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活性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影响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活性的主要因素作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只要在脱钙骨基质制备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注意,则可以较好地发挥其诱导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影响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活性的主要因素作了详细的阐述 ,认为只要在脱钙骨基质制备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注意 ,则可以较好地发挥其诱导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3.
骨基质明胶的制备及其骨诱导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中加入脱钙骨基质(DBM)后形成的复合骨水泥的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DBM/CPC复合骨水泥分别植入兔背肌肌袋内,于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切片、ALP等手段观察异位诱导成骨情况。结果:术后2周,DBM/CPC复合骨水泥组可见间充质细胞增殖、聚集并包绕DBM骨粒。4周时,DBM已有部分吸收,并软骨样细胞和软骨样组织包裹。8周,DBM进一步吸收,软骨细胞和软骨组织逐渐成熟,新骨形成。12周,DBM吸收并被新骨组织部分或大部分代替且相互连接成片。ALP测定结果与组织学观察的新骨形成情况基本一致。结论:DBM/CPC复合骨水泥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诱导新骨的形成伴随着材料的降解,可以有效弥补单纯使用CPC时降解速度太慢和无骨诱导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中加入脱钙骨基质(DBM)后形成的复合骨水泥的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DBM/CPC复合骨水泥分别植入兔背肌肌袋内,于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切片、ALP等手段观察异位诱导成骨情况.结果:术后2周,DBM/CPC复合骨水泥组可见间充质细胞增殖、聚集并包绕DBM骨粒.4周时,DBM已有部分吸收,并软骨样细胞和软骨样组织包裹.8周,DBM进一步吸收,软骨细胞和软骨组织逐渐成熟,新骨形成.12周,DBM吸收并被新骨组织部分或大部分代替且相互连接成片.ALP测定结果与组织学观察的新骨形成情况基本一致.结论:DBM/CPC复合骨水泥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诱导新骨的形成伴随着材料的降解,可以有效弥补单纯使用CPC时降解速度太慢和无骨诱导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骨蛋白强化脱钙骨基质板块修复犬长骨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骨蛋白 (boneprotein ,BP)强化脱钙骨基质 (demineralizedbonematrix ,DBM) (BP/DBM )板块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在犬双侧桡骨中段各做一 1 5cm的骨膜骨缺损 ,分别植入板块状BP/DBM ,DBM ,自体髂骨块及留置空白 ,观察时间为 4个月。结果 :BP/DBM植入组有 3例完全骨愈合 (3 / 5 ) ,自体骨移植组只有 3例部分骨愈合 ,单纯DBM组及空白组未见骨愈合。生物力学测试 :术后 4个月BP/DBM组新生骨极限压缩强度值最高 ,已达到正常桡骨组织的 48%。BP/DBM组新生骨为成熟的板状骨。结论 :BP/DBM板块可促进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中加入脱钙骨基质(DBM)后形成的复合骨水泥的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DBM/CPC复合骨水泥分别植入兔背肌肌袋内,于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切片、ALP等手段观察异位诱导成骨情况。结果:术后2周,DBM/CPC复合骨水泥组可见间充质细胞增殖、聚集并包绕DBM骨粒。4周时,DBM已有部分吸收,并软骨样细胞和软骨样组织包裹。8周,DBM进一步吸收,软骨细胞和软骨组织逐渐成熟,新骨形成。12周,DBM吸收并被新骨组织部分或大部分代替且相互连接成片。ALP测定结果与组织学观察的新骨形成情况基本一致。结论:DBM/CPC复合骨水泥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诱导新骨的形成伴随着材料的降解,可以有效弥补单纯使用CPC时降解速度太慢和无骨诱导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9.
BMP及其诱导成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BMP及其诱导成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谭祖键李起鸿自1965年Urist报道了用脱钙骨基质(DBM)植入肌肉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新骨以来,这一研究得到迅速发展。DBM经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一种蛋白质物质,被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目前对BMP的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管型与非管型骨缺损修复材料成骨活性的差别。方法以兔同种异体尺桡骨脱钙骨基质为原料,制成管型(A组)及非管型(B组)修复材料各30只,随机植入30只兔双侧桡骨中上段1.5 cm骨缺损中,分别于术后1、2、4、8、12周随机处死6只取材进行X线、组织学切片、大体观察、单位湿重Ca值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术后2周)A组具有更多的骨痂生成(P<0.05)、更高的单位湿重Ca值(P<0.05);中期(术后4周)A组编织骨具有更高的孔隙率(P<0.05);后期(术后8、12周)A组表现为更薄的板层骨、更好的髓腔再通率、更好的塑形、更成熟的骨髓形成(P<0.05)、更高的单位湿重Ca值(P<0.05)。结论实验显示管型脱钙骨基质较非管型具有更好的节段性骨缺损修复能力,提示管型人工骨治疗节段性骨缺损具有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中BMP-2含量与其体内/外成骨活性的相关性,以期选择一种简易、便捷的评价DBM成骨活性的方法.方法 取9具人尸体左侧股骨中段组织,采用动态脱钙工艺制备DBM (S1~ S9),同时制备灭活DBM(对照).分别采用蛋白酶抑制剂法、胶原酶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前脱钙骨基质生产工艺耗时长效率低,浪费资源和成本.本研究在保存骨诱导活性的前提下,显著缩短了脱钙骨基质的工艺时间.方法 采用动态脱钙和二次换酸工艺制备脱钙骨基质,对pH值、钙含量进行评价.用裸鼠体内植入实验评价这种脱钙骨基质骨诱导活性.结果 材料的pH值为6.2±0.3,呈弱酸性.钙含量为(0.6±0.2)%,符合<6%的标准.裸鼠体内植入后创面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发生.其骨诱导活性阳性,4周时可见大量的新生骨组织、骨髓样组织和软骨化成骨现象.结论 该工艺可以提高脱钙骨基质生产效率,不影响材料活性.  相似文献   

14.
