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控策略,减少此类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34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原发肿瘤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原发感染灶、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有无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水平、有无骨髓抑制、使用导管类型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原发肿瘤部位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年龄≥60岁、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4周、合并糖尿病、有原发感染灶、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30 g/L、有骨髓抑制、使用双腔或多腔导管与无感染者相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置管位置、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原发感染灶、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经导管输血史、血清蛋白水平、有骨髓抑制、导管类型为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一方面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应尽量选择适宜的导管进行留置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以减少感染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
王竹君  付林  王玉  陈汉霞 《全科护理》2014,(32):2980-2982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性。[方法]纳入资料完整的留置尿管病人255例,以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为判断标准分为感染组(73例)和非感染组(18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7 d、应用激素、操作次数≥2次、膀胱冲洗〈7次/周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资料多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7 d、操作次数≥2次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年龄大、留置尿管时间长、操作次数≥2次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是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追踪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3 155 d,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为1.07/1 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血小板水平、APTT水平、置管地点、置管次数、导管移动、导管维护周期延迟、维护人员资质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次数是肿瘤PIC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水平、维护人员资质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期降低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的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2019年1月31日在我院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的3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CRB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探讨CRB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发生CRB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置管次数≥2次、意识状态、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7 d、导管类型、静脉营养等因素与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置管次数≥2次、昏迷意识状态、导管留置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双腔导管、静脉营养是影响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影响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9月~2009年12月实施PICC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和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组临床及各项置管指标,对可能影响感染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80例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7.89%),单因素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包括8项指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操作经验少、特殊药物应用、导管留置时间长、年龄大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构建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系统检索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经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后,采用meta分析合并结果以获得各个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度(pooled odds ratio,ORP),并以综合危险度的自然对数转换值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经文献检索及筛查后,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包括1277例患者,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253和1 024例。Meta分析显示:基于累积样本的血栓发生率为19.81%。通过数据筛选,有5个危险因素进入模型,包括:COPD、高血压、糖尿病、化疗史、活动量减少,其综合危险度分别为:1.824,1.624,1.986,3.074和1.563。结论:以Meta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具有循证基础的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明确烧伤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烧伤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烧伤科297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患者中,共有47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5.82%。47例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61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4.26%和40.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股静脉置管、烧伤面积≥50%、血清白蛋白<30 g/L、导管留置时间≥10 d以及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导致烧伤科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烧伤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的年龄、置管部位、烧伤面积、血清白蛋白数值、导管留置时间和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等有关,我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在ICU行连续血液净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影响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ICU行连续血液净化的398例患者中,共有57例(14.32%)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培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55.74%|革兰阴性菌21株,占34.43%|真菌6株,占9.8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ICU住院时间≥14 d、导管留置时间≥10 d、APACHE II评分数值≥10分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是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ICU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革兰阴性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儿发生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282例,记录置管1个月内CRBSI发生情况。根据CRBSI发生情况,将282例血液肿瘤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2例PICC置管患儿中25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8.87%;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置管季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是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儿CRBSI发生率较高,穿刺次数≥2次、留管时间≥20 d、合并并发症、PICC维护不规范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为临床预防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截至时间到2018年12月31日关于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PICC感染率为5.91%。