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刘中勇教授擅长治疗本病,认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主要从"浊""瘀""虚""郁"着手。认为虚是冠心病的始动因素,瘀与浊是冠心病形成的物质基础,郁在其加重和复发不可忽视。在冠心病的发展发展过程中,并非"虚""浊""瘀""郁"单独致病,往往是相互夹杂、相互影响。治疗需标本兼治,病证合参,中西结合,调平阴阳,从而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故本文从浊、瘀、虚、郁等方面阐述其治疗冠心病思路,并结合病案进一步佐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从"瘀""热""毒"辨证论治冠心病胸痹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论治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BM、CNKI、VIP、万方、Web of Science、Medline及Pubmed中所有有关"瘀""热""毒"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等关键词的文章,时间限定为不限至2017年1月,按照标准淘汰、筛选、分类后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依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用Review Manager 5. 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27篇文献2569例患者,属于"热证"11篇937例患者,属于"瘀证"8篇880例患者,属于"毒证"8篇847例患者。各证型异质性均可接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效应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合并效应量OR值1,odd(实验组)odd(对照组),漏斗图大致对称,存在不等程度的发表偏倚。实验组从"瘀""热""毒"辨证论治冠心病胸痹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结论:从"瘀""热""毒"辨治冠心病胸痹临证加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虽无"冠心病"之名,但其相关内容散见于"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各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生活方式主导下,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更加重视"治痰为先"的思想。故将从中医学痰邪致病的病机特点及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即炎症与感染、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心肌纤维化等相关性出发,从现代医学角度揭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理论基础,提高其治疗的针对性,彰显中医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
史大卓教授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虚""瘀""痰"的互结互化,而"虚""瘀""痰"互结互化的过程实际就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探索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转化关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中医辨病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生理、病理认识,依据兼症不同,合理组方用药,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与冠心病患者A型性格的相关性,分别论述了心主神明与性格的形成、心主血脉与性格的形成以及冠心病的发生与A型性格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述了从心神出发如何调摄神志、追求和谐统一、预防和调护冠心病,旨在提倡"调摄神志,健康养生"的正确养生观。  相似文献   

6.
通过论述中医情志理论与ICU患者神志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指出情志中的"忧思""惊恐"在ICU患者中最常出现;结合中医疗法对ICU患者神志异常的现代研究,运用中医情志理论,采取情志相胜法指导ICU患者神志异常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介绍郑爱华教授运用疏肝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郑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肝最为相关,心肝失调为病机关键。治疗注重从心肝入手,抓住胸痹"气""虚""痰""瘀"的病机特点,治疗上运用疏肝化瘀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疗法,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总结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等,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和瘀血较为常见。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上广泛检索和收集冠心病PCI术后所用的中医处方并加以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得到相关结果。结果:最终纳入处方92条,高频次药物包括丹参、黄芪、川芎、当归、三七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川芎,丹参""丹参,黄芪""赤芍,丹参"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川芎,党参→黄芪""川芎,桃仁→红花""桃仁→红花""桃仁,当归→红花"等;新处方包括"木香,延胡索,五灵脂,鸡血藤,香附""连翘,薏苡仁,苏木,川芎""麦冬,党参,黄芪,五指毛桃,仙鹤草"等。结论:冠心病PCI术后证候要素复杂多样,气血痰瘀交杂而为病,辨证复杂,然其用药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逐瘀散结为主,既以整体出发调养气血为本,又着眼于局部以通脉络为要,体现了中医在冠心病治疗中气血同调、痰瘀同治、治病求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归属中医学"胸痹""心水""水肿""心悸""喘证"等范畴。本病以阳气虚为基本病机,尤其以心、脾、肾阳虚为主,气血、津液运行受阻,产生瘀血、痰浊等,闭阻心脉发为胸痹,津液不行成饮邪则发为心水、水肿。张仲景温阳法即以温阳之药扶助人体阳气,以消除体内阴邪。以温阳法为主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使血行有畅,痰浊得化,津液得布,气血、津液调和。  相似文献   

11.
正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中医学则归属于"胸痹""眩晕""心悸""痰浊""血瘀"等范畴。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血清总胆固醇增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笔者运用靳瑞教授经过近20年临床总结及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临床现许多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术后胸闷胸痛仍不缓解,张铁忠教授衷中参西,对冠心病辨治独具匠心。从六郁,即气、血、痰、湿、食、热之郁滞辨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各种不适症状,探讨冠心病的中医六郁理论相关性,从六郁阐述冠心病病机,总结了从六郁辨证治疗冠心病,由传统的活血化瘀转到"心胃同治""痰瘀同治""身心同治"以更好地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临床上以气虚血瘀型冠心病较为多见,黄政德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确立益气养阴活血法为基本治法,自拟加味丹参饮为主方,并根据不同发病类型辨证施治,灵活运用,疗效甚验,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是由于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的粥样硬化或痉挛,致使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1])。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病""胸痛"等范畴,多因感受外邪、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年老体虚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多以胸膺部疼痛、满闷憋塞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古医籍中有"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痰浊血瘀证是胸痹心痛常见证型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相关资料,简要概括从痰瘀理论论治冠心病的相关论述,为今后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论治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6.
袁蓉  王阶  郭丽丽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9):1666-1669
睡眠剥夺已成为冠心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目前和逐渐升高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该文回顾了现代医学睡眠剥夺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中医药防治的理法方药研究,发现睡眠剥夺通过增加冠心病危险因素,引起自主神经功能、激素代谢功能、内皮功能紊乱及炎症反应,影响机体的各个方面而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在中医"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的理论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医药"调心安神"通过"双心"同调,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各个环节,可改善睡眠并减少睡眠剥夺引起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的重大慢性病之一,属中医学"心悸""胸痹"等范畴,气阴两虚证为其常见证型。本文围绕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简要介绍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探讨此证型冠心病与现代临床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常见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冠心病临床辨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陶颖  侯文光  梁艳  宗蕾 《中国针灸》2015,(2):179-183
为探讨鬼穴治疗神志病的临床应用及机制,以"鬼穴""神志病"作为主题、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近10年来鬼穴治疗神志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鬼穴可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痴呆、脑卒中、昏迷、失眠、焦虑、抑郁、癔症,且均疗效良好。认为鬼穴有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开窍醒神、宁心安神之功,故治疗神志病功效甚优。但目前此方面文献报道还很少,应加强鬼穴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以扩大鬼穴的临床应用病证范围,并为鬼穴治疗神志病提供有力的机制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20世纪50年代以后,冠心病已成为除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以外的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冠心病心绞痛归为中医"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阳微阴弦"是冠心病发病病机的基本概括,但其病机复杂,从古至今,对于冠心病发病的病理机制众说纷纭,百家争鸣,有从气滞论者,有从血瘀论者,有从  相似文献   

20.
总结符文彬教授针灸治疗神志病的思路和取穴特点。符教授认为神志病表现为"心""身"共病,在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基础上,提出"疏肝调神、心胆论治"的治疗思路。临证重用阴阳调和组穴以安神定志,八脉交会穴、五脏俞以调节脏腑功能,鬼穴、膀胱经第二侧线穴、特效穴以镇静开窍、巩固疗效,同时关注兼证的处理。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模式,共奏气血冲和、心身安宁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