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思政课程方兴未艾,对中医内科学来说,思政课程同样至关重要。中医内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融入点包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在增强综合素养上下功夫。思政育人目标寓于教学内容中,包括病因病机、历代沿革、诊断、辨证要点、概念等。中医思政课程采用“5L”教学法,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阐述内科疾病的辨证治疗及预防调摄的一门临床学科。传统教学是以教科书为中心,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不能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和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中内教学,不仅是中医院校育人的价值本源,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的要求,结合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于无声处谈教化"。通过在中医内科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探讨课程思政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博学求源、厚德济世"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中医药院校应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医专业自身特色,着力课程思政研究。文章针对中医内科学课程特点,依托教学素材,撷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衔接,为提升人文修养、实现价值引领、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背景下,高校课程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教研室利用互联网优势,采用“空中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将“以学生为本”和“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渗透其中,将“医者仁心”等思政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调研数据反馈发现该模式有一定成效,保证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并对日后见习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医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其灵魂深处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脉搏跳动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价值.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医的生命认识、根本理论、养生智慧和临床技能等.无处不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中医学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阐述了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与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认为中华文化对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医学有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底蕴,蕴含着中华民族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追求健康的智慧,中华民族对中医学知识与文化的广泛认同是中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提出加强中医学知识的推广普及、繁荣发展中医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国际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医内科学网络课程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和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美容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医学分支学科.卫生部2002年颁发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而中医美容属于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连生活美容的范畴里也要有中医的介入.  相似文献   

10.
<正>人文胜任力是指能使医师胜任临床诊疗工作并取得优秀工作绩效的医学人文知识、技能、态度、特质的总和,是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实效的新切入点[1]。王一方等[2]通过对众多文献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人文胜任力主要包含习医动机与职业价值追求、共情能力、关怀能力、沟通艺术、利他情怀、叙事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目标的有效路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中西医临床人才,对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院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丰富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并将临床见习有机融入课程思政,通过课外活动助力课程思政,将中西医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增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为实现高校教育全程育人,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临床的骨干课程,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措施为,提升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与人文素养;挖掘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结合将是今后高校学科教育的潮流和趋势。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对于中医学生建立学科理论框架,夯实专业基础的意义不言而喻。该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医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拥有更大的自信和热情,同时对于思政教育也不再感到生硬或是乏味,能够发挥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对于实现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各课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专业课程。中西医结合专业为我校新开设的专业,中医内科学更是新开课程。基于以前笔者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有比较丰富临床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认真备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临床实践中技术与人文总是“两张皮”,医疗纠纷愈演愈烈,不仅阻碍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还影响着临床医生人格的塑造,上述临床问题长期存在,驱动着“临床人文胜任力”的产生。医学生是医疗队伍未来的主力军,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是中医院校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心,通过推进落实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出能够提升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人文胜任力的教学路径,完善课程思政测评体系,是当下中医院校医学教育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内》编审委员会1983年12月“前言”写道:“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锤炼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本着这种精神,笔者对《中内》1985年10月第1版试谈几点意见。 (一)执笔校对疏忽 1.病脉与脉象,舌与苔互混。例如第21页,总论“心阳(气)虚”主要脉证:“……舌苔淡白,脉虚、无力或结代等”,这里指的显然是舌质淡自和白苔,即舌淡苔白。怎能编写成“舌苔淡白”?再说,“脉虚”是指一种病脉,“无力”是“虚脉”的“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因何编写“脉虚、无力”?与此相反,结与代是两种明显不同的病脉,理当分别或结,或代。然而,却连接无间,“值结代”,这样,难免给教与学者造成麻烦。  相似文献   

17.
严冬  彭海燕  周颖 《新中医》2022,54(13):213-216
目的: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临床基础课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分为对照教学组与试验教学组。对照教学组采取传统授课教学,试验教学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增加中医文化渗透学习。结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2组学生均多数认为分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的部分。多数学生偏好于传统授课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课后,试验教学组86.21%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对照教学组仅44.74%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模式建立情况优于对照班(P<0.05)。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训练题平均分为(19.24±1.48)分,对照教学组(16.79±3.43)分,试验教学组平均分高于对照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文化渗透可以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积累中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已经在“学堂在线”上线并进行教学。学习内容主要有关于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课程均采用以实践为导向、以病案为中心的案例讨论(PMD)教学法,以真实案例导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导入课程思政。并以重症肌无力为例,举例课程中如何结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陈可冀院士等的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贯穿并渗透德育,为学生医德医风的发展树立模范榜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体化"教学法对中医院校内科学临床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及存在问题。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级中医本科班、2017级八年制班及2017级"国维班"学生为观察对象,每个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1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观察不同教学法对学生个人能力及教学质量的影响。将3组的期末绩点、学习现状、自我评价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国维班学生的期末绩点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维班学生认为一体化教学法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有较大帮助(P<0.05)。结论在中医临床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医药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适合在互联网上运行的中西结合内科学网络课程,我们承担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品课程的研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