各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穿刺次数≥2次(OR=23.71,95%CI:6.28~89.48)、穿刺时间>30 min(OR=23.65,95%CI:6.09~91.83)、导管堵管(OR=71.72,95%CI:17.05~301.64)、导管插入场所(OR=3.63,95%CI:2.17~6.08)、非计划拔管(OR=42.17,95%CI:23.36~76.11)、胎龄<37周(OR=4.17,95%CI:1.55~11.21)、置管时间>10 d(OR=1.53,95%CI:1.21~1.94),各危险因素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穿刺次数≥2次、穿刺时间>30 min、导管堵管、导管插入场所(新生儿ICU)、非计划拔管、胎龄<37周、置管时间>10 d是新生儿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以上高危因素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旨在为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6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资料。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探讨PICC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岁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盲穿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患者;穿刺次数≥2次的患者PICC感染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者;有糖尿病患者PICC感染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者。结论年龄、穿刺技术、穿刺次数、糖尿病是影响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植入手臂输液港的25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手臂输液港维护信息,根据带港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59例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为33.6%,以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移位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4.0 kg/m2、合并其他慢性病、带港时间> 12个月是患者发生手臂输液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与年龄、BMI、合并其他慢性病、带港时间等因素有关,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带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CU14212例留置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留置导管日为13418d,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39例,收集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2.7‰(39/14212);3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9.7%(37/62)、35.5%(22/62)、4.8%(3/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住院时间≥14d、APACHEⅡ评分≥17分、导管留置时间≥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30g/L是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住院时间≥14d、APACHEⅡ评分≥17分、导管留置时间≥1周、血清白蛋白水平<30g/L为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找出消化道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e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VAP-BSI)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5年7月的肿瘤患者191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置管资料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之间的关系。得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91例患者共发生38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3.06%)。其中,胰腺癌、KPS评分、PN、每月导管使用天数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葡萄球菌是CVAP-BSI的主要致病菌群。结论胰腺癌,置管天数,患者活动状态,管道是否输注了营养液被认为是消化道肿瘤患者CVAP-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玉 《全科护理》2014,(24):2213-22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利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性。[方法]纳入资料完整的PICC导管置入病人353例,以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判断标准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32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大、留置时间长、糖尿病史、应用激素、穿刺≥2次、超声引导及操作人员经验50次比例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多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留置时间、糖尿病史、应用激素、穿刺≥2次及操作人员经验50次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大、留置时间长、糖尿病史、应用激素、穿刺≥2次及操作人员经验50次是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34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61例和对照组287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是否应用高营养化疗药物、是否应用激素、白细胞计数(WBC)、是否掌握PICC自我护理知识、置管部位、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均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高营养、应用激素、PICC自我护理知识掌握不良、导管留置时间长、留置部位为股静脉、操作者经验少、WBC降低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受多重因素影响,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及综合性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182例PICC置管成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PICC相关性血栓分为研究组(出现,n=15)与对照组(未出现,n=167)。对比两组一般情况、病例资料、PICC导管信息等,评估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因素,提出综合性干预对策。结果①两组年龄、性别、每日卧床时间、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带管时间、导管移动、穿刺点异常、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岁、每日卧床时间 12 h、单次置管穿刺次数≥2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移动、穿刺点异常、体质量指数 28 kg/m2、D-二聚体500μg/L为成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评估,根据结果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以减少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肿瘤姑息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肿瘤姑息治疗的患者315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是否发生MARSI将其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MARSI的危险因素。结果 315例肿瘤姑息治疗患者中, 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有100例(31.75%)。与未发生组比较, 发生组PICC穿刺部位为肱二头肌内侧、PICC置管次数≥2次、大角度移除敷贴、敷料种类为半透膜、敷料更换频率为2次/周、PICC导管维护延迟的比例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PICC穿刺部位为肱二头肌内侧、PICC置管次数≥2次、大角度移除敷贴、敷料种类为半透膜、敷料更换频率为2次/周、PICC导管维护延迟均为肿瘤姑息治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姑息治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发生MARSI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李旭东 《临床医学》2021,41(7):25-2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MDRB感染情况分为MDRB感染组21例和非MDRB感染组91例。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呼吸衰竭情况、因COPD年住院次数、不良用药史、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衰竭、因COPD年住院次数≥3次、不良用药史≥3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为AECOPD患者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呼吸衰竭、因COPD年住院次数、不良用药史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AECOPD患者合并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加以预防和控制,有助于降低患者MDRB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研究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的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是否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研究因素与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结果:175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共发生16例PICC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14%。不同性别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的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置管位置、置管时间及并发基础疾病均是其危险因素,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