按Urist方法制备了人、兔、猪和羊四种骨基质明胶,并分别将其植入25只成年SD大鼠的胸部和股部肌肉内。在植入手术的2、4、6和8周后取标本,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骨基质明胶在肌肉内的免疫排斥反应和诱导成骨性。结果表明,异种骨基质明胶(BMG)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能力,但在BMG周围亦存在程度不同的排斥反应。如能进一步改进制作方法,提高其诱导成骨活性,降低BMG的抗原性,异种BMG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植入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加速牵拉成骨矿化过程,促进骨愈合。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2~2.8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于兔耳中央动脉取血采用Landesberg法制备PRP。于兔左胫骨胫腓关节下制备1 cm骨缺损模型。A组为对照组,行牵拉成骨1 cm;B组:植入0.5 cm长DBM并牵拉成骨0.5 cm;C组:牵拉成骨1 cm加局部注射PRP 1 mL;D组:植入0.5 cm长复合1 mL PRP的DBM并牵拉成骨0.5 cm。术后7 d开始延长,每天2次,每次0.5 mm;A、C组延长10 d,B、D组延长5 d。延长结束后进入矿化期。术后0、12、17、27、37 d摄X线片观察新生骨矿化过程;术后37 d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胫骨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X线片观察示术后37 d内B、C组新生骨生成情况明显优于A、D组。B、C组新生骨的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均显著高于A、D组(P<0.05);C组BMC、BMD显著高于B组(P<0.05),B、C组间B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BMD、BMC及BV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小梁数量(trabecula number,Tb.N)明显多于其余各组,骨小梁间隔(trabecula spacing,Tb.Sp)小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Tb.N和Tb.S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骨小梁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各组极限角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最大扭矩明显大于A、D组,C组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PRP可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加速骨缺损愈合;在正常牵拉速度下,DBM可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但在牵拉成骨早期植入复合PRP的DBM并未进一步加速矿化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脱钙骨基质(DBM)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和单纯DBM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植入异体DBM与bBMP(10 mg)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M.术后4、8、12、16周,进行放射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的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能力优于异体DBM组,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象分析提示DBM bBMP组修复新骨面积大于DBM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4、8、12周P<0.05,16周P<0.01).结论异体DBM复合bBMP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修复骨缺损,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要优于单纯DBM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新型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采用新型人工骨移植治疗51例患者,按照植入物不同分为两组: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组21例,即植人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加自体骨;单纯人工骨组30例,只植入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术后定期复查,观察人工骨吸收和新骨生长情况. 结果 51例切口一期愈合,无局部红肿、渗出.3例患者失访,4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单纯人工骨组术后4周可见人工骨部分吸收,颗粒形态模糊,术后8~12周(平均9.6周)完伞吸收,可见新生骨质,术后8~16周(平均11周)骨性愈合.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和组术后8~12周(平均11.5周)人工骨颗粒完全吸收,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14~24周(平均19周)获骨性愈合,其余患者术后9~20周(平均13周)获骨性愈合. 结论 新型人工骨能够发挥增加移植物容量、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无局部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8.
19.
折燕玲  李红  陈艳 《护理学杂志》2003,18(2):105-106
随着骨肿瘤保肢技术的不断提高,处理肿瘤术后骨缺损以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使骨缺损修复材料既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及组织相容性,又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钙黏蛋白(cadhefin ectodomain Ⅱ,Cad-Ⅱ)涂布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材料(freeze-dried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FDBM)对兔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4周龄日本大耳白兔10只,体重0.61~0.88 kg,雌雄不限,常规分离培养BMSCs.取第2代BMSCs(细胞密度1×106个/mL)分别与经Cad-Ⅱ修饰的FDBM(实验组)和未经Cad-Ⅱ修饰的FDBM(对照组)复合,行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上架率和上架数,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另取第2代BMSCs(细胞密度5×105个/mL)分别与经Cad-Ⅱ修饰的FDBM(实验组)和未经Cad-Ⅱ修饰的FDBM(对照组)复合培养,行ALP活性检测和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 MTT检测发现BMSCs在经Cad-Ⅱ修饰的支架材料上能正常增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上架率为87.41%±5.19%,明显高于对照组35.56%±0.75%(P<0.01);对照组每片材料细胞上架数平均为2.6×104个,实验组平均高达5.0×105个,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HE染色观察均显示实验组支架上黏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成骨诱导培养7 d,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可表达骨钙素,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培养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活性分别为29.33±1.53和18.31±1.32,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3%±7%和5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组7、2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d与21 d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Ⅱ修饰的FDBM对BMSCs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但能提高细胞黏附性,并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