1989年8月10日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最高达39℃以上。运用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吴××,女,36岁,农民。就诊日期:1984年2月14日。住院号:45066。患者于1983年6月因罹阿米巴肝脓疡和嗜酸细胞增多症,曾去苏州市某医院3次住院治疗。前者基本治愈,后者基本缓解而出院。至今半年来,仍服用强的松15mg/日维持。2周前停药后,左颈部生一肿块,并逐渐增至鸡蛋大,坚硬如石,肤色不红,仅觉酸痛。初起不发热,5天后渐有低热,夜间盗汗,全身乏力,纳食减少。经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14.
<正> 关某,女,18岁。以右上腹痛16年,复发加重半天急诊入院。12年前因胆总管囊肿行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常上腹轻痛。1984年8月二次住院,B超等检查为肝胆管结石,予消炎利胆、支持疗法治疗,好转出院。1985年元月15日开始右上腹呈阵发性剧痛,且寒战高烧,目黄,呕吐,急诊收住外科。X线B超示:肝脓疡,血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等治疗多日,未能控制病情。2月5日剖腹探查,发现肝右叶下有—4×3×3 cm~3大的紫红色包块,中等硬度,活  相似文献   

15.
杨德明 《中医杂志》2003,44(1):52-52
1 病历摘要曾某某,男,41岁。患者因上腹部胀满半年,于1990年3月2日来我院就诊。B超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即收住我院病房。3月26日行脾切除术。术后高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8.5~40℃之间。西医诊断为:腹腔术后隐匿性感染灶引起的败血症。先后静脉滴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治疗20天,高热仍不退。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08次/分,呼吸22  相似文献   

16.
张××,男,56岁。1983年5月10日诊。每隔五日发热,月余未愈。初因劳累后受凉而突发寒战高烧,午后热甚,继而汗出口渴,至晚热势渐退,次日体温正常。时隔五日,又病症如前,持续一日。曾先后诊治于乡、县及地区医院,以疟疾、肝脓疡、化脓性胆囊炎等用西药治疗半月未愈。来诊时适  相似文献   

17.
五味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是治疗痈肿的重要方剂。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急重症收到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1 肝脓肿郝某某 ,女 ,学生。于 1996年 4月 5日入院。患者因发热月余在镇卫生院治疗无效 ,以发热待查、风湿热收住我院内科。入院体温达 3 9℃ ,右胁疼痛 ,第 4住院日经B超探查 ,报告“肝内光点分布不均匀 ,肝右外叶下段切面内可见 4cm× 4cm肿块低回声区” ,提示肝脓肿 ,遂转外科。查白细胞 17.9× 10 9/L ,中性 0 .92 ,于第 10住院日行肝脓肿引流术 ,术中见脓腔 4cm× 3cm ,引流脓肿液粘稠、有臭味 ,…  相似文献   

18.
罗××,女,30岁,1970年8月14日就诊。患者于1970年7月,出现发热,身黄,呕吐,纳呆,口渴,右上腹痛,尿黄,肝肿大,经某县医院治疗无效而转省级某医院及某军医院,住院治疗。疑为①肝癌、②肝脓疡。医治月余,因病势日趋危笃而出院,后求治于余。症见高热40.5℃,神昏不语,身目深黄,肢冷,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脉弦数,舌赤,苔黄厚而燥。辨证为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用凉膈散加减:大黄15克、芒硝10克(冲服)、竹叶  相似文献   

19.
<正> 朱××,女,41岁。1982年8月24日初诊。患者于本年6月间,因和邻居争吵,自服敌敌畏少许,家人发觉后仓猝间竟用桐油催吐,致桐油呛入肺部引起发热、咳嗽、胸痛之证。当地卫生所用消炎退热剂治疗无效,后赴温州市某医院就医,经X线胸部检查拟诊为“右肺脓疡”收入住院。曾用多种抗菌素,并配合右胸切开皮管引流脓液,治疗一个月罔效。自动出院,回家改求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贵刊1984年第4期刊载的《二黄滴耳油治疗中耳炎》,经笔者用此法试治一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杜××,男,2岁,1988年3月15日初诊。患儿双耳溢脓一年余,迭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著。诊见患儿双耳溢脓,用力按压耳根部则脓液外翻,伴烦燥不安,夜寐易惊,饮食减少,舌红苔黄厚,指纹紫滞。内服拟龙胆泻肝汤加昧:胆草、黄芩、山栀、泽泻、柴胡、前仁、菖蒲、茯苓各5克,生地6克,当归、木通、甘草各3克,水煎服,二日一剂。外用二黄滴耳油,每天三次,每次三滴滴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