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诊小儿病人标本采集和处理对血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96例急诊小儿病人静脉采血后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测定。结果396例标本中32份有误差,误差率为8%,在32份误差中患者姓名标本不符者2份,占总误差的6%,有肉眼可见微小凝块者14例,占总误差的44%,血量与抗凝剂比例有误者9例,占总误差的28%,怀疑在输液处抽血标本混有液体成分7份,占总误差的22%。结论不适当的标本采集和处理是导致血细胞测定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应该加强急诊小儿病人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张静华 《大家健康》2014,(9):158-158
临床诊断依据病史、查体外,检验也是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践证明,医学检验实行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检验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标准有了依据,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会更加信赖,从而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目前对检验测定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我国较为普及,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分析前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问题则常被忽视。临床检验的质量保证应贯穿于检验的全过程,其包括医师申请、病人准备、编号、采样、保管、运送以及实验室管理,操作等一系列程序。本文着重对标本采集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方法进行讨论。
  1临床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标本本身误差有以下几方面:
  1.1电解质测定标本:在临床治疗中,给病人输入的液体内含有大量电解质。如果在输液的同时或在输液血管内直接抽血进行电解质测定,则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笔者曾发现一例输入氯化钾的患者,在输液血管上端取血化验,使血钾测定结果高出正常值几倍。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医院的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制度,但是分析前阶段由于存在许多实验室难以掌握的影响因素,所以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个薄弱环节,分析前变异必然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1]。由于生化检验不管是从标本量还是从创造的经济效益来看,在整个检验科无疑占最重要的位置,因此生化分析前质量控制尤其应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各位同行参考。1标本的采集与保存生化常规项目的检查,如肝功、血脂、血糖等,我们除了要求患者空腹外,其他一般不作特殊要求。实际上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发现,脂血标本特别多,这大部分都是患者在抽血前1d~2d不恰当的饮食造成的。有些化学组成容易受到饮食成分的干扰,有时还可受到近期食谱的影响[2]。由于生化反应大多是显色反应,脂血标本无疑会造成比色的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除了急诊外,常规的生化标本最好以空腹血为主,同时抽血前1d~2d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对于一些特殊项目的检查,如有些项目对患者抽血的体位有特殊要求,如醛固酮等;有些对抽血时间有特殊规定,如皮质醇、ACTH等;而有些标本需要特殊抗凝;有的标本抽血之后需及时检测。这些都要按规定严格去做...  相似文献   

4.
张临平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140-140
标本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注意。下面笔者就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结合临床实践谈一些体会。1采血时间的选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的化学成分常受饮食的影响,所以生化标本的采集多规定早晨空腹采血,如饭后抽血,血糖测定值将升高,血清磷测定值会下降,凝血酶时间将延长。2不正确的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术后禁食病人、危重抢救病人,常需大量输液,同时也需测定血钾、血钠、血氯、血糖、尿素氮等生化指标。以上标本采用的是静脉血,在采集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输液的对侧肢体进行采血;切不可在同侧的输液肢体静脉采血或直接从输液针…  相似文献   

5.
唐美琴 《吉林医学》2013,(33):6914-6914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报告。方法:通过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采集部位、标本是否溶血、及送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采集部位、标本是否溶血及送检的时间均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是临床护士工作的重点之一,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对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控制采集血液标本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在ISO15189的质量控制中,专门列出了检验前质量保证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本采集质量。近年来,真空采血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使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有明显提高。但是,不少医疗机构还没有应用,一些护士对真空采血系统认识不足,推广比较困难。普通塑料采血管、真空采血管均有带分离胶和不带分离胶两种。为探讨它们对血生化检测的影响,我们对上述4种不同采血管采集的血液生化测定结果进行总结分析。1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门诊病人22例,用注射器抽血6 ml,分装于普通塑料管、带分离胶塑料管,每管3 ml;普通真空管、急诊生化管用真空采血器抽血。待血液…  相似文献   

7.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3个环节,即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单、护士执行医嘱、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保存和运送等多个环节[1].临床检验以血液标本居多,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因而实验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显得尤其重要[2].本文就血液标本的采集在常规、血凝、生化实验前质量保证中的影响因素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承琼 《求医问药》2014,(18):48-49
目的 :探讨控制生化标本检验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科进行生化检验不合格的200例生化标本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生化检验标本检验准确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这200例生化检验标本中,有172例标本是因进行生化检验前的相关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有28例标本是因生化检验过程中的相关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这172例因进行生化检验前的相关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标本包括:有22%的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有15%的标本为血样采集的数量少,有13%的标本血样采集于患者餐后,有11%的标本是在患者进行输液时在其输液的同侧肢体采集的血样,有9%的标本中混入了EDTA-K2(抗凝血剂),有7%的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有6%的标本是因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血样不合格,有3%的标本为抗凝剂选用错误。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导致这28例标本检验结果不准确的相关因素包括:检验仪器不稳定、患者信息的录入错误、标本的混乱、检验试剂的使用量过少等。结论:影响生化标本检验结果准确率的因素包括: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标本采集的数量少、标本血样采集于患者餐后、标本是在患者进行输液时在其同侧肢体采集的、标本中混入了EDTA-K2、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血样不合格、标本抗凝剂选用错误、检验仪器不稳定、患者信息的录入错误、标本的混乱、检验试剂的使用量少等。因此,只有加强对生化标本检验质量的控制,才能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血标本因素是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应对实验分析前患者的准备和标本的采集、处理及抗凝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旭丽  费选文 《广东医学》2002,23(12):1334-1334
现代全程质控的概念是:实验室前质控,实验室内质控,实验室后质控。与护士关系最密切的是实验室前质控,即标本采集到达实验室阶段的质量要求。目前医院的临床生化血液标本多由护士取送,环节多,时间长,加上部分医护人员对标本误差因素的认识不足,是造成不正确检验结果因素之一,而不正确的检验结果将误导临床诊断或治疗。故强化质量控制的观念和意识,使护士正确采集血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现总结我科2001年8月240个血样本的采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标本误差对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想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21-1021,1031
标本误差,多指被检验标本在取、送过程中所引入的误差因素,这类标本误差在标本正式检验之前即已存在。医院的生化血样在采集和送检过程中,环节多、时间长,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一定影响。现从采集标本的角度,就标本误差对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与分析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检验科的生化标本3632份,采用全自动式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总结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再据此制定合理的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结果:3632份生化标本中,150份临床检验出现异常,不及格率为4.13%。其中标本量较少是导致临床检验异常的主要原因,占30.00%,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标本溶血、餐后抽血以及标本放置时间过久等也是导致临床检验异常的常见因素,分别占16.00%、16.67%、17.33%。结论:患者准备不当,人员采集标本不规范,转运中时间把握不佳等均会使生化标志临床检验出现异常,因此采取有效的生化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可提高标本质量,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取的检验科生化标本2000份,应用全自动式生化分析仪器以及配套试剂对相关的检查指标进行检验,并分析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出现异常的情况,在根据制定合理化的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2000份生化标本当中,有300份是检测报告为异常的,总体的不合格率为15%。因此,临床标本量比较少的是导致出现检验异常最多的因素,根据其他相关的因素相分析,数据存在着一些差异(P0.05)。标本在溶血后以及产饭后抽血或是标本因为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都会出现生化标检验出现其他变故。结论由于患者的自身准备不当,工作人员的采集标本不规范等,都会将生化标志临床检验出现异常现象,此外,应用有效的生化标本来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也会提升临床诊断的可靠性资料。  相似文献   

14.
王璐 《实用医技杂志》2014,(12):1344-1344
<正>完整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前质量控制、检验中质量控制、检验后质量控制,有资料表明30%60%的不满意报告单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1],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1标本采集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1患者准备:患者在抽血前饮食、运动、体位、药物以及一些周期性指标都会影响检测结果。临床上大多生化指标都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80份血液标本的相关检验数据进行分析,从溶血标本与送检时间分析其对于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溶血标本与送检时间均会影响到最终的生化检验结果。结论为了充分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应当在采集血液标本的同时合理控制误差,杜绝存在不合格标本,从而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加科学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更新,实验方法正向着高精度,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实验室内检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而作为预防性质量控制的标误差因素控制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标本误差是指被检标本在取送和保存过程中引入的误差。由于标本大都由护士采集取送,中间环节多,如果责任心不强,对标误差因素认识不足,将给检验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本文就在取送过程可能影响检验质量的误差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几点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用血液标本采集与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检验,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和存放之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部位采集的血液标本对UA、Cre、尿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min送检和1h后送检的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与存放时间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临床应给与高度重视,并正确采集与存放,以进一步降低生化检验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选取我院生化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提供的生化检验资料600例,从中筛选出初检与复检结果误差较大的生化检验资料60例,由专业生化检验人员进行复检,记录检验过程,对再次复检结果进行整理,并总结其应对措施。经再次复检,与初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临床因素和实验室因素是造成初检和复检结果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得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应规范标本采集过程,合理保存及运送标本,对分析过程加强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1],而实验室标本测定的结果应忠实于其实际水平,若因为标本处理方式欠妥而对实际测定结果造成误差,则会误导临床诊疗[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300例被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采血方式3个方面对所得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末梢血Hb、WBC、RBC与静脉血、动脉血比较,输液后30 min输液侧采血检测葡萄糖、尿素氮、钾、钠、尿酸与输液另一侧采血检测比较,输液后30 min与输液后1 h输液侧采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生化检验质量控制需注重采血部位